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排名甩“污染帽子”是脫離公眾的偽環保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 09:01 中國經濟時報
■曹林 曾被全國媒體廣泛關注的山西重獎環保前移城市的事情,日前終見分曉。山西省政府發出文件,對退出全國污染嚴重城市“黑三甲”之列的陽泉市重獎100萬元。該市曾在全國113個污染嚴重的城市中排位第二。在“摘黑帽”工程下僅用了一年,就摘掉了全國污染嚴重第二的“黑帽子”,空氣質量排位由全國倒數第二位前移為倒數第八位,前移了六位。(11月21日《中國青年報》) 山西省重獎環保前移城市的政策出臺后曾引起輿論激烈的爭議,被批評是一種降低了官員應有環保責任的謬賞,一種濫用納稅人稅金的胡獎亂賞。納稅人所以愿意花錢供養政府和官員,就是為享受到完善的公共服務。治理污染讓公眾喝到潔凈的水,本就是拿了公眾薪水的官員的分內之事,治污不力的官員是應該受到納稅人問責的,因為你對不起你拿的那份薪水——以問責壓力去激勵政府治理污染,怎能以正面的重賞去刺激?這種謬賞是讓納稅人為環境保護而重復付費、重復納稅。 如果重獎真能以當地公眾環境變化的切身感受為本位,以公眾喝到了更干凈的水、呼吸到了更清新的空氣、享受到更優美的環境為評獎標準,即使重獎是謬賞、是讓納稅人重復付費,這重獎還算獎得值,畢竟環境改善真正讓公眾受益了——但該地的重獎似乎根本沒當地百姓什么事兒,而是以所謂的“污染排名”為標準:只要環保排名前移或污染排名后退了,就代表環境改善了,就能受到重獎。 環保排名前移或污染排名后退了,似乎對應著某種治污政績和環境改善。其實不然,因為排名是一種相對的標準,而不是反映絕對變化的標準。一個污染嚴重、環境沒有任何改善的城市,完全可能因為其他城市的環境惡化而污名下降,從而摘掉“黑帽子”;一個空氣質量未有改善甚至惡化的城市,完全可能因為其他城市的更加惡化而在空氣質量排位中名次前移。也就是說,單純依據排名是無法判斷一個城市的環境改善狀況的。 更何況,從“最宜居”到“最安全”,從“最快樂”到“最環保”,在城市排名越來越多和排名的利益含量越來越凸顯之時,城市排名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正不斷下降。商業機構操縱和地方政府的活動下,評選結果頻頻鬧出“烏龍”事件。最典型的例子是2005年,重慶市剛被某商業機構高調評為“中國十大宜居城市”沒幾天,環保總局就出具報告認定重慶屬于“十大污染城市”之列。有些相同名號的排名對比起來,“十大”竟無一重復的城市。即使是同一家機構的排名,不同年份的結果差別也非常大——排名如此缺乏公信力,僅依據排名就更難判斷一個城市的環保狀況了。重獎刺激下,一個地方完全可能通過“活動”獲得前移的排名。 所以排名是絕靠不住的,如果真想知道一座城市的環保改變狀況,應該把評價的話語權交給那些每天生活中那種環境中、對環境有著切身利益感覺的本地百姓。通過民意調查聽聽他們的真切感受,直接測量他們喝的水質有沒有變好,直接檢測他們呼吸的空氣有沒有變清新,直接看他們每天下班回家后皮鞋上的灰,直接去醫院看每年因污染而生病的人是否在減少……這一切是靠看排名看不出來的。 以所謂的排名變化為重獎標準,這表明發獎的人眼中根本沒有公眾,他們所介意的,只是“全國污染嚴重第二”的“黑帽子”會影響自身的政治前途和政績形象,讓自己在兄弟省市面前很沒面子,而不是關心“黑帽子”后承受著污染傷害的老百姓,關心其后真實的污染現實。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