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元與專注:兩位浙商的告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 09:29 中國經營報
對于聰明且精明的浙商來說,財富的合理創造、徹底達成就是成功,至于手段與方式,并非最重。 有人說浙商是“機會贏家”,但是不可忽視,這個群體強于自身糾錯,不盲動、不盲目,甘愿在實踐中歷練、淬礪。 記者:最初的華立,是依靠做雨傘和笤帚等雨具和竹器起家的小作坊,后來靠電能計量儀表實現了原始積累,再后來前后兩度進行多元化嘗試,有失敗也有收獲。現在的華立已經切入到制藥、能源、通信等多個領域,你怎么看待華立的多元化嘗試? 汪力成(浙江華立集團董事長):我們最開始搞計量儀表,從1993年開始,到目前為止一直是國內最大的計量儀表企業。我們有過多元化失敗的慘痛教訓,為什么在經歷失敗后仍然要多元化?與其說華立搞多元化是為了增加利潤空間或者說是規避風險,還不如說是華立一直在尋求轉型。 不要用懷疑的眼光來看華立,華立終究是一個小企業,但心中有大夢想。多元化是尋求新主業的過程,我們堅持一個原則,任何時候,主業只有一個。傳媒喜歡把我比作資本運作高手,其實華立也曾遭遇過攤子鋪得過大而帶來的危機。1995年下半年,我們的資金流相當緊張。那是一個痛苦的年代,我們以損失兩億多元為代價,砍掉了除電能計量儀表及房地產業之外的10多家企業,專注于電能計量儀表、電力自動化和房地產等三項主業上。現在我們的主業是醫藥,我希望華立成為一家醫療公司。做企業,一定要牢牢掌握其發展和擴張的規律,寧可沒錢慢慢做,也絕不能盲目放大做強。 記者:從最早給別的品牌做代工,到自己創立品牌,很多企業家在主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考慮多元化經營,但是美特斯·邦威目前似乎還是停留在服裝品牌的經營和建設上,原因何在? 周成建(美特斯·邦威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這么多年我只會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做衣服。上世紀90年代初房地產熱的時候,很多浙江服裝企業都興奮地撲過去,盡管有很多人鼓動,也有不少企業賺了大錢,但我一直告誡自己要耐住寂寞。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把美特斯·邦威的品牌發揚光大,再遠大的目標也要有務實的基礎,每天把簡單的事情做好不容易。 記者:中國的服裝行業是個勞動密集型產業,沒有幾個品牌能像你們這樣開2000家門店,這樣高速的發展,直接得益于“虛擬經營”的創新模式。但這種“輕資產”的模式也很容易被效仿。 周成建:做美特斯·邦威之前,為很多企業代工,但是做夢都想創立自主品牌。當時沒有那么多的精力,后來經過思考,決定把有限的財力聚焦,將生產、銷售外包,總部強化品牌營銷推廣和款式設計。這就成了后來一直被人說道的“虛擬經營”,其實當年沒想那么多。“輕資產”是容易被模仿,我們與以前單純依靠加盟商開店不同,現在的想法是在2010年前開出100家直營旗艦店,希望能直接掌管20%左右的店鋪和生產能力。 敬告讀者: 7月至12月,本報強力整合記者團隊歷時5個多月實地踏查尋訪,全景式呈現中國“新社會(新經濟)階層”的屹立與蛻變、經歷與躍遷,《決策中國、對話世界——中國商幫新勢力大型系列報道》一經刊出,即引發廣泛關注與好評。截至目前,此組報道已近尾聲,為回饋讀者厚愛,特結集成書《商幫戰國策——中國商幫的重新發現與定義》(暫定書名)由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推出。 敬請期待。 中國經營報記者:彭戈、董娟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