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2007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2日 08:41 保監會網站

  內容摘要2007年第三季度,我國國民經濟繼續平穩快速發展。三次產業均較快增長,經濟效益繼續提高,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5%,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1%。三季度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實施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加大調控力度,緩解銀行體系流動性偏多和貨幣信貸擴張壓力較大的問題,維護總量平衡。三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各0.5個百分點,三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與此同時,引導信貸結構調整,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加快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經濟金融協調發展。第三季度,金融運行總體平穩,但貨幣信貸擴張壓力依然較大,存款繼續呈現活期化趨勢,貸款增長較快。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39.3萬億元,同比增長18.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7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余額25.9萬億元,同比增長17.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9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3.36萬億元,同比多增6073億元。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明顯增強。9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7.5108元,比2006年末升值3.97%。總體看,當前國內經濟增長動力依然強勁,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勢頭。但也要看到,經濟運行中投資增長過快、貿易順差過大、信貸投放過多等問題依舊突出,并且還出現了通脹壓力加大和資產價格持續上升等問題。此外,國際經濟金融運行的不確定性增大也增加了國內經濟的潛在風險。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適當加大調控力度,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綜合運用多種工具,進一步加強流動性管理,有效緩解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多問題。加強價格杠桿調控作用,加強利率和匯率政策的協調配合,穩定通貨膨脹預期。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推動貨幣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原則,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供求的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繼續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對資本流動的監測、引導和管理。繼續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指引,引導商業銀行防范快速擴張的風險,優化結構。第一部分貨幣信貸概況2007年第三季度,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快速發展,金融運行總體平穩,但貨幣信貸擴張壓力依然較大,存款繼續呈現活期化趨勢,貸款增長較快。一、貨幣供應量增長仍然偏快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39.3萬億元,同比增長18.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7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14.3萬億元,同比增長22.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6.4個百分點。貨幣供應量增長較快,與企業經營效益較好、資本市場活躍有關。從貨幣供應量構成看,M1增速較高主要是因為活期存款增速較高;在構成M2的準貨幣中,企業定期存款增速較高,其他存款尤其是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存款增長迅速,但居民儲蓄存款增速自2006年以來持續回落。流通中現金MO余額2.9萬億元,同比增長13.0%,增速比上年同期低2.3個百分點,前三季度累計現金凈投放1958億元,同比多投放302億元。二、金融機構存款繼續呈現活期化趨勢9月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9.5萬億元,同比增長16%,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4個百分點。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8.3萬億元,同比增長16.8%,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4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4.75萬億元,同比多增5893億元;外匯存款余額1593億美元,同比下降0.8%。人民幣存款分部門和期限看,居民戶存款增長緩慢,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速加快,居民和企業更加傾向于活期存款。9月末,金融機構居民戶人民幣存款余額17.2萬億元,同比增長6.9%,增速比上年同期低9.2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7621億元,同比少增9710億元。其中,居民戶活期存款同比少增405億元,定期存款同比少增9305億元。第三季度在連續加息、降低利息稅政策及資本市場風險加大的情況下,居民的儲蓄意愿有所回升,居民戶存款比第二季度少下降2130億元。9月末,非金融性公司存款余額18.3萬億元,同比增長24.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9.1個百分點。其中,企業存款余額15萬億元,同比增長40%,比年初增加2.4萬億元,同比多增1.2萬億元。企業存款中,活期存款同比多增5098億元,定期存款同比多增7147億元。9月末,財政存款余額2.1萬億元,同比增長44%,比年初增加1萬億元,同比多增3527億元。三、金融機構貸款增長較快9月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7.4萬億元,同比增長17.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7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3.6萬億元,同比多增7656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25.9萬億元,同比增長17.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9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3.36萬億元,同比多增6073億元;外匯貸款余額2057億美元,同比增長27.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9.6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370億美元,同比多增252億美元。分機構看,各類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普遍多增。人民幣貸款分部門和期限看,居民戶貸款增速逐季加快,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貸款增速有所下降。受部分地區住房價格明顯攀升、居民收入預期改善等因素影響,居民貸款需求有很大提高,主要是以住房貸款為主的中長期消費性貸款多增較多。9月末,居民戶貸款同比增長30.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1.8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1.1萬億元,同比多增5164億元。其中,居民戶消費性貸款比年初增加6873億元,主要是中長期消費性貸款比年初增加5837億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貸款同比增長14.4%,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2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2.3萬億元,同比多增909億元。其中,票據融資下降較快,比年初減少148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較多,比年初增加1.4萬億元。人民幣中長期貸款主要投向基礎設施行業、房地產業和制造業,但投向房地產業和高耗能行業的新增貸款占比有所下降。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機構(包括國有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投向基礎設施行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房地產業和制造業的人民幣中長期貸款共計1.1萬億元,占其新增中長期貸款的比重為54.3%。但其中投向房地產業和6大主要高耗能行業(鋼鐵、有色金屬、建材、電力、石油加工及煉焦、化工)的中長期貸款占比分別為15%和11%,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5.2和5.7個百分點。四、扣除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影響后,基礎貨幣增長平穩,超額準備金率較為穩定9月末,基礎貨幣余額8.8萬億元,同比增長33%,比年初增加1萬億元,同比多增8437億元。基礎貨幣增速較高,主要與2006年下半年以來多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有關,因為按照現有統計口徑,法定存款準備金計入基礎貨幣,而央行票據不計入基礎貨幣。如果2006年以來由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上調所凍結的流動性改由發行央行票據進行對沖,那么當前基礎貨幣增速將低于10%。與此同時,貨幣乘數呈下降態勢。9月末,貨幣乘數(廣義貨幣供應量M2/基礎貨幣)為4.46,比上年同期低0.55個百分點。金融機構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為2.8%,比上年同期高0.28個百分點,但比6月末低0.2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商業銀行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為1.97%,股份制商業銀行為4.10%,農村信用社為5.14%。五、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繼續穩步上升第三季度,1年(含)以內、1—3年(含)、3—5年(含)和5年以上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7.50%、7.80%、7.43%、7.16%,比上季度分別上升了0.41、0.62、0.42、0.28個百分點。商業銀行1年期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7.15%,比上季度上升0.4個百分點。金融機構發放的全部貸款中,下浮利率貸款占比較上季度5上升1.74個百分點,基準利率貸款占比較上季度下降2.48個百分點,上浮利率貸款占比較上季度上升0.74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人民幣同業存款利率繼續上升。其中,金融機構同業活期存款占比為92.83%,加權平均利率為1.45%,比上季度提高0.04個百分點;定期存款占比為7.17%,加權平均利率為3.14%,比上季度提高0.56個百分點。單筆金額在3000萬元以上的人民幣協議存款利率逐月上升。第三季度,61個月期協議存款的加權平均利率為5.28%,比上季度上升0.78個百分點;37個月期協議存款的加權平均利率為5.15%,比上季度上升0.59個百分點。境內外幣貸款、大額存款(300萬美元以上)的利率水平小幅波動。六、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明顯增強市場供求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發揮,人民幣匯率總體走升。9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7.5108元,比上年末升值2979個基點,升值幅度為3.97%;人民幣對歐元、日元匯率中間價分別為1歐元兌10.6312元人民幣、100日元兌6.5091元人民幣,分別較上年末貶值3.43%和升值0.83%。匯改以來至2007年9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10.19%,對歐元匯率累計貶值5.80%,對日元匯率累計升值12.24%。人民幣匯率有貶有升,雙向浮動,浮動彈性進一步增強,與國際主要貨幣之間匯率聯動關系明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最高達7.5050元,最低為7.8135元。前三季度,銀行間外匯市場共有182個交易日,其中人民幣匯率有108個交易日升值、74個交易日貶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有36個交易日單日升值超過0.1%,最大單日升值幅度為0.41%(310個基點),超過了2007年5月21日前日浮動區間0.3%的水平;有14個交易日單日貶值幅度超過0.1%,最大單日貶值幅度為0.27%(209個基點)。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日均波幅為57個基點,較2006年40個基點繼續擴大。同時,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日間波動也明顯放大,其中詢價市場日間波幅有63個交易日超過0.1%,超過全部交易日的1/3,最大波幅為0.27%(207個基點);撮合市場日間波幅有33個交易日超過0.1%,超過全部交易日的1/6,最大波幅為0.38%(300個基點)。第二部分貨幣政策操作2007年第三季度,針對銀行體系流動性偏多、貨幣信貸擴張壓力較大的問題,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實施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加大調控力度,緩解銀行體系流動性偏多和貨幣信貸擴張壓力較大的問題,維護總量平衡。同時,引導信貸結構優化,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加快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經濟金融協調發展。一、采取綜合措施,加強流動性管理第三季度,中國人民銀行繼續搭配使用公開市場操作和存款準8備金等對沖工具,加大力度回收銀行體系流動性。在公開市場方面,一是加大央行票據發行力度。7月份以來,影響銀行體系流動性的不確定性因素相對較為復雜,中國人民銀行綜合考慮外匯占款、央行票據到期、財政庫款等影響流動性供給的因素及金融市場環境變化,合理安排操作工具組合與期限結構,共發行央行票據9910億元,同比多發行1750億元。9月末,央行票據余額為3.9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0.9萬億元。二是以特別國債開展正回購操作,配合央行票據發行收回銀行體系多余流動性。2007年8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從境內商業銀行買入了財政部發行的第一期6000億元特別國債。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啟動了以特別國債為質押的正回購業務,搭配使用央行票據、特別國債等工具,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截至11月1日,通過國債正回購操作回收流動性約2300億元。三是市場化發行央行票據與定向發行央行票據相結合。為保持貨幣信貸適度增長,中國人民銀行在保持市場化發行央行票據力度的同時,于7、8、9月份三次對部分貸款增長較快、且流動性充裕的商業銀行定向發行3年期央行票據3530億元,既有效收回了流動性,也對信貸增長較快的機構起到警示作用。四是引導央行票據發行利率適度上行。第三季度,隨著存貸款基準利率的上調,3個月、1年期和3年期央行票據發行利率分別上升16、35和32個基點,引導市場利率適度上行,發揮市場利率調節資金供求關系的作用。在加大公開市場操作的同時,為提高回收流動性的主動性和有效性,根據流動性管理需要,分別于8月15日、9月25日和10月25日三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各0.5個百分點。此外,繼續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即對資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比例、不良貸款率高于一定比例的金融機構實施較高的差別存款準備金率。9月份按照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有關標準,對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進行了調整,凡是資本充足率等相關指標達到要求的金融機構均恢復執行正常的存款準備金率,執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家數明顯減少。總的來看,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實施以來,在抑制資本充足率較低且資產質量較差的金融機構盲目擴張貸款,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執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積極采取措施籌集資本金、調整資產負債結構,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總體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二、發揮利率杠桿的調控作用第三季度,中國人民銀行分別于7月21日、8月22日和9月15日三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三次各提高0.27個百分點,由3.06%提高到3.87%,一年期貸款利率三次分別提高0.27、0.18和0.27個百分點,由6.57%提高到7.29%,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利率也相應調整。2007年初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先后五次上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累計上調1.35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累計上調1.17個百分點。利率政策的累積效應逐步顯現:一是融資成本適度上升,有利于合理調控貨幣信貸投放,抑制過度投資;二是連續多次加息,有利于引導居民資金流向,穩定社會通脹預期。在物價水平走高的情況下,中央銀行提高存款收益水平并努力使實際利率為正,有利于保護存款人的利益。居民儲蓄問卷調查顯示,居民儲蓄意愿下降速度已明顯放緩,在當前的物價和利率水平下,認為“更多儲蓄”最合算的居民占比,第一、二、三季度降幅分別為5.6、4和0.9個百分點,幅度明顯減小。第三季度,儲蓄存款余額下降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緩解。在五次上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的過程中,中國人民銀行適度縮小金融機構存貸款利差,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利差在各次利率調整后分別為3.60%、3.51%、3.51%、3.42%、3.42%,利差從年初的3.60%逐步縮小為3.42%,累計縮小0.18個百分點。貨幣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穩步推進。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自2007年1月4日正式公布至今整體運行情況良好,其報價的合理性、穩定性不斷增強,與貨幣市場拆借、回購利率的比價關系日趨合理,對市場產品定價的指導作用也愈加明顯。貨幣市場各關鍵期限品種廣泛采用Shibor為定價基準,新的金融產品不斷涌現,其中以Shibor為基準的利率互換等利率衍生產品成交活躍。三、加強“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引導第三季度,中國人民銀行繼續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引導,傳達宏觀調控意圖,提示商業銀行關注貸款過快增長可能產生的風險以及銀行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問題,引導商業銀行合理控制貸款規模與投放節奏;同時,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合理控制基本建設等中長期貸款,嚴格限制對高耗能、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中落后企業的貸款投放,加大對“三農”、就業、助學、中小企業、節能環保和自主創新的支持,積極拓展中間業務,加強金融產品創新,轉變盈利模式。對商業性房地產信貸政策進行調整,嚴格住房消費貸款管理,重點支持借款人購買首套中小戶型自住住房的貸款需求,提高了第二套以上住房貸款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四、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不斷深化,新體制、新機制的效能正逐漸體現。改制銀行按照國際標準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切實轉換經營機制,著力加強內控機制和風險管理制度建設,業務轉型、流程銀行建設和分支機構改革步伐加快。同時,改制銀行與戰略投資者的合作逐步落實,在全球現金管理、代理行業務、貿易服務等多個領域啟動了業務合作。改制銀行的服務水平和效益不斷提高,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等財務指標顯著改進。截至2007年9月末1,中國工商銀行(8.26,-0.29,-3.39%)、中國銀行(7.09,-0.28,-3.80%)、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13.4%、12.5%和14.4%,不良貸款率分別為3.1%、3.6%、2.8%和2.1%,稅前利潤分別為914億元、755億元、838億元和226億元。中國建設銀行成功發行90億股A股,共募集資金581億元,并于2007年9月2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至此,四家改制銀行全部實現了香港和上海兩地上市,不僅為投資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資機會,而且進一步支持了境內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中國農業銀行改革基礎性工作已取得較大進展,有關部門正抓緊做好改革方案設計論證工作。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革試點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和階段性成果。一是資金支持政策逐步落實,歷史包袱得到有效化解。改革試點專項票據已進入兌付程序。截至9月末,對浙江等20個省(區、市)轄內的835個縣(市)兌付專項票據548億元。隨著資金支持政策逐步落實到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資產質量明顯改善。9月末,按照貸款四級分類口徑統計,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2938億元,不良貸款比例9.2%,分別比2002年末減少2207億元和下降27.7個百分點。歷年虧損掛賬余額473億元,比2002年末減少841億元。9月末,資本充足率為10.9%。二是各項業務快速發展,資金實力明顯增強。9月末與2002年末相比,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各項存貸款分別增長118%和121%,有價證券及投資增長1.6倍,股金余額增長3.99倍;其貸款占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的比重由10.6%提高到12.3%。三是涉農信貸投放大幅增加,農戶貸款面穩步擴大。9月末與2002年末相比,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農業貸款余額占其各項貸款的比例由40%提高到46%;占全國金融機構農業貸款的比例由81%提高到93%。農戶貸款余額1.2萬億元,農戶貸款戶數超過7700萬戶,農戶貸款面達到33%。四是產權制度改革開始起步,法人治理架構初步建立。截至9月末,全國共組建農村商業銀行14家、農村合作銀行97家,組建以縣(市)為單位的統一法人農村信用社1616家。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革取得成就的同時,仍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化解歷史包袱、改善資產質量的難度明顯高于預期;明晰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經營粗放、管理薄弱的狀況亟待改善;支持包括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在內的農村金融可持續發展的系統性、制度性政策尚不完善。實現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革目標的任務依然艱巨。五、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加快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繼續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進一步發揮市場供求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同時加快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一是自2007年8月12日起,取消對境內機構經常項目外匯賬戶的限額管理,境內機構可根據經營需要自行保留其經常項目外匯收入。二是自2007年7月30日起,對主要銀行柜臺遠期結售匯以貼現的方式計入頭寸。引導商業銀行平盤行為,培育正確的風險管理理念;增大遠期市場投機成本,切實減少外匯市場供求壓力。三是有序拓寬外匯資金流出渠道。發布有關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允許保險機構運用自有外匯或購匯進行境外投資,將鼓勵保險資金走出去與加強風險管理有機結合起來;穩步擴大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對外證券投資,截至9月末,共批準境外證券投資額度422億美元,資金匯出累計109億美元(不包括社保基金)。研究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開展境內個人直接對外證券投資業務試點。四是豐富外匯市場交易品種。在銀行間市場推出人民幣外匯貨幣掉期交易,為企業和居民提供更全面靈活的匯率、利率風險管理工具。五是整合出口加工區、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等不同保稅監管區域的外匯管理政策,消除區內、區外的政策差距,充分便利企業外匯收支。六是加強外匯檢查力度,開展銀行短期外債專項檢查,查處違規行為。建立涉及多部門的異常外匯資金流動監管協調機制,加大對異常資金流動的監管力度。第三部分金融市場分析2007年前三季度,金融市場繼續保持健康平穩運行。貨幣市場、資本市場交易活躍,債券發行情況良好,債券發行利率穩中趨升,債券市場收益率曲線總體呈上行趨勢,外匯市場運行平穩,創新產品規模穩步擴大。金融市場制度性建設繼續推進。國內非金融機構部門(包括住戶、企業和政府部門)融資結構中股票融資增長較快,在配置全社會資金中的作用顯著擴大。扣除發行特別國債(6000億元)因素,國債融資占比與上年持平,企業債券融資同比少增。一、金融市場運行分析(一)貨幣市場交易活躍,市場利率水平波動上升銀行間回購、拆借市場交易活躍,資金需求受新股發行集中驗資等因素影響明顯呈現短期化趨勢。前三季度,債券回購累計成交31.7萬億元,日均成交1689億元,同比增長72.1%;同業拆借累計成交6.4萬億元,日均成交339億元,同比增長3.6倍,日均成交量創歷史最高水平。期限主要集中于隔夜品種,拆借、回購市場上隔夜品種交易份額分別為69.9%和53.7%。在利率市場化進程穩步推進,利率波動風險逐漸加大的宏觀環境下,投資者積極運用利率衍生產品來管理和規避利率波動風險,債券遠期、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快速發展。以Shibor為基準的利率互換業務穩步開展。前三季度共成交以Shibor為基準的利率互換業務146筆,占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總量的11%,交易金額約80億元,占交易總金額的5%。受新股發行集中驗資等因素影響,貨幣市場利率波動較大。9月份,同業拆借和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3.36%和4.03%,比1月份分別上升1.5和2.4個百分點。9月末,7天期、3個月期和1年期Shibor分別為1.9878%、3.8534%和4.0554%,分別比年初上升46、105和105個基點。前三季度,綜合回購與拆借市場,國有商業銀行和其他商業銀行仍是市場上的資金凈融出主體,其他金融機構和外資金融機構是資金凈融入主體。外資金融機構由于貸款快速擴張等因素,在回購和拆借兩個市場上的資金需求都很旺盛,凈融入資金均是上年同期的3.4倍。(二)現券交易活躍,債券發行利率逐步上升受國民經濟繼續平穩快速增長和資本市場活躍影響,現券交易活躍。前三季度,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交易累計成交10.5萬億元,日均成交557億元,同比增長36.3%,日均成交量為歷史同期最高水平。交易所國債現券成交925億元。在銀行間現券市場上,國有商業銀行是主要的凈買入方,凈買入現券4407億元,同比下降9.2%。凈賣出方主要是其他商業銀行和證券及基金公司,其他商業銀行凈賣出現券同比增長19.1%。債券市場金融創新產品規模穩步擴大。商業銀行直接融資規模進一步擴大。9月末,商業銀行未到期一般金融債券余額為1035億元。前三季度,商業銀行累計發行次級債券、混合資本債券305億元,9月末,未到期余額為2278億元,對于補充商業銀行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短期融資券市場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前三季度,企業短期融資券共發行204只,合計發行面額為2581億元,同比增長19.5%,9月末未到期余額為2983.7億元。9月26日,在交易所市場成功發行了第一只公司債(中國長江電力(18.90,-1.53,-7.49%)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第一期公司債券),金額為40億元人民幣。銀行間債券市場國債收益率曲線總體上行。具體來看,1-7月份,銀行間市場債券價格逐步回落,各期限債券收益率均呈上升趨勢,收益率曲線總體上行增陡;8月份前后,短期收益率略有上升,中長期收益率下降,收益率曲線總體呈現平坦化趨勢;進入9月份,各期限債券收益率均有所上升。債券發行利率逐步走高,市場融資成本不斷上升。受通脹預期及系列金融宏觀調控措施實施特別是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等因素影響,2007年8月份發行的7年期記賬式國債利率為3.9%,比5月份和2月份分別上升0.16和0.97個百分點;政策性銀行9月份發行的5年期固定利率債券利率為4.55%,比1月份、4月份、6月份分別上升1.05、0.99和0.55個百分點;中央企業債10年期利率9月份為5.3%,比5月份和6月份分別上升0.82和0.47個百分點。Shibor成為中長期企業債券定價的主要參考指標。前三季度,657億元的企業債以1年期Shibor為基準實行市場化定價發行,占發行的全部中長期債券的92.6%。企業債發行利率逐步上升。9月份,10年期企業債券發行利率在1年期Shibor的基礎上加144~178個基點,票面利率為5.2%~5.7%,比年初提高110個基點。(三)票據融資增幅趨緩前三季度,票據業務增長速度放緩,票據貼現余額呈下降趨勢。截至9月末,企業累計簽發商業匯票4.5萬億元,同比增長11.1%;累計貼現8萬億元,同比增長23.7%。期末商業匯票未到期金額2.6萬億元,同比增長16.5%;貼現余額1.6萬億元,同比下降10.4%。隨著宏觀調控力度加大,部分中小金融機構的流動性趨緊,辦理再貼現的需求增強。前三季度累計辦理再貼現92.3億元,同比增加65.4億元;9月末再貼現余額56.1億元,同比增加34.7億元。(四)股票市場交易活躍,股指上漲強勁股權分置改革的積極效應繼續顯現,股票市場交易活躍,投資者投資股票和基金市場意愿較強。前三季度,新增投資者開戶數4761萬戶,是上年全年新增開戶數的9倍;市場交易量價屢創新高,滬、深股市累計成交37.1萬億元,同比多成交31.3萬億元,已相當于上年全年交易量的4.1倍;日均成交2039億元,同比增長5.4倍。股票市場指數時有調整,但總體呈現較快上漲態勢。9月末,上證、深證綜合指數(1321.048,-58.25,-4.22%)分別達到5552點和1533點,比上年末增長107%和178%,為歷史最高水平。滬市A股平均市盈率高達64倍,而2006年末和2005年末分別為33倍和17倍。股票市場融資功能明顯提升。前三季度,企業(含金融企業)在股票市場上通過發行、增發和配股累計籌資5346億元,是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增長1.5倍;主要是A股籌資增加較多,A股發行(含增發)籌資4655億元,同比增長4.4倍,H股籌資80.9億美元。基金市場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受股票市場指數較快上揚和投資者對基金認可度提高等影響,市場對基金理財需求明顯上升。前三季度,新增證券投資基金40只,基金總規模增加13288億份,同比多增13447億份。9月末,基金總資產凈值3.1萬億元,同比增長584.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69個百分點。(五)保險業總資產快速增長,投資類資產在資產運用中占比超過六成保費收入和保險業總資產繼續快速增長。前三季度,保險業累計實現保費收入5328億元,同比增長23.6%,其中財產險收入同比增長35.9%。受壽險產品集中到期影響,保險業賠款、給付增加較多,累計賠款、給付1643億元,增長68.1%,其中壽險支出814億元,是上年同期的2.8倍。9月末,保險業總資產達到2.8萬億元,同比增長54.5%。隨著保險業加強資金運用管理,資金運用結構變化明顯。前三季度,投資類資產增速上升明顯,同比增長66.6%,特別是股票、證券投資基金投資快速增長。(六)銀行間外匯市場運行平穩,人民幣掉期交易持續活躍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運行平穩,詢價市場的主導地位進一步突出。掉期交易量大大超過遠期交易量,呈快速增長態勢。前三季度,21人民幣掉期市場共成交2340億美元,是2006年成交量總和的4.6倍。銀行間遠期市場共成交150億美元,同比增長32%,主要成交品種為美元/人民幣。外匯市場會員進一步擴大。9月末,銀行間外匯市場即期、遠期和掉期市場會員銀行分別為269家、80家和75家。外幣對交易量有所增長。前三季度,八種“貨幣對”累計成交折合709億美元,增長8%,成交品種主要為美元/港幣、美元/日元和歐元/美元,成交量合計占全部成交量的78%,同比下降4個百分點,主要是美元/港幣成交量占比下降較多。二、金融市場制度性建設(一)加強金融市場自律性管理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作為銀行間債券市場、拆借市場、票據市場、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參與者共同的自律組織,于2007年9月3日成立。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的成立,有助于充分動員市場參與者自身的力量進行自律性管理,有助于政府部門轉變職能,有助于市場管理更加貼近市場需求,通過市場化方式更好地促進市場的創新和發展。(二)進一步豐富金融衍生產品一是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推出遠期利率協議業務,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管理利率風險的工具,有利于促進市場穩定,提高市場效率,促進市場的價格發現,為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操作提供參考。二是在銀行間外匯市場推出人民幣外匯貨幣掉期產品,現階段掉期交易品種包括人民幣兌美元、歐元、日元、港幣、英鎊五個貨幣對的交易。新產品的推出進一步豐富了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品種,有利于進一步增強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市場化程度,能更好地滿足各市場主體規避匯率風險的需要。(三)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一是規范信息披露行為。要求受托機構、發起機構和其他證券化服務機構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做好基礎資產池的信息披露工作,并對涉及基礎資產池信息披露的內容、投資者在資產支持證券發行期限內查閱基礎資產池全部具體信息的途徑和方法等作了具體規定和要求。二是提高資產支持證券的流動性,允許資產支持證券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質押式回購交易。(四)適應股份全流通后股票市場的新情況,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方面的基礎性制度建設一是試行《內部交易認定辦法》和《市場操縱認定辦法》,進一步明確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行為的認定標準。相關規定細化了內幕人的認定,補充了內幕人、內幕信息的范圍,對當然內幕人、法定內幕人、規定內幕人和其他途徑獲取內幕信息者的舉證責任進行了合理劃分。將一些典型的操縱手法,如虛假申報、搶先交易、蠱惑交易、特定交易、尾市交易操縱等行為納入了認定范圍。相關規定的試行有利于提高對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行為的查處效率,增強對相關行為人的威懾力。二是出臺一系列涉及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和非公開發行的法規,針對上市公司并購重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強化了上市公司和相關各方的信息披露要求,加大了對虛假信息披露和內幕交易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有利于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優化上市公司結構、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是初步建立股票、股指期貨跨市場監管協作制度。8月1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和中國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公司五方在上海簽署了股票市場和股指期貨市場跨市場監管協作系列協議,標志著證券、期貨監管跨市場監管協作制度的正式建立。協作主要內容包括構建信息交換機制、風險預警機制、共同風險控制機制和聯合調查機制等。監管協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加強相關各方之間的聯系和溝通,提高監管效率,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及時采取有效的聯合監管措施,防范并及時查處跨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確保股指期貨交易的順利推出和平穩運行。(五)強化保險市場監管制度一是完善保險機構資產管理。自7月25日開始,允許保險機構運用自有外匯或購匯進行境外投資。此舉既有利于保險機構改善資產配置,分散風險,增加收益,提高競爭力,也有助于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二是進一步加強了對保險公司資本保證金的管理,對保險公司提存、處置資本保證金等行為進行了規定。三是加強保險公司合規管理,明確保險公司合規管理的制度、組織架構、責任等,要求保險公司有效識別并積極主動防范化解合規風險。這對于規范保險公司治理結構,加強保險公司風險管理,實現有效的內部控制具有重要意義。第四部分宏觀經濟分析一、世界經濟金融形勢分析2007年第三季度以來,全球經濟整體保持平穩增長勢頭,但影響未來經濟增長的風險加大,國際原油價格不斷走高,通脹壓力明顯上升。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風波影響,全球主要股市和債市均經歷較大波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7年10月預測,2007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5.2%,維持了其在2007年7月份的預測,但比2006年的實際經濟增長率低0.2個百分點。其中,2007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從2.0%下調至1.9%,歐元區經濟增長率從2.6%下調至2.5%,日本經濟增長率從2.6%下調至2.0%,分別比2006年的實際經濟增長率低1、0.3和0.2個百分點。新興市場經濟體仍維持強勁的增長勢頭。(一)主要經濟體經濟狀況美國經濟保持增長態勢。第三季度,GDP季節調整后環比折年率增速為3.9%,比第一、二季度分別加快3.3和0.1個百分點。通貨膨脹整體保持溫和態勢,第三季度各月同比CPI分別為2.4%、2.0%和2.8%,平均為2.4%,比第二季度下降0.3個百分點,與第一季度持平。就業狀況基本穩定,第三季度失業率為4.7%,比第一、二季度均上升0.2個百分點,但與上年同期持平。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有所下降,1—8月份為4718.5億美元,同比減少456億美元。財政赤字大幅減少,在9月30日結束的2007財年里,聯邦政府預算赤字為1628億美元,比2006財年下降34.4%,為近5年來最低。歐元區經濟穩步增長。第一、二季度實際GDP同比增長分別為3.2%和2.5%。通貨膨脹壓力依然存在,第三季度各月綜合消費價格指數(HICP)同比上漲分別為1.8%、1.7%和2.1%,平均為1.9%,與第一、二季度持平。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能源和糧食價格持續上漲,9月HICP同比上漲為2.1%,這是自2006年9月以來歐元區HICP升幅首次高于歐央行設定的2.0%的通脹目標。就業狀況持續改善,第三季度各月失業率分別為7.4%、7.4%和7.3%。出口增長較快,1-8月份貿易順差為191億歐元,而上年同期為逆差235億歐元。日本經濟持續增長。第一、二季度實際GDP同比增長分別為2.6%和1.6%。價格走勢基本平穩,第三季度各月CPI分別為0%、-0.2%和-0.2%,平均為-0.1%,和第一、二季度持平。就業形勢整體呈好轉趨勢,第三季度各月失業率分別為3.6%、3.8%和4.0%,平均為3.8%,比第一季度下降0.2個百分點,與第二季度持平。貿易順差繼續大幅增加,三季度實現貿易順差3萬億日元,同比增加9848億日元。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地區)的經濟增長依然相當強勁,但部分國家通脹壓力明顯上升。拉美經濟繼續維持穩步增長態勢。(二)國際金融市場概況各主要貨幣匯率波動相對平穩。美元相對歐元和日元呈貶值態勢,9月28日收于1.43美元/歐元和114.79日元/美元,美元相對歐元和日元分別較年初貶值8.33%和3.58%,較第二季度末分別貶值5.93%和6.78%。國際主要債券收益率7、8月份持續走低,自9月初開始逐步回升。9月28日,美國和日本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收于4.59%和1.68%,較年初分別降低0.1和0.04個百分點,較第二季度末分別降低0.44和260.19個百分點;歐元區10年期國債收益率收于4.34%、較年初上漲0.4個百分點,較第二季度末下降0.22個百分點。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風波影響,國際金融市場利率大幅波動。倫敦同業拆借市場美元Libor在波動中下降,一年期美元Libor于9月20日達到2006年以來的低點4.85%后有所回升,9月28日為4.9%,比年初下降0.43個百分點。受歐央行連續加息影響,歐元利率延續了2006年以來緩慢上升的態勢,9月28日,歐元區一年期同業拆借利率Euribor升至4.73%,比年初上升0.7個百分點。全球主要股指波動較大。在經歷了2月27日的大幅下跌后,全球主要股指逐步反彈走高。但從7月中下旬起,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波動影響,全球主要股指開始持續下跌,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納斯達克指數、歐元區STOXX50指數、英國金融時報指數分別于8月末跌至當季最低點,而日經225指數則在9月18日跌至當季最低點。在幾大央行聯手采取措施后,主要股指有所反彈。9月28日,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分別收于13896點和2702點,較第二季度末分別上漲3.63%和3.80%;而歐元區STOXX50指數、英國金融時報指數、日經225指數分別收于3820點、6467點和16786點,較第二季度末分別下跌3.22%、2.13%和7.45%。(三)主要經濟體房地產市場走勢主要工業國家房價自1997年起總體呈快速上升態勢,但近年來荷蘭、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等國的房價增速開始放緩。特別是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問題的逐步顯現并最終發生動蕩,美國房地產市場的調整更加劇烈。但愛爾蘭、法國、西班牙和瑞典等歐洲國家房價上漲依然十分迅速。與美歐不同,由于日本土地價格持續走低,日本房價一直呈現負增長。隨著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問題的逐步顯現,近期美國房地產市場降溫明顯。2007年第二季度,美國全國房價指數同比增長3.2%,為1997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小漲幅。受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問題的拖累,9月份,美國新房開工數量、新房銷售數量和待售新房數量季節調整后折年率分別為119.1萬戶、77萬戶和52.3萬戶,同比分別下降30.8%、23.3%和6.6%2。歐洲部分國家房地產市場依然活躍。盡管英國房價增速有所回落,但房價仍維持在較高水平。愛爾蘭、西班牙、希臘等國房價上漲較快,2006年分別增長約12%、15%和14%,較2005年分別高出約2個、10個和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德國、葡萄牙房地產市場則停滯不前。日本土地價格持續走低,房價持續負增長。泡沫經濟破滅后,日本土地價格一直在下降,2006年3月末和9月末,全國土地價格指數同比分別下跌4.8%和3.5%。2007年以來,土地價格繼續維持下降態勢,截至3月末,全國土地價格指數同比下降2.1%3。(四)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于8月17日和9月18日兩次調低貼現率各50個基點至5.25%。同時,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于9月18日和10月31日將聯邦基金利率分別調低50和25個基點至4.5%。歐央行于7月5日、8月2日和9月6日均宣布保持4%的基準利率不變。日本銀行在7月12日、8月23日和9月19日的例會上均決定維持0.5%的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不變。英格蘭銀行于7月5日加息25個基點,官方利率達到5.75%,并在8月2日和9月6日宣布維持該利率不變。(五)影響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風險未來全球經濟增長依然面臨著一些現實和潛在的風險,主要包括美國次級抵押貸款風波沖擊全球金融市場、貿易保護主義趨勢加強、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高、全球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等。美國次級抵押貸款風波導致全球性金融市場震蕩。由于流動性緊縮,私募基金、對沖基金、金融機構等難以籌集足夠的資金進行并購活動,業績良好的公司發債成本也有所提高。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此次次級抵押貸款風波對金融市場和企業的連鎖影響,實體經濟部門的發展可能會受到影響,美國及世界經濟未來增長的風險也將加大。2007年以來持續的全球失衡問題引發貿易保護主義傾向進一步增強。美國國會不斷拋出匯率議案,向中國等國家施加壓力;美國商務部不斷發起對中國等國家的反補貼調查,并借助多邊場合在有關問題上加大施壓力度。美國的做法已經蔓延至其他國家,并引起效仿。這顯示當前貿易摩擦已由產品層面延伸至政策層面,并且不斷升級,有可能對世界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以及全球失衡的有序調整帶來不利的影響。全球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全球化一方面使越來越多的低廉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參與到全球分工鏈條之中,規模經濟效應得以進一步發揮,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從而抑制了一般商品特別是可貿易商品的價格上漲;另一方面,全球化所帶來的工業和經濟的快速增長也造成了世界范圍內的能源和大宗商品緊張,價格持續上揚;此外,全球流動性過剩進一步加劇了價格全面上漲的壓力。自2006年以來,石油、金屬、糧食等初級產品市場價格上漲明顯。雖然受美國“次貸”風波影響,2007年7月末國際有色金屬價格從歷史高位跌落,但銅、鉛和錫等有色金屬價格在9月中旬以后再度反彈。國際主要糧食品種價格快速上漲,小麥價格創歷史新高,稻米和大豆價格也接近歷史最高水平。近期,國際油價在波動中持續走高。11月上旬,紐約商品交易所的原油價格接近每桶100美元,不斷刷新歷史記錄。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形勢較好,石油需求明顯上升,而國際原油供給難以跟上需求的變化。31如果地緣政治局勢動蕩,尤其是一些石油產品和出口國政治局勢持續動蕩,原油供給安全難以得到切實保障,油價可能進一步上漲。二、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分析2007年第三季度,我國國民經濟繼續平穩快速發展。三次產業均較快增長,經濟效益繼續提高,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但進出口貿易順差仍在擴大,居民消費價格繼續上漲,國際收支持續失衡下的通貨膨脹風險加大。前三季度,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16.6萬億元,同比增長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7個百分點,但與2007年上半年持平;CPI同比上漲4.1%,比上年同期提高2.9個百分點;累計順差185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擴大758億美元。(一)城鎮居民消費增速進一步加快,投資增速仍居高位,貿易順差繼續擴大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長,城鎮居民消費增速進一步加快。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346元,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13.2%,同比提高3.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3321元,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14.8%,同比提高3.4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的穩步提高支撐了消費的持續增長。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4萬億元,名義增長15.9%,為199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3%,同比放緩0.3個百分點。需要說明的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除了包括居民消費,還包括企業購買和農村建房材料支出等項,而后兩者在國民經濟核算中計入投資。盡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速有所放緩,但從城鎮住戶調查數據看,消費支出的增速是上升的。城鎮居民人均消費總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長14.9%,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9.8%,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農村居民生活消費現金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長13.9%,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8.8%,同比降低2.7個百分點。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實際增長的下降,主要是因為用于購、建住房和裝飾裝修生活用房的支出增速有所下降,2007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居住支出增長23.2%,比上年同期下降2.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有所回落,但仍居高位。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9.2萬億元,同比增長25.7%,分別比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回落1.6和0.2個百分點;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7.8萬億元,同比增長26.4%,分別比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回落1.8和0.3個百分點。在城鎮投資中,第一、二、三產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1.1%、29.3%和24%,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最快;東、中、西部地區投資分別增長21.4%、36.2%和29.6%,其中中部地區投資增長最快;城鎮和農村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6.4%和21.2%,城鎮投資增速依然快于農村。進出口貿易繼續較快增長,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累計1.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3.5%,其中出口增長27.1%,比上年同期加快0.6個百分點;進口增長19.1%,比上年同期回落2.6個百分點;貿易順差1857億美元,已經超過上年全年水平。(二)三次產業均較快增長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8萬億元,增長4.3%,增速同比回落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3萬億元,增長13.5%,增速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4萬億元,增長11%,增速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初步統計,全國夏糧產量同比增長1.3%,早33稻產量與上年基本持平,秋糧可望繼續增產,糧食生產將連續第四年獲得豐收。隨著各項政策逐步落實,生豬生產正在恢復。豬牛羊禽肉總產量繼續增長。前三季度,全國主要農產品(25.60,-0.42,-1.61%)生產價格同比上漲17.4%,漲幅比上半年和上年同期分別上升8.6和17.7個百分點,上漲幅度高于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有利于農民增收。工業生產快速增長,企業效益繼續大幅度增加。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5%,增幅比上年同期高1.3個百分點。工業企業經濟效益進一步改善。1-8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7%,比上年同期提高7.9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利潤的增長一定程度上與當前金融市場較為活躍、企業投資收益增長較快有關,一定程度上也與上市公司從今年起執行新會計準則有關。中國人民銀行5000戶工業企業調查顯示,前三季度,企業產品銷售利潤同比增長25.7%,而企業投資收益同比增長66.5%,增幅差達40.7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縮小1.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上市公司投資收益同比增長78.7%,高于非上市公司22.5個百分點。(三)通脹壓力進一步加大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持續擴大。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1%,其中各季平均同比漲幅逐季擴大,分別為2.7%、3.6%和6.1%。從食品和非食品分類看,食品價格上漲加快,是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擴大的主要原因;非食品價格相對平穩。前三季度,食品價格上漲10.6%,拉動CPI上漲3.5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1.0%,拉動CPI上漲0.6個百分點。從消費品和服務分類看,消費品價格漲幅擴大,服務價格基本穩定。前三季度,消費品價格上漲4.9%,拉動CPI上漲3.5個百分點;服務價格上漲1.7%,拉動CPI上漲0.4個百分點。從基34期因素和新漲價因素看,新漲價因素已經超過基期因素。前三季度,基期因素為1.9%,比上年同期高1.3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2.2%,比上年同期高1.5個百分點。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有所上升,工業品出廠價格略有回落,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持續快速上漲。前三季度,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累計同比上漲3.8%,其中各季同比分別上漲4.1%、3.6%和3.7%;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7%,其中各季同比分別上漲2.9%、2.7%和2.6%;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6.4%,其中各季同比分別上升4.2%、6.2%和8.7%。進口價格漲幅回落,出口價格漲幅提高。9月份,我國進口價格和出口價格同比分別上漲2.3%和6%,貿易條件指數為103.6,較上月明顯改善。經濟學的理論分析和各國的實踐均表明,本幣升值有利于抑制國內通貨膨脹。在對資源性產品進口依賴程度加大的背景下,本幣適度升值有利于降低以本幣計價的進口成本上漲幅度。雖然這種社會消費品零售價格指數(當月同比)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當月同比)35導會存在一定的時滯,但長期來看,名義有效匯率變化會對零售物價指數和生產者價格指數產生明顯影響。勞動報酬快速增長。前三季度,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均工資為1853元,同比增長18.8%。其中,國有經濟單位職工月均工資為1980元,同比增長20.8%;集體經濟單位職工月均工資1111元,同比增長18.0%;其他經濟類型單位職工平月均工資1794元,同比增長15.6%。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月均工資為1015元,同比增長11.8%。GDP縮減指數持續上漲。前三季度,我國GDP名義增長率為16.2%,實際增長率為11.5%,GDP縮減指數(名義GDP增長率與實際GDP增長率之差)為4.7%,同比上升2個百分點。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繼續推進。9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國家電監會發布通知,進一步落實差別電價政策,取消對高耗能企業的優惠電價政策;各地區也逐步加大了差別水價的實施力度,提高水費征收標準,全面開征污水處理費。針對國際市場油價持續大幅度上漲、國內成品油與原油價格倒掛加劇引發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為保證國內成品油供應、促進能源節約,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自11月1日零時起將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價格每噸各提高500元。此外,還相應提高了液化氣出廠價格,以縮小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價格的差價。資源價格偏低是我國經濟內外失衡的重要誘因。大量資源廉價使用,人為壓低了國內產品生產成本,助長了投資擴張,刺激了出口快速增長,導致貿易順差持續擴大。推進資源價格改革雖然可能增大短期通脹壓力,但如果推遲改革,扭曲逐步累積,損失可能更大。在控制通貨膨脹和積極推進資源價格改革的過程中,宜兩害相權取其輕。堅定不移、積極穩妥地推進資源價格改革有利于發展各種要素市場,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有利于減少資源浪費、促進節能減排、轉變粗放型增長方式,有利于調整和優化國內經濟結構,緩解貿易順差,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但在推進資源價格改革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低收入群體的承受力,可采取財政補貼的方式減輕低收入群體由此增加的生活負擔。(四)財政收入繼續大幅增長前三季度,全國財政預算收入(不含債務收入)3.9萬億元,同比增長31.4%,比上年同期加快6.8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合計3.5萬億元,同比增長32.2%。全國財政支出2.9萬億元,同比增長25.3%,比上年同期高9.2個百分點。收支相抵,收入大于支出990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436億元。財政增收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企業利潤增長幅度較高,稅收收入快速增長;二是進出口保持高速增長,關稅對于財政增收貢獻很大;三是股市持續活躍,印花稅收入較高;四是加強地方稅收征管以及政策調整效果明顯,地方稅收增長突出。(五)國際收支繼續保持較大順差2007年上半年,我國國際收支繼續保持“雙順差”格局。貨物貿易順差再創歷史新高,帶動經常項目順差較快增長。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大幅增長,其中證券投資逆差明顯下降。前三季度,全國新批設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28206家,同比下降6%;實際利用外資金額472億美元,同比增長10.9%。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14336億美元,比2006年末增加3673億美元,同比多增1983億美元。外債增速放緩,登記外債余額首次出現負增長,短期外債占比也首次下降。6月末,我國外債余額3278億美元,比上年末增長1.5%,增幅比上年同期降低4.5個百分點。其中,登記外債余額2167億美元,比上年末下降0.1%;短期外債余額為1849億美元,比上年末增長0.7%,占全部外債的56.4%,占比較上年末下降0.5個百分點。(六)行業分析行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推進。一是部分高耗能行業雖然仍在高位運行,但生產和出口增幅均有所回落。第三季度,占工業能耗70%的6大高耗能行業生產增長19.6%,比上半年回落0.5個百分點;投資1-9月累計增長22.6%,比上半年回落1.1個百分點;實現利潤1-8月累計增長79%,比1-5月的1.2倍明顯回落。此外,銅、鋁、鉛等高耗能產品的出口量下降幅度均超過50%,鋼材出口也自7月以后呈環比回落趨勢。二是煤電運供應繼續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原煤、原油、41發電量和貨運量同比分別增長11.0%、1.4%、16.4%和11.7%。但總體看,我國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尚未明顯改變,經濟增長在產業上過于依賴工業特別是重工業。前三季度,工業比重繼續上升,服務業比重繼續下降。而在工業內部,重工業增長速度快于輕工業3.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1.房地產行業前三季度,我國房地產業繼續快速發展。房地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9%,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增速為13%,同比提高5.9個百分點,是前三季度中增速最快的服務行業之一。房地產業的結構也有所改善,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步伐加快。前三季度,全國經濟適用房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30.5%,比上年同期加快21.6個百分點;占住宅投資的比重為4.4%,比上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截至2007年6月末,全國656個城市中已有586個建立了廉租房制度,占89.3%。盡管房地產投資加快增長,但由于住房需求持續旺盛,供求關系仍趨緊張,房地產價格出現了加快上漲勢頭,部分城市房價漲幅較高。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較快。前三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1.68萬億元,同比增長30.3%,比上年同期加快6個百分點。其中,商品住宅投資1.2萬億元,同比增長32.8%,比上年同期增加3.3個百分點,占開發投資總量的71.7%。在商品住宅投資中,90平方米以下住房投資所占比重為15.2%。土地購置面積大幅上升,但完成土地開發面積增速回落。前三季度,全國完成土地購置面積2.83億平方米,增長17.8%,而上年同期為下降3%;完成土地開發面積1.82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1.3%,比42上年同期回落22.7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大幅上升,空置面積有所減少,住宅竣工面積繼續低于銷售面積。前三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4.7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2.1%,比上年同期加快21.6個百分點。9月末,全國商品房空置面積為1.18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4%。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4.33億平方米,竣工面積2億平方米;空置面積為0.58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1.6%。房屋銷售價格上漲較快,部分地區房價漲幅仍然較高。9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8.9%,漲幅比上月高0.7個百分點。其中,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0.0%,漲幅比上月高1個百分點;二手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7.6%,漲幅比上月低0.3個百分點。分地區看,深圳、北海、烏魯木齊、北京等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幅度較高,深圳已經連續20個月同比漲幅超過10%,其中9月份為20.5%;北京連續17個月同比漲幅超過8%,9月份達到13.3%。土地交易價格快速上漲,第三季度為15%,比第一、二季度分別提高5.2和1.5個百分點。房屋租賃價格漲幅遠低于房屋銷售價格和土地交易價格漲幅,第三季度漲幅為3.0%,比第一、二季度分別提高1.2和0.5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資金充足,利用外資快速增長。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前三季度,房地產開發到位資金2.5萬億元,同比增長37.9%,比上年同期加快9.4個百分點。其中,自籌資金和其他資金來源是房地產開發的主要資金來源,合計占比達到78.2%,增速分別達到37.4%和41.3%;利用外資占比僅為1.7%,但比上年同期增長了63.2%;國內貸款占比為20.2%,增長30.1%。開發貸款增速有所回落,但購房貸款增速加快。9月末,全國商業性房地產貸款余額4.62萬億元,比年初增加9410億元,同比增長29.6%,增速比上年同期快5.2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76萬億元,比年初增加3491億元,同比增長26.9%,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2個百分點;購房貸款余額2.86萬億元,比年初增加5924億元,同比增長31.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3.5個百分點。總體看,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住房供應結構性矛盾突出;二是部分地區房價上漲較快,存在明顯的非理性因素;三是住房抵押消費貸款增長很快,違約風險已有抬頭趨勢,一旦房價大幅波動,容易引發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激增。為進一步加強房貸管理,切實防范房貸風險,9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行(7.09,-0.28,-3.80%)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已經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商業性房地產信貸管理的通知》,從供需兩個方面入手,并輔之以誠信紀錄的市場化約束手段,嚴格房貸市場管理。下一步,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房地產市場調控,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增加有效供給,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2.鋼鐵行業鋼鐵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是實現工業化的支撐產業,但也是一個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2000年來,國內外市場需求旺盛促使我國鋼鐵生產高速增長。鋼鐵產量自1996年超過日本后,一直居于世界首位。2006年我國從鋼材凈進口國轉變為凈出口國。2007年前三季度,鋼鐵行業在國際國內市場需求拉動下,產銷繼續快速增長,企業效益較好。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上升,結構調整取得一定進展。前三季度,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長13%,比44上年同期提高10.5個百分點。為貫徹落實2007年4月國務院召開的鋼鐵工業關停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會議的精神,截至9月3日,第一批簽訂《關停和淘汰落后鋼鐵生產能力責任書》的10個省(區、市),已累計關停和淘汰落后煉鐵能力969萬噸、煉鋼能力873萬噸,分別完成《責任書》確定的今年任務的43%和36%。鋼鐵生產快速增長,企業效益較好。前三季度,全國生鐵、粗鋼和鋼材產量分別為3.5、3.6和4.2億噸,同比分別增長15.7%、17.6%和24%,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國際國內鋼材價格繼續保持上升趨勢。9月末,國內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和CRU國際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分別達到115點和170點,同比均上漲8.2%。在國際國內鋼材價格上漲帶動下,1-8月份,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8%,比上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為6%,比上年同期上升0.9個百分點。鋼鐵出口快速增長,但在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下已出現明顯回落。2007年前三季度,鋼鐵出口總額398.8億美元,進口總額183.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9%和15.3%。針對今年以來我國鋼鐵產品出口過快增長,國家有關部門采取了限制鋼鐵產品出口的措施。4月份,我國鋼材出口同比增幅為146%,8月份回落至40%,9月份進一步回落至9%。鋼材順差也從6月份開始回落。鋼材生產成本上升幅度較大。9月末與2007年初相比,國內方坯、鐵精礦、廢鋼、生鐵價格的漲幅都在20%以上。在對進口鐵礦石依賴逐步增加的同時,進口鐵礦石價格不斷上漲,2007年9月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平均價格為91美元/噸,同比上漲36.5%。國家為了促進鋼鐵工業健康發展,出臺了包括優化鋼鐵產品結45構、調整稅收抑制鋼鐵產品出口以及加速淘汰落后產能等多項宏觀調控措施。總體看,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鋼鐵行業依然存在生產增長過快、出口總量過大、生產成本快速上升等問題,而且部分產能落后的鋼鐵企業規模小、效率低、污染重,對資源和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下一階段,有必要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時,要堅定鋼鐵工業的發展以滿足內需為主的方針,減少鋼鐵產品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遏制出口過快增長勢頭,并優化產品出口結構、地區結構,避免一般性產品向同一地區或國家集中大量出口,導致貿易摩擦。第五部分貨幣政策趨勢一、我國宏觀經濟展望當前,國內經濟增長動力依然強勁,未來一段時期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勢頭。初步預計2007年GDP增長超過11%,CPI在4.5%左右。投資需求仍將較快增長。一是企業家對市場需求繼續持樂觀態度,投資意愿上升。中國人民銀行第三季度企業家問卷調查顯示,有29.2%的企業家認為市場需求旺盛,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別提高0.4和4.7個百分點。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景氣指數分別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2.1和2.7個百分點,創近10年來最高。二是企業設備利用水平繼續保持高位。調查顯示,4%的企業設備超負荷運轉,83.7%的46企業設備水平利用“正常”。三是投資資金充裕。一方面企業盈利狀況繼續維持高位,29%的企業認為本季度“增盈”,是近10年來的最好水平。另一方面,銀行經營狀況不斷向好,金融機構資金供給意愿比較強烈,中國人民銀行第三季度銀行家問卷調查顯示,銀行業景氣指數相比歷年同期大幅提升。此外,國內直接融資發展加快,資金供給的約束趨于減弱。在投資意愿和投資能力均有所增強的情況下,投資仍將維持較快增長趨勢,有出現反彈的可能。三季度以來新開工項目個數和計劃總投資快速增長。前三季度,累計新開工項目17萬個,同比增加1.8萬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6萬億元,同比增長24.2%,連續5個月呈現加速增長的態勢。消費需求有望加快。以消費需求為主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結構性調整,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是國家轉變發展戰略的既定方針。隨著經濟結構性調整步伐加快,著力增加收入和提高消費傾向的各項政策正在逐步發揮效應。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提高,2007年以來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現金收入和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持續高于GDP增速,為消費持續增長提供了支撐。加之在經濟持續較快發展下的樂觀預期及財富效應等因素也有助于推動消費增長。預期未來一段時期消費仍將保持穩中趨旺的態勢,但物價上漲有可能對實際消費增長產生一定抑制作用。未來加快農村消費增長和消費升級仍是促進消費增長的重點,同時也需從現實的購買力結構分布出發,全面地、多方位地開拓消費市場,改善消費環境。貿易順差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美國次貸風波加大了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但全球經濟繼續以較快速度增長的可能依然較大,我國貿易多元化發展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緩解部分區域經濟增長放緩可能對貿易形成的影響,外部需求有望繼續保持比較強勁的增長。從國內看,由于近幾年供給和生產能力增長較快,進口替代能力顯著提升,增加進口的難度有所增加。當前包括擴大消費內需、調整和規范外貿、外資和外匯管理政策等在內的一攬子結構性調整政策和匯率政策正在發揮積極作用,但其效應將是逐步和漸進的,國際分工格局調整及國內儲蓄率較高等深層次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因此總體來看,在外部需求增長依然較快,未來一段時期我國貿易順差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但增速有望逐步放緩。價格整體上行壓力依然較大,通脹風險仍須關注。一是糧食價格引發價格上行的可能依然存在。國際糧食供需趨緊,國際糧價進一步上漲,受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及工業用糧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國內糧食供給總體偏緊的狀況仍將持續,有可能繼續推動CPI上漲。二是能源價格存在上漲壓力。國際上,油價不斷走高。從國內看,理順資源能源價格是合理反映我國比較優勢,增強經濟平衡增長能力的必然要求。但資源能源價格改革會加大短期內價格上行壓力。三是從勞動力成本看,隨著勞動力供求出現結構性趨緊,工資上行壓力將增大,平均勞動報酬已連續七個季度超過GDP名義增長率,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在未來有可能進一步推高價格總水平。此外,通貨膨脹預期繼續強化。中國人民銀行第三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及銀行家問卷調查等顯示,預計四季度物價繼續上漲的居民占比、銀行家總體物價預期指數、消費品和服務價格預期指數等均創調查以來的歷史新高。總體看,在內外部經濟繼續較快增長,國際收支順差及經濟結構性矛盾持續累積的背景下,未來價格上行壓力依然較大,整體價格很可能繼續保持在相對較48高的水平。總體看,隨著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各項措施的有效落實,經濟運行的突出矛盾有所緩解,但也要看到,經濟運行中投資增長過快、貿易順差過大、信貸投放過多等問題依舊突出,而且還出現了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和資產價格持續上升等問題。國際經濟金融運行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大,也增加了國內經濟的潛在風險。二、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思路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繼續采取綜合措施,適當加大調控力度,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促進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綜合運用對沖措施,進一步加強流動性管理。當前流動性形勢依然嚴峻,有必要繼續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搭配使用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等工具,同時逐步發揮特別國債的對沖作用,加大對沖力度。加強價格杠桿調控作用,加強利率和匯率政策的協調配合,穩定通貨膨脹預期。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推動貨幣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原則,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供求的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繼續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對資本流動的監測、引導和管理。進一步滿足境內機構保留和使用外匯的需要,拓寬企業和個人對外投資渠道,鼓勵企業和個人“走出去”進行實業和金融投資。同時,嚴格資本特別是短期資本流入和結匯管理,加強和完善跨境資本流動監測預警體49系,嚴格控制投機資金。在采取綜合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強調控的同時,繼續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指引,引導商業銀行防范快速擴張的風險,優化結構。應當看到,造成當前國內流動性總體偏多的直接原因來自國際收支持續順差,從深層次看則與儲蓄率過高、消費率偏低的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密切相關。僅僅依靠對沖銀行體系過多流動性以及加強信貸調控等并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流動性不斷生成和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只能為經濟增長創造平穩的貨幣金融環境,并以此為結構調整和加快改革贏取時間。在進一步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應充分利用好當前經濟持續較快增長、財政收入大幅增加的有利時機,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當前應加快向公共財政轉型,增加公共消費性開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強住房保障能力,穩定居民消費預期。發揮市場機制在引導投資中的主導作用,鼓勵有助于改善民生的第三產業和服務業等投資適度增長。繼續調整和規范外貿、外資和產業政策,適當擴大進口和市場開放。引導和鼓勵企業適當降低積累比例,優化企業、政府和居民收入分布結構,促進消費增長。繼續推進生產要素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提高和強化環保及勞動保護標準,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41]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走進城市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