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浙:廉租房建設發力 “夾心層”如何覆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 09:21 中國經濟時報
■東部部分省市廉租房問題調查之二■本報記者謝麗佳 “在長三角地區,包括廉租房在內的保障性住房建設正在全力推進。”房地產業內評論人士章林曉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比如今年11月1日,浙江省政府與所轄11個市政府簽訂“軍令狀”,確認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任務的量化指標:在2008年度,浙江省廉租住房將保障1.1151萬戶,經濟適用房新開工313.1萬平方米。 其中,杭州市2008年度廉租住房將保障3254戶,經濟適用房新開工135萬平方米;寧波市廉租住房將保障3000戶,經濟適用房新開工30萬平方米。 而且,從2008年起,省政府將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工作列入省級有關部門和市、縣市、區政府的目標責任考核。省政府對工作不力、政策不落實、措施不到位以及實施效果不明顯的城市,要通報批評,限期改正,并追究有關部門的責任。 據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獲悉,截至今年8月,浙江省58個縣市已經建立廉租房制度,80%以上縣市已經啟動,有實物配租、租金補貼和公房租金減免三種方式;目前還開始在嘉興、慈溪兩地試點,向外來人口提供廉租房。 而在江蘇,13個省轄市已經全部建立廉租房制度。52個縣級市中,已有44個已經建立實施廉租房制度,還有8個正陸續出臺相關政策。相關部門表示,年底之前要確保全省所有縣級市全部建立并實施廉租房保障制度。 為了解決既買不起經濟適用住房又不符合廉租住房供應對象的“夾心家庭”的住房問題,江蘇省還積極探索共有產權經濟適用住房模式。目前,泰州、蘇州、無錫、連云港等市已經展開試點。 “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已經是勢在必行。”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陳頤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去年以來,我國許多城市的房價出現了一輪超常快速上漲,江蘇也不例外,使得建立健全住房保障體系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地提上黨委和政府的議事日程。 但陳頤也指出,現行住房保障體系本身存在許多固有的缺陷,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一系列矛盾和問題,難以滿足今后較長時間內住房保障的需要。 規模有限受益面小 “無論廉租房還是經濟適用房,其基本點在于房租或售價低于成本價,而低出的部分則由政府財政‘買單’。”陳頤認為,由于政府要出錢,保障住房的建設就成為政府財政的不小負擔。 例如,根據南京市“十一五”住宅規劃綱要,“十一五”期間南京將建設1625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以每平方米補貼1000元計算,平均每年南京市財政要承擔30多億元。因此,受到政府財力的限制,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的規模都難以擴大。 而由于規模有限,受益人群也必然有限。如南京申請實物配租的家庭應當同時具備四個條件:家庭連續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六個月;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在12平方米以下;具有南京市市區城鎮常住戶口滿二年;年滿60歲的孤老或者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一級殘疾人。 此外,符合城鎮拆遷補償最低總額標準并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的被拆遷家庭,在南京市無其他住房的,也可以申請實物配租。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獲悉,南京從2001年開始建設廉租保障制度,實物配租則是從2004年伊始,截至2006年,共在6個經濟適用房小區建設了1000套廉租房。 但這兩年,由于條件限制嚴苛,南京僅有500余戶申請到了廉租房。而據南京民政部門統計,截至今年6月,南京低保家庭為39000余戶,低收入家庭則更多。 在杭州亦是如此。截至2007年6月底,杭州市籌集廉租住房房源只有1192套,而其中僅78套已配租。 不過,記者也了解到,南京、杭州等不少城市目前都在重新制定廉租房管理辦法,覆蓋面將“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擴大到低收人住房困難家庭”,更多的租房困難戶將從中受益。 審核難度大、成本高 “由于存在著價格的優惠和保障面小,因而未達到規定資格的人也想方設法得到住房保障資格,這就造成資格審查難度大,程序繁瑣,工作量大。”陳頤告訴記者,盡管如此,各地還是出現大量的騙租、騙購,“開著奧迪、寶馬申購經濟適用房”的現象。收入提高了不退租,買了商品房后私自轉租、高價出售等后遺癥很多,造成了新的社會不公和腐敗。 而且,由于政府貼錢、土地劃撥,導致各地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一般地點偏遠,面積偏小,設施不全,影響了居住者的生活質量,也極易造成貧富階層的居住分化和“區隔”。一些城市竟然出現符合條件的困難居民不愿去住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的尷尬局面。 “政府公房”覆蓋“夾心層” “無論從現行政策對保障對象的資格限定,還是從幾年來的實施結果和各地政府的規劃看,充其量只能保障5%的城市居民。”陳頤告訴記者,按照目前的房價收入比狀況,大約有50%的城市家庭難以承受目前的房價,扣除其中可以得到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保障的最低收入家庭,那些既買不起商品房又不能享受現行住房保障的“夾心層”約占城市家庭總數的40%-45%。 因此,應該在我國現行的以商品房供應為主,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為補充的住房供應格局基礎上,戰略性地調整住房供應格局,適度發展“政府公房”,以解決這些“夾心層”人群的住房問題。 “事實上,由政府出資或資助建造,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的‘政府公房’制度在許多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和地區都已存在,如英國、新加坡還有我國的臺灣、香港地區等等。”陳頤告訴記者,他是在借鑒這些國家和地區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我國國情提出的“政府公房”模式。 在他的“政府公房”體系里面,政府應設立“公房建設管理局”,統一進行公房的規劃、建設、出租、出售和管理。其中,公房產權歸政府所有,建成后前20年出租,出租期滿后,可以出售,也可以繼續出租。 出租和出售的價格堅持“不虧本也不盈利”的原則,反映包括土地、土建、配套設施、開發企業合理利潤、稅費、利息等在內的全部成本,但不反映市場供求關系。 “政府公房的建設資金主要為當地養老保險基金,利息參照同期商業銀行貸款利率。”陳頤表示,公房建設管理局應根據“養老保險基金安全增值,租金低于按揭,租金和購房價總和低于同類商品房”的原則,精確測算并規定租金標準和售價。 他告訴記者,用社會保險基金進行基礎設施、公用設施投資,實現保值增值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成功做法。以此資金來建設政府公房,既使房租水平較為合理,又使養老保險基金的償還得到保證,實現了社保基金近乎“零風險”的保值增值。 談到準入“門檻”時,陳頤認為,承租公房的居民必須符合以下條件:本地戶籍和當地政府認可的外地戶籍,無自有住房,自住不得轉讓,遵守租賃合同。其中,收入水平不作為申請條件。并且應制定嚴格的法規,對弄虛作假騙取政府公房申請資格或擅自轉租轉讓的給以嚴厲的處罰。 在用地方面,政府公房選址由政府規劃確定,但不搞建設土地的無償行政劃撥,而應參照同一地點市場出讓價交付土地出讓金取得土地,這樣有利于保障被征用土地農民的利益。套內面積則嚴格控制在70至90平方米之間。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