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內(nèi)GP要加緊修煉內(nèi)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9日 15:40 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
瑞士Partners Group高級副總裁曾祺林: 國內(nèi)GP要加緊修煉內(nèi)功 本報記者 楊楊 北京報道 “趁著現(xiàn)在錢比較多,管理費比較多,趕緊利用這些錢去找一些有經(jīng)驗、懂技術的人來充實自己的團隊!盤artners Group高級副總裁曾祺林說,只有這樣,國內(nèi)的很多GP(General Partners,一般合伙人,普遍都是基金的管理者)才能實現(xiàn)到VC(Venture Capital,創(chuàng)業(yè)投資)、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權融資,狹義指增長基金、并購基金等)的質(zhì)的飛躍。 Partners Group這家瑞士的資產(chǎn)管理公司是基金中的基金(Fund of Funds,F(xiàn)OF),旗下管理超過200億美元的資產(chǎn),其中80%資金投向廣義PE領域,另外的20%則用于對沖基金(hedge fund)投資。2005年初,Partners Group籌集了第一只專注大中華區(qū)的投資基金,這只總額4000萬美元的基金是鼎暉投資、弘毅投資、今日資本和軟銀中國的LP(limited partners,有限合伙人,一般是投資人)。目前他們正在募集第二只8000萬美元的大中華區(qū)投資基金。 無論保守還是激進的投資人,誰都不能忽視中國 《21世紀》:兩年多前開始實際投資中國,當時怎么看這個市場的呢?當時的中國市場關于VC/PE領域的監(jiān)管政策并不很確切。 曾祺林:中國龐大的市場規(guī)模,使得它成為任何一個機構都不能忽視的一個市場。相對而言亞洲其他市場比如日本、澳大利亞都相對容易,它們的法律、監(jiān)管體系和英美同出一轍,所以規(guī)則比較清晰,而中國的監(jiān)管一直在變。 對于投資人而言,關鍵問題就是怎么管理自己的風險。有些投資人比較保守,進中國就相對比較晚;而比較激進的就會先進來,但是前期所投的項目規(guī)模也比較小。 但這并不意味著保守的投資人就此放棄中國,他們選擇把錢交給一些全球性的投資基金比如凱雷、TPG等做些投資。這些機構雖然沒有專門的中國團隊,但他們的全球團隊也會在中國投些項目。外國投資人對它們比較放心,這些機構對品牌都特別在意。 《21世紀》:那您怎么評價中國政府現(xiàn)有的對VC/PE的監(jiān)管政策呢?去年9月8日出臺的外資并購辦法,對這個領域影響很大。 曾祺林:在國內(nèi)不缺資金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更傾向于保護產(chǎn)業(yè)。有一些行業(yè)政府還是要控制的,比如銀行等都是和經(jīng)濟發(fā)展直接相關。他們不想要外國人賺到那么多,韓國經(jīng)濟危機時,被迫賣掉了很多好的企業(yè),因此政府受到了很大的壓力。因此政府建議外資PE可以做小股東。那么即使賺錢,作為大股東也會賺的比外國投資人多。 我們能夠理解政府的苦心和做法。但認為這種保護短期可以,長期肯定不行。這幾年中國公司單在國內(nèi)銷售就可以實現(xiàn)上市,但以后還是要面對來自世界性的競爭。比如聯(lián)想收購IBM筆記本部門,這就意味著中國公司就要去學習如何管理海外的部門。買公司容易,管理和融合就比較難。中國很多管理階層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如果不慢慢放開,中國公司會有問題。1980年代,日本到處買公司,一家日本公司買了一個美國公司,卻沒辦法控制美國人。各個地方有不同的做法。 國內(nèi)GP: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 《21世紀》:你們在投資時,會對什么樣的GP感興趣呢?本土機構對你們有吸引力嗎? 曾祺林:三五年前外國資金主要是跟海歸合作;其它就是在外國團隊里做過后來自己出來做的,比如今日資本以及CDH。現(xiàn)在本土基金中也有一部分是外國投資者的錢。 最吸引投資人的,當然是業(yè)績。對于投資人而言,會盡量選擇本地人。因為本地人對當?shù)厥袌隽私獗容^深。開始時選擇海歸是沒有辦法,本地人沒有經(jīng)驗也沒有成績給人看,這些人在美國有做投資的經(jīng)驗,外國投資者對他們比較有信心。 目前大的外資LP還是不愿意投比較早期或者本土的基金。第一,外資機構的決策委員會一般都在國外,對本地市場的發(fā)展并不見得非常了解;其次本土機構的成績還不很明顯,雖然這一年多時間內(nèi),A股火爆使得可能的回報提高了,但他們還沒有實現(xiàn)退出。但相信隨著這個行業(yè)的發(fā)展,會有越來越多的外資LP喜歡投本土的基金。 《21世紀》:像渤海產(chǎn)業(yè)投資基金這樣的,會受到外資LP的青睞嗎? 曾祺林:當然我的意見不能代表所有人,不同的投資人會有不同的看法。 但大多數(shù)像我們這樣的比較喜歡獨立的,比如像今日資本或者像軟銀中國這樣的,他們賺的錢都是自己的,而不像那些有政府靠山或者大集團出來的團隊,要交很大一部分錢給它們的股東。這是我們在歐美的普遍做法,在亞洲也如此。 我們認為,未來背靠政府或者大集團的VC/PE也會要剝離出來。因為如果維持這種狀況,團隊會比較不穩(wěn)定:如果做得好,為什么要拿大部分給股東?VC/PE的投資和回報時間是很長的,投資3到5年后才會開始籌第二只基金。作為LP,我們不希望這些團隊在投完第一只基金以后就散了,這樣我們就還要去找第二個團隊。大部分LP希望團隊很穩(wěn)定,可以持續(xù)性地投資,這樣大家都會容易一點。對投資而言,團隊是最難的。我們在做投資前的盡職調(diào)查時,一般會調(diào)查目標公司主要是誰在做投資,這個人還在不在?如果這個人不在了,這個團隊的吸引力也就不那么大了。 《21世紀》:那如何去評價一個GP是否好,是否有持續(xù)性地發(fā)展能力呢? 曾祺林:中國的市場這兩年以來上升很厲害,大部分基金都賺錢,因此很難分辨到底誰會比較好一點。在美國,判斷一個基金、一個管理公司是否好,要過三到五個發(fā)展周期。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內(nèi),比大部分基金都做得好,那么肯定就是頂尖級的團隊。通常而言,一個周期是5年,所以要過15年到20年才能看出來。這還要建立在團隊一直在一起的前提下。但這兩年國內(nèi)團隊變動非常厲害。新的基金進來中國,沒有人所以就會挖人,也意味著業(yè)績也要重新開始,因為做法不見得會一樣。這是很大的問題。中國現(xiàn)在雖然有幾個公認做的好的,但現(xiàn)在還不到時候去評判哪個好?赡芩麄冏畛踝龅脮r候,還沒有現(xiàn)在這樣激烈的競爭。 嚴格說來,好的GP不單單要會挑選好的公司、好的商業(yè)模式,而且還要能直接幫助企業(yè)發(fā)展:企業(yè)缺什么他們?nèi)椭疤羁铡,就是所謂的“價值創(chuàng)造”的過程。但目前中國大部分GP投的都是比較晚期的項目,可能他們很厲害能找到那家公司,但在valueadd方面沒有做到什么。這是個不健康的過程。如果市場慢下來或者轉向的話,就會出現(xiàn)如何去幫忙所投公司的問題。這三五年很多VC都沒有碰到這類問題。比如保留一部分資金去支持其中的一部分公司,其中的一部分公司可能在危機來臨之前還無法賺到一定的revenue去sustain自己。像阿里巴巴這樣,它在2002年的時候差點死掉。當時紐約市場掉得很厲害,那么很多VC都受到影響,當時已經(jīng)有很多外國資金投資在阿里巴巴了,有些VC說就不投了,后續(xù)資金就不來了。要不是其中幾個特別有信心的支持它,它的資金鏈就會斷掉了。國內(nèi)的GP也要謹防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比如說在國內(nèi)投了50個項目,但是還沒能退出,如果有什么問題出現(xiàn),市場出現(xiàn)了改變,要挑選其中10家公司比較好的,繼續(xù)支持它們。 很多GP在中國,好像沒有看得那么遠。有錢就趕緊投,不必去請更多的人,因為人多了,分的錢就少了。但PE這個領域所要經(jīng)歷的是一個很長的時間。目前市場還處在上升期,還沒有經(jīng)歷過問題呢。所以還沒到判斷的時候。 《21世紀》:那您是認為這個領域中存在泡沫了?GP們該如何應對呢? 曾祺林:泡沫肯定是會出現(xiàn)的,因為資金太多了嘛。但有一些GP卻暈了,有多少LP給錢,他們都照單全收。錢拿得多不見得是件好事,因為這意味著投資方法、策略都要變化。比如以前每單只投500萬,現(xiàn)在要3000萬了,那該怎么去找項目?能否找到就是個問題。另外可能會承受壓力,融入資金多意味著要跟別人去搶項目。早期公司沒有人想做,但晚期大家都想做。哪些公司規(guī)模比較大、可能有100萬左右的利潤,其實大家都知道,問題就是誰能夠說服大股東或者老板拿他們家的錢而已。這就是你們的本事了,大家都在競爭,就會把價格推高。這一兩年,市場上有一些基金為了搶項目,價格不斷往上抬。聽到這樣的故事就不太好了。 泡沫是有的,項目也是有的,只是GP要更小心,心里要有個底線,不能受到壓力就出更高的價錢。GP自己要有個預期,這個項目多久能有回報,回報大概是多少,如果不能在預計的時間內(nèi)達到自己想要的回報,就不要單純地去搶項目,寧愿把它讓給別家。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