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漢城市圈打造中部金融中心謀崛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 15:56 中國產經新聞
本報記者 武文靜報道 近日,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一起以“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名義申報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方案已經由國家發改委遞交國務院,等待最后批準。隨著中部崛起中的不斷深入,武漢城市圈的建設和武漢申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的不斷發展,武漢正努力建設成為中部金融中心,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在中部地區的領先優勢。 新規劃重現“大武漢”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經濟發展和城市的地位基本掛鉤,以武漢現有的經濟水平,在國家眾多的新興城市中排名并不靠前。一位中科院院士曾表示,武漢無論地理優勢,經濟基礎,文化基礎,理應至少是排在北京、上海、廣州之后的中國第四大城市。2006年武漢GDP在全國排名16位,而在他前面的不乏蘇州,無錫,佛山,寧波,東莞這樣的新興地級市,而這些在上世紀90年代初是無法想象的,這個排名也和武漢的地理位置,武漢的經濟基礎,文化基礎,甚至與027這樣一個華中重鎮的區號極為不符。 在近幾年提出的中部崛起中,武漢城市圈經過五年的建設,已成為湖北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武漢城市圈的建設和武漢申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都是讓武漢市民歡欣鼓舞的大事。武漢市作為“九省通衢”在100公里半徑內,集中了周邊8個城市。近幾年來,為了打破城市間經濟彼此分割的狀況,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大武漢城市圈,是指以武漢為中心,以100公里為半徑的城市群落,包括武漢以及黃石、鄂州、孝感、黃岡、咸寧、仙桃、潛江、天門等8個中小城市,面積達六萬平方公里,是目前武漢的七倍多。形成湖北乃至長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 按照《武漢城市圈總體規劃》的設想,武漢城市圈將借助“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南北兩端的支撐,并依托于“長三角”城市群,建成綠色、宜居、和諧,并充滿活力、快捷的生態型城市圈。到2020年,武漢城市圈將提前3至5年實現小康,武漢市產業在長江中游地區基本實現現代化,武漢城市圈成為我國內地經濟增長極之一。 打造中部金融中心 國家發改委研究院的一位湖北籍專家曾表示,國家對于“中部崛起”的重視程度是有目共睹的,加上武漢自身所具備的各種有利條件,武漢成為中部地區崛起試驗田的可能性遠遠比其他周邊省份的城市大。 近幾年來武漢的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在交通上,新修的幾座長江大橋,新規劃的軌道交通,過江隧道,新武漢火車站,天河機場的第二航站樓都是一個城市走向現代化的象征。在十一五規劃中,武漢鐵路局成為全國鐵路四大樞紐之一,天河機場也將成為全國的重要航空樞紐,而待新武漢火車站建成后,武漢也將成為全國惟一一個擁有兩條過江鐵路橋和三大火車站的城市。在經濟上這幾年同樣是日新月異,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招商引資的巨大項目!拔錆h城市圈”正在建設大額支付系統和同城電子清算系統,該系統建成后,武漢與圈內其他8城市將實現以票據交換為形式的“大同城”清算交換,這必將極大地促進城市圈內的金融合作。 據了解,為了建設中部金融中心,“武漢城市圈”的規劃中已經明確提出加大金融中心硬件建設。目前武漢正在著手在三鎮最繁華的漢口建設大道建設長2.8公里的金融集聚區,并在武昌金融總部集聚的中南路一帶,完善和提高金融集聚區的建設。 專家認為,“大武漢”留給外界的基本印象是重工業基礎不錯、交通條件得天獨厚,科教文衛發展水平很高,對于武漢這個謀求復興和現代化的中部特大城市而言,積極發展金融市場對于其長足、穩健、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更為深遠。在“十七大”報告的指引下,如何推進“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是一個極其現實且亟待破冰的命題。而武漢恰是既能兼顧“中部崛起”的使命,又能探索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化發展之路、以此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統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目標的首選城市。記者武文靜攝影 【責任編輯 張秦寧】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