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豬養殖遭遇環保困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8日 07:49 經濟參考報
記者近期深入福建一些農村采訪時發現,許多地方因養豬造成環境污染,限制了養豬業健康發展。盡管地方政府一邊責令污染嚴重的養豬場限期整改或關閉,一邊補貼養豬戶建沼氣池,但污染嚴重的養豬散戶卻屢禁不絕,而建了沼氣池的養豬戶也普遍反映,因管理不善和公共設施投入不足等原因,沼氣池的經濟、環保等效益低下。專家認為,解決養豬污染難題,政府仍需加大環境治理投入。 生豬養殖遭遇環保困境 三明市梅列區徐碧街道徐碧村是該區城鄉接合部地帶的主要養豬村。徐碧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干部肖柏福說,據8月份統計,僅1100多人口的徐碧村,生豬存欄總數就達到3600多頭,而去年該村生豬存欄量比現在還多2000多頭。生豬減少是該市環保局與梅列區政府今年上半年對該村養豬污染戶整治的結果。 徐碧村村委會主任吳炳鋒說,該村共轄三個自然村,經整治后,目前碧口自然村仍有養豬戶13戶,貴溪洋自然村有養豬戶七戶。整治前,全村的養豬戶遠比現在多,多數養豬戶都直接把豬糞便排入河道,村里充滿了豬糞便臭味不說,還對三明市的母親河——沙溪河造成嚴重的水質污染。 規模化養殖場也有遭遇環保困境的。位于建甌市北郊四公里外的建溪種豬育種有限公司目前存欄母豬1600多頭,是閩北地區最主要的種豬育種企業之一。該公司2004年7月投入生產后,一直未建成污染防治設施,污水排放嚴重超標。今年8月6日,該公司被福建省環保局列為今年重點掛牌督辦的環境違法企業之一。福建省環保局環境監察總隊長潘家清說,養殖業一方面關系到農民增收問題,另一方面卻成為地方水質污染的“元兇”。 養豬戶沼氣池面臨環保考驗 三明市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就開始探索在農村養殖戶中推廣沼氣工程,近幾年來沼氣應用技術日趨成熟,但發展沼氣解決畜禽污染的實際效果與設想的仍有一定差距。一些專業養豬戶自建沼氣池后,常常因為管理不善和公共設施投入不足等原因,沼氣池的經濟、環保等各方面效益低下。 吳炳鋒說,按市政府的政策,養豬戶自建沼氣池一口,政府給予補貼2000元。但多數養豬戶不愿建沼氣池,挖一口沼氣池、沼氣池日常管理、發酵池定期清理等,都要農戶自己來做,而農村的青壯勞力多數已進城務工,剩下的老人既無能力,也怕麻煩。 2002年建成投產的沙縣金秋養殖場年出欄生豬達1.5萬頭。該養殖場負責人林其星說,為建沼氣池及其管網設施,先后投入了300多萬元。2003年,沼氣池建成后,由于缺乏集氣設施和相關技術人員,沼氣基本上都空排掉了。一邊是大量沼氣被白白浪費,一邊是養殖場每年要投入十幾萬元的沼氣池運行費用。原本設想將沼氣供應給周邊農戶當燃料氣用,但苦于沒有配套的輸氣管道而無法實施。 政府仍需加大治理投入 福建省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胡致鵬認為,目前,環保控制受各地經濟發展、環保技術的制約嚴重。為發展好畜禽養殖業,幫助農村養豬戶解決污染問題,政府仍需加大環境治理投入。 胡致鵬說,目前農村生豬養殖仍有一半是散養戶,主要分散在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山坡地帶,要散養戶上環保生化設施不具備可行性。對散養戶,政府不能簡單拆了農戶的豬舍、下“禁養令”,而要研究劃定區域鼓勵集中飼養,讓有關企業在集中飼養區內投建環保生化設施,統一處理養殖污染。 胡致鵬建議,規模化的養豬場有能力建環保生化設備,但在沼氣綜合利用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地方政府進一步在沼氣輸送等公共配套設施上加大投入,幫助已投建的沼氣池發揮最大經濟效益,逐步完善向養殖場周邊農村提供清潔燃料,減少農村污染,保護山林,同時又能進一步反哺養殖業,形成良性循環。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