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信競爭力第一是如何煉成的?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03:51 中華工商時報
蟬聯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第一 2007年10月2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調查中心第二次將中國大企業競爭力500強排名第一的榮譽授予海信。強調技術立企、穩健經營、求真務實的海信再次以綜合指數第一的成績受到參與評價的2248家企業集團的關注。 本次的參評企業包括中央企業集團、國務院批準的國家試點企業集團、國務院主管部門批準的企業集團、省級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企業集團以及營業收入和資產總計均在5億元及以上的其他各類企業集團。 正如國家統計局詮釋的那樣:“我國加快發展大企業集團,并不僅僅在于將大企業集團的規模做大、數量做多,更重要的是要把大企業集團做強,提高國際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指出,企業能不能在技術創新上舍得投入,決定著企業的競爭力。企業競爭力對海信又意味著什么?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告訴記者,在面臨“大與強”、“急與快”、“風險與利益”的問題上,海信穩健經營的根本不是追求表面上的轟轟烈烈,而是追求扎扎實實的把技術做好。也正是“技術”這一DNA為海信奠定了成為國際大企業的基礎和習慣。 技術競爭力產生蝴蝶效應 海信再次蟬聯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第一,持續創新能力是關鍵。 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評價體系中,我們讀到了這樣的信息,在企業集團競爭機制的五個要素:創新機制、制度機制、決策機制、激勵機制與管理機制中,企業能不能在技術創新上舍得投入成為考量企業競爭力最為關鍵的要素。而恰恰這項指標也是眾企業最難堅持的。 報告顯示,2006年企業集團競爭機制的五個要素中,其他四項機制均比上年明顯提高,只有創新機制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而海信正是憑借持續創新的能力,再次以綜合指數第一的成績名列各大企業之首。 海信以創新獨樹一幟,技術給海信到底帶來的是什么? 低調做事的態度與驚人之舉的爆發讓業界對海信的關注有增無減:歷經四年多時間研發的“信芯”真正改變了民族彩電“無中國芯”的歷史;國外“不賣”的矢量變頻冰箱技術被海信研發成功了;而在人們一直不停詢問中國彩電整機企業進軍液晶模組的第一將會是誰時,海信終結了人們對這一事件的猜想。 9月19日,在海信投產的中國彩電業第一條液晶模組生產線開工慶典上,奇美電子副總經理郭振隆博士告訴記者:“我們發現,海信這條生產線的先進程度、建造水平都是非常高的,我們也同時為海信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建造起如此高水平的生產線而感到驚訝。”IPS阿爾法科技株式會社本部長竹井達也認為,海信進入模組將開創液晶上游產業和下游整機品牌新的合作模式,“我相信這將對液晶整體產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從芯片到模組,海信正靠執著的技術主義規劃自己的道路。 2006年,海信提出從電視到多媒體廠商的斷然轉身。隨著今年7月海信推出第一版數字家庭系統標準DN e t-h om e,海信從單一產品到系統方案提供商的構想正在實現。 從海信的實踐來看,技術創新撬動了企業競爭力的后勁:平板電視連續三年雄居市場第一;海信智能交通產品連續中標北京和青島奧運項目;數字多媒體領域惟一一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落戶海信。863、973等十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在海信實施。到目前為止,海信已申請專利2400多項,并達到了平均每天就會有兩項專利產生的速度。在企業競爭力指數的架構中,技術引發了一場蝴蝶效應,它在這個競爭力平衡體系中發揮著驚人的力量。海信必將因為技術的蝶變扇動的翅膀引發一場席卷行業的創新風暴。 管理競爭力提升企業發展質量 中共十六大以來,國家積極倡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評選契合了國家的這一發展思路。從規模轉向競爭力的全面提升,成為企業實現永續發展的必然走向。此次評選,海信能夠在實力強勁的2000多家參評企業中脫穎而出,絕非偶然。其諸多做法與評委會關注的“經濟增長質量與可持續發展”等重要標準不謀而合。從導向上看,企業競爭力指數已經超越規模等指標成為決定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 在海信穩健發展的軌跡中,較好地處理企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大與強”、“急與快”、“風險與利益”的問題,成為海信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幾乎所有的中國企業都想做大做強,但也有太多的企業因無法超越這個死結而迅速垮掉。如今,企業正逐步由規模向競爭力回歸。 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非常看重大與強的平衡,但同時強調做強比做大更重要,二者的均衡發展將成為企業決勝的關鍵。做企業不可心急,迅速做大未必就是一件好事。要把企業做強就是要做精,要全力打造整個集團的核心競爭力。 戴爾公司CEO在他的自傳中寫到:“到1992年底,我們成長得太迅猛,收入超過了20億美金,但公司的基礎框架仍然是一家5億美金的公司。幾年前架設的每一種系統都不能適應公司的發展了。”所以一個發展很快的公司,要善于回頭總結,去分析這種迅速增長背后所潛藏的危機,從而逐步將表面的強大轉化為能為企業帶來利潤的實際競爭優勢。 因此,健康經營才是海信經營的真諦,才是海信永續競爭力的源泉所在。在企業發展的風險和利益方面,海信始終如一地堅持穩健經營理念。風險和利益就像一對孿生兄弟總是相伴,沒有風險就沒有利益。企業經營決策和戰略決策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具有風險性,所以企業在經營決策中,一定要冒風險才可能有利益,但是必須學會控制風險的蔓延,并且不能冒生死風險。這是海信選擇商機的根本尺碼和標準。 海信并購科龍就較好地平衡了風險與利益的辯證關系,從而使這個上市公司逐步走上了穩健的發展之路。今年前三季度,海信科龍經營狀況穩步提升,并發布了2007年全年業績預增公告:全年凈利潤將比上年同期增長約300%。 海信講究穩健經營,不是不冒風險,也不是保守,當然更不是沒有方向的冒進。海信的穩健經營是未雨綢繆,把事情長遠考慮,為明天留下空間。真正好的負責任的企業不是追求轟轟烈烈的紅火,而是追求扎扎實實地把技術做好。 企業是永遠沒有終點的長跑,危險每時每刻都在身邊。在當今激宕起伏的經濟大潮中,海信需要走的路還很漫長,長壽企業的生存秘訣也在這個企業的發展中一一得到了最好的實踐。 國際化競爭力是必然出路 本次中國競爭力500強企業信息的調研數據,尤其強調了國際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國際競爭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這個企業的生存能力。 2007年,海信順利完成了國內外優勢發展資源的全面整合。截至目前,海信在海外開辦了南非、匈牙利、法國三家工廠,國外生產基地與當地環境實現了快速融合;營銷網絡也隨著人才與資源的到位逐漸成熟。 在南非,海信電視已經超越所有品牌成為當地的彩電第一;在澳州,海信推出了在當地被稱為HOTSW AP的家電業最頂級的售后服務政策。更值得一提的是,海信已經在南非、美國、荷蘭設立了研發中心,與國內青島、北京、順德、深圳的研發機構形成24小時不間斷研發。這契合了海信國際化強調的“研發先行”的特點。 “單芯片一體機是歐美市場的主流,也是我們目前的主攻方向。”海信歐洲研發中心謝紅軍如是說,“從技術儲備和應市產品的市場表現來看,海信走在了國際同行業的前列。目前,我們和外籍員工各占一半,年底總人數會達到30人。”對于中國彩電行業在歐洲的首個電視研發中心來說,這個數字已經相當可觀。 隨著歐洲研發中心的正式運營,海信平板電視新品的推出流程也由傳統的“國內成熟,國外初行”完全轉變為“先歐美,再中國,部分新品全球同步上市”的格局了。 “海外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獲得了集團前所未有的重視,無論是預研,還是應市產品的研發,現在的歐洲研發中心都是一流的。”在國內做了多年研發工作的謝紅軍深有感觸,“目前,海信在歐洲推出了一系列單芯片一體機,市場反映相當不錯。這對于擴大海信在歐洲市場尤其是高端市場的份額有重大意義。” 企業的長遠眼光決定了研發的方向和深度,也決定了企業的持續競爭力,海信要想成為真正的國際化企業,研發必須先行,尤其面向歐美的本土研發必不可少。 “海信的海外研發主要針對當地市場,同時又與國內的研發形成互動,集團的整體研發資源實現最優化配置。”海信研發副總裁郭慶存告訴記者,“比如,歐洲研發剛剛為2008年全球市場設計出的歐洲風格外觀系列電視,預計在明年年初全球同步上市,既滿足了歐美主流市場,又可以帶動國內市場,這是研發‘國際化’帶來的優勢,要在幾年前,我們是不可能實現的。” 海信的研發先行策略得益于對家電行業的充分理解。海信研發的突破就是為了解決原創能力的瓶頸,這些來自各個區域的最新技術會迅速在海信全球開發布局中被應用和借鑒,技術的帶動作用將會迅速將海信在中國競爭力第一的優勢推向更為廣闊的全球舞臺。 【記者點評】 從優秀到卓越 海信追求近利與發展的和諧統一,“健康是第一位,利潤是第一位,反對以利潤為代價盲目追求規模!”的誡條成為海信穩健擴張的前提。海信呈現出健康、和諧的發展態勢。 執著技術是海信最本質的文化特征。海信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技術立企戰略,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尋求核心技術突破,持續的技術積累造就了海信持續的健康增長,成為海信的可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 在海信的管理特色中,追求財務管理的透明、堅持穩健性原則,是海信矢志不渝堅持的又一核心管理理念。穩健型的財務管理體系,為海信多年來實現健康快速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一個企業從優秀到卓越,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就像是無休無止的巨輪朝著一個方向前進,累積的動能越來越大,終于在轉折點會有所突破。海信目前正在經歷這樣一個“飛輪效應”,正在累積著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和百年夢想。 記者: ■本報記者路敦海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