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慶首設農民工日 民工有望逐步轉為市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 16:06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吳紅纓 重慶報道 在農民工最關注的法律事件中,居第一位的是工資糾紛,占總人數的40%,其次是“人身傷害”占21.80%。由于社會保障體系還沒有建立,僅21.80%的人有醫療保險。 每天7點鐘,34歲的段秋菊和姐姐便拎著小木箱,來到花園新村車站,為行人擦皮鞋,一直夜暮降臨。除此而外,她們每周還要為附近小區5戶人家打掃清潔。“等到干不動了,就回農村。”段秋菊說。 何友在解放碑一家鹵菜店工作已7年,面對那些光顧攤位的城里人,“內心總有自卑感。他們和城市是一體的,我們不是”。 在重慶,有近400萬段秋菊和何友這樣的農民工,在城區,從事著辛苦,卑微的工作,卻未能找到歸屬感。為喚起社會各界對農民工問題的重視,重慶市決定,從今年起,將11月的第一個周日,設為“農民工日”。11月4日,農民工們迎來第一個節日。 農民工日 據公布的日程,11月4日的節日這天,市政府還將組織專場農民工招聘會,文藝表演,醫療服務等活動,為農民工服務。 同時,市政府有關領導將為“農民工十佳”頒獎。獲獎者候選者有30名,從事著城市建設、機械制造、交通、零售、環衛等工作,他們經各級工會推薦,最后由公眾投票產生。 對于這些默默奉獻的農民工,這次頒獎體現了對其勞動價值的肯定。38歲的令狐成軍在一家制藥企業從事搬運工,候選人事跡介紹稱,16年來,他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差錯,任勞任怨。 到2006年末,加上市外來渝務工人員,重慶市農民工數量已達400多萬。據重慶市政府的調查,全市的工業企業中農民工占50%以上,建筑行業農民工占80%左右,交通運輸行業農民工占60%左右,搬運保潔、園林綠化、餐飲家政等行業絕大多數從業人員是農民工。 重慶市委宣傳部長何事忠稱,“設立農民工日的目的在于體現社會對農民工的關懷,讓他們獲得自尊和自信。” 今年9月28日,市二屆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由重慶市政府提交的設立重慶農民工日的議案。這樣,在全國范圍內,農民工首次有了屬于自己的節日。 重慶市政府解釋稱,選擇11月作為“農民工日”,是考慮到該月無重要節日,又接近年底,農民工已取得一定務工收入,此時,也是農民工維權服務集中的一段時間,同時,臨近元旦、春節,設立節日可為農民工送上一份關愛。 為農民專設節日,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雖然這些年來農民工的生產條件和生活質量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實際上他們還未能融入企業、融入城市、融入都市的主流社會。”何事忠說。 今年7月,重慶大學輿情信息研究所進行了一項名為“城鄉統籌實驗區農民工狀況與期盼”的專題調查。調查結果說明,這一數量龐大的人群在城市的生存狀態并不如人意。 接受調查的農民工,有一半月收入不足1000元,九成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此外,39%的人有過被無辜克扣惡意拖欠工資的經歷,15.60%的人遭遇過打罵等人身攻擊,43%的人有過“同工不同酬或沒有基本勞動保護等安全保障”的不公正待遇,在農民工最關注的法律事件中,居第一位的是工資糾紛,占總人數的40%,其次是“人身傷害”占21.80%。由于社會保障體系還沒有建立,僅21.80%的人有醫療保險,而55.40%的人則什么保險都沒有。 “農民工日”每年將確定一個主題,在全市范圍集中開展政策研討、輿論宣傳,為農民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今年首個“農民工日”的主題為“融入城市、體現價值”。 有的農民工對這個節日表示贊許。何友說,至少說明政府開始重視我們這個群體。同時,也有一些農民工表示沒得感覺。段秋菊稱,“沒有解決什么實質問題,又不能多賺一分錢。” 市社科院研究員孫元明認為,農民工為城市的發展做了很大貢獻,卻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是不爭的事實,當前全社會急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尊重農民工,重視農民工的社會人文環境,因此,設農民工日有其積極意義。 農民工將逐步轉化為市民 設立“農民工日”,更大程度彰顯的是重慶市官方對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決心。 農民工問題已成為重慶不得不面對的挑戰。該市3100萬人口中,農村人口約占三分之二,按男性18-60歲、女性18-55歲統計,2005年統計數量為1366.9萬人。直轄以來,全市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706萬人,“十一五”期間,每年還要轉移40萬人,總規模在200萬左右。 按照政府設想,全市耕地保有量約3000萬畝,如果農村戶籍人口降到1000萬,農村人均耕地就可提高到3畝,土地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就有了基本條件。 但受教育程度、技能、戶籍、社保等制度的限制,現階段大部分農民工并未能穩定下來,而是像冬去春來的“候鳥”,在城市和農村之間流動,導致農村土地流轉難以順利開展。 因此,重慶的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以解決農民工問題為突破口。市發改委主任楊慶育稱,“把民工問題解決好了,統籌城鄉問題也就完成了一半。” 據記者了解的,重慶市政府初步構想的統籌城鄉方案中,重慶人口被分為三大群體,農民工、農村居民、城鎮居民,各約1000萬人。對農民工,著眼從“離土務工”向“棄土進城”或“返鄉創業”轉化,最終目的,是使這近1000萬的農民工,將逐步轉化為城市市民。 專家指出,“棄土進城”無外兩個途徑,一是農民工主動進城變市民,二是土地城市化,前者的數量要遠大于后者。在“農民工市民化”這一環節,如何圍繞土地、戶口、醫療、社保、教育等制度進行改革沖破,使農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并穩定下來,無疑考驗著重慶市政府的智慧和執政能力。 “‘農民工日’實際上就是農民工市民化的一個探索,目的就在于提升農民工的社會地位,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創造農民融入城市、融入企業的環境,努力解決影響城鄉統籌的觀念障礙。”孫元明說。 “農民工日”看上去很美,但重慶正在進行的改革將證明,這個節日是否如有些人擔心那樣徒有其表還是名至實歸。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