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諾曼·梅勒,“戰斗的公牛”離去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 03:20 第一財經日報

  

CFP圖對于美國文壇來說,2007年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的一年。繼著名作家馮內古特4月去世之后,臨近年底,又一位經歷過二戰時代的重量級作家諾曼·梅勒于11月10日因腎衰竭在紐約去世,享年84歲。隨即,《紐約時報》發表長篇悼文,尊其為“杰出作家”;《新標準雜志》則針鋒相對地表示“梅勒死了,世界從此美好了”。梅勒個性鮮明的作品和喧鬧、好斗、復雜的浪子生涯,再度成為美國乃至國際文學評論界的焦點。

  “好好干一架,我才能繼續寫作!”

  1923年,梅勒出生于美國新澤西州長枝鎮一個猶太裔家庭。16歲就考入哈佛大學,專攻航天工程。當時正是第二次

世界大戰期間,梅勒同其他熱血青年一樣,密切關注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最新戰況,更被珍珠港戰役的慘烈所震驚。不同他人的是,梅勒從這時起就暗下決心,打算寫一部大戰題材的
長篇小說

  航天高才生為什么決意進軍文壇,這已無從考證。可以確定的是,在大學期間,梅勒已經開始發奮練筆,并且瘋狂地閱讀當時流行的戰爭小說,如約翰·赫爾賽的《入谷》之類。1944年,剛剛畢業的梅勒應征入伍,先后在菲律賓萊特島、呂宋島和日本服役。他當過文書兵、架線兵、炊事兵、偵察兵和空中攝影師,直到1946年才退役回到紐約,開始埋頭寫作。

  這部醞釀多年的作品就是《裸者與死者》,它勾勒了太平洋戰場某熱帶小島上一群美國官兵的群像,既探討了戰爭與權力,又表現了獸性與理想在人類心靈中的搏斗。小說后半部分,梅勒詳細描述了偵察排在島上跋山涉水的曲折經歷,顯然是他軍旅生活的折射。盡管小說文字粗糙,技巧上也有不成熟之嫌,但它以真實、尖銳、深刻而震撼世界文壇,讓25歲的梅勒揚名國際。

  梅勒公開表示崇拜海明威。他推崇海明威的寫作風格,強調自己的作品不如偶像經典,表現出難得的謙遜;更在生活上效法偶像,不但酗酒好斗,還特別迷戀拳擊,甚至向職業拳擊手發出挑戰。他曾公開表示:“好好干一架,我才能繼續寫作!”

  不過,梅勒的一生比海明威更為“精彩”。他結過6次婚,擁有9個子女,曾經因為羨慕朋友敢于殺妻的勇氣,在一場聚會上用小刀刺傷第二任妻子的小腹。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大男子主義者,公開反對墮胎,發表對女性的侮辱之辭,導致女權主義者們對他恨之入骨。他兩度競選紐約市長,但其主張卻是要求紐約成為美國第51個州,以及呼吁囚犯用拳頭解決無法調解的糾紛,這自然令政界嘩然。他還當過導演,卻屢屢在片場對劇組成員動以老拳,甚至在混戰中咬傷男主角的耳朵。這一連串的“劣跡”自然給了保守派大肆攻擊他的證據,不少道德家認為:梅勒這樣劣跡斑斑的痞子只能制造文字垃圾。

  “我可能會不朽,也可能不會。”

  梅勒在當代美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毋庸置疑的事實。然而,撇開道德因素不談,他的文學成就究竟如何一直是文藝評論界紛爭不休的話題。《劍橋大學美國文學史》第七卷中,梅勒占據了相當的篇幅,他在小說領域內的不斷探索和嘗試受到肯定,他用“新新聞主義”手法創作小說,把虛構、客觀繼續、主觀評論混于一體,還用小說式的想象敘述撰寫夢露、拳王阿里等名人傳記,都極具開創性。

  除了寫作手法方面的貢獻,梅勒還嘗試打破小說與歷史著作的壁壘。浙江大學美國文學教授、梅勒作品《一場美國夢》的中文版譯者石雅芳女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在《一場美國夢》中,歷史人物與虛構人物緊密聯系在一起。梅勒通過大膽設想,把史實同故事融為一體,讓讀者無法從傳統的認識方式去感知歷史,這一大膽嘗試已經得到評論界的廣泛認可。

  另外,梅勒在美國社會文化和思想領域的貢獻也值得引起注意。《青年文學》主編、作家邱華棟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指出,梅勒作品的社會性高于藝術性,他充分體現了公眾知識分子的良知,把關注點對準當下社會,像一頭“戰斗的公牛”,勤奮地表達他對社會、人性的種種思考結果,試圖通過文學作品沖擊讀者靈魂,從而影響美國思想文化史。他的作品涉及性、男女關系、戰爭、種族觀念等熱門題材,強烈震撼了極權統治下美國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雖然梅勒兩度獲得普利策獎,更在2005年得到了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的美國文學杰出貢獻獎,但是他畢竟沒有獲得更為世界讀者關注的諾貝爾獎,其作品在美國以外的國家流行性也不那么明顯。這固然與梅勒小說的題材過于美國化有關,也與其作品風格中的一些明顯缺陷密不可分。

  作為梅勒作品的中文翻譯者,石雅芳教授直言,梅勒的文筆不大出彩。他的文字粗糙,甚至時而流露出晦澀、混亂的傾向。與偶像海明威相比,梅勒在遣詞造句方面明顯不夠準確、洗練。另外,他在表達上往往缺乏節制,以至條理性較差,缺乏藝術性。

  梅勒晚年曾對自己的文學歷程進行過一番總結。他在談及未來社會對他作品的看法時表示:“這件事你還真沒辦法預料,因為歷史總有些跌宕起伏的事兒。確實有一些作家,他們偉大得讓人永遠無法將其拋棄。我不屬于這個類別。我可能會不朽,也可能不會。”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把生意撐下去。”

  梅勒寫作生涯猶如加滿油的跑車,以瘋狂的速度不停前進,直到最后一滴油耗光。即便在80歲高齡,他仍然關心時政,并且筆耕不輟。伊拉克戰爭爆發后,他一如既往地持堅決反戰的觀點,大呼“布什是狗屎”,對伊開戰“愚蠢而狂妄”。

  算上今年1月出版的《森林城堡》,梅勒在60年的寫作生涯中創作了40部小說,撰寫了無數新聞稿件,還嘗試過詩歌、劇本等多種文體,是絕對的高產作家。令人遺憾的是,相比海明威、福克納等作家,梅勒對中國讀者來說仍然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他被譯為中文的作品只占全部作品的1/4,其中還有一部分出版于上世紀80年代,在如今的圖書市場中已經銷聲匿跡。

  上海譯文出版社總編輯助理、資深出版人趙武平告訴記者,梅勒的作品在中國相對冷門主要是因為上世紀50到70年代末,蘇聯文學作品占據漢譯外文出版物的主流,美國作家多因時代局限性被“過濾掉了”。改革開放后,饑渴了太久的中國讀者又被浩如煙海的引進作品搞花了眼,由于選擇太多,沒有獲過諾貝爾獎的梅勒不幸淹沒在大量西方作家中,變得不太起眼。

  更重要的是,梅勒作品過于美國化,導致他的作品在美國十分暢銷,但在中國乏人問津。越戰、種族沖突、嬉皮時代畢竟距離中國讀者的世界太遙遠了,讀者很難對描述這些內容的鴻篇巨制產生興趣。

  事實上,梅勒本人對自己作品的國際流行性既不樂觀,也不感興趣。他甚至對文學發展的前景表示質疑:“要讓書里的東西產生深遠影響的想法越來越難以實現,多年來不輟筆耕的能力淪落到要分出一部分應對預料中的失望。這正好違背了資本主義精神。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人們希望自己生意興隆,你的能量隨著生意的壯大而增長,然后你放手一搏,甚至接手一個更大的盤子。而文學創作則恰好相反。你僅僅希望能維持目前的店面。可能今年的生意比不上去年,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把生意撐下去。”

  諾曼·梅勒

  1923年生于美國新澤西州,1943年獲哈佛大學航天工程學士學位。1944年應征入伍,在太平洋地區服役,1948年在巴黎寫出成名作《裸者與死者》。1968年以《夜間的大軍》獲得普利策獎,1980年因《劊子手之歌》再獲普利策獎,2005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的美國文學杰出貢獻獎。2007年1月美國蘭登書屋出版其小說新作《森林城堡》。


許婧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