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田勇:緊縮政策提高加息預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0日 01:41 新京報
頭條評論 在10月28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金融市長暨中國金融生態城市發展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表示,為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繼續實施穩中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10月29日《中國證券報》)。 不穩定因素仍在 統計結果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了4.1%,9月份CPI為6.2%,比8月份下降了0.3%。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1529億元,同比增長25.7%,比上年同期回落1.6個百分點。 隨著宏觀調控效果的不斷顯現,各項經濟指標正不斷向好。就物價情況而言,基本可以判斷通脹的拐點已出現,8月的6.5%極可能是今年的峰值,第四季度CPI出現持續回落的可能性很大。同時,由于今年作為基期的數據較高,明年的物價水平有可能出現大幅回落。 不過,需要看到,未來的經濟走勢依舊不允許樂觀與輕松。一方面經濟依然存在由偏快走向過熱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流動性過剩有可能成為經濟運行的常態,這無疑將對經濟運行形成長期壓力。 因此,當前宏觀調控仍不可放松。 全面通脹風險猶存 結構性物價上漲是否會演變為全面通脹?從傳導線路來看,這一可能性是存在的。 從成本推進的角度觀察,由于農副產品、初級產品價格的上漲,勢必會推高下游企業的經營成本,并有可能導致下游產品的價格上升。從需求拉動來觀察,農產品價格的上升,將使農業勞動力的競爭力加強,而這無疑會推升其他行業的工資水平,同時,國家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也無疑會進一步增加社會的購買力,總需求的不斷攀升自然構成物價全面上漲的推動因素。 不過,依筆者之見,這只是可能性而并不具有必然性。需要看到,我國加工制造企業長期處于產能過剩狀態,因此價格供給彈性很高。近幾年,盡管鋼材、供電等方面的價格都出現較大幅度上漲,但汽車、電器等下游企業的價格卻不長反跌,足以說明下游企業消化上游漲價的能力較強。而農副產品、糧食等之所以容易出現價格大幅波動,與其生成周期長因而價格供給彈性低(甚至短期無彈性)有很大關系。 雖然結構性的物價上漲并不必然會導致全面通脹,但要看到,盡管產能過剩對價格上漲形成壓制,但這一壓制力并非無限制的,即如果農產品、初級產品價格上漲過大,將會使下游企業難以承受,并有可能導致全面通脹。這也說明,繼續下大力氣對農產品、初級產品的價格進行調控非常重要。 加息預期日漸增強 當前結構性物價上漲轉變為全面通脹的成因,真正令筆者擔心的是消費者的預期傳導。 由于我國恩格爾系數較高,農產品等初級產品的漲價極易改變消費者的心理預期,而全面通脹的預期一旦形成,將會使消費者的行為發生變化,最終導致物價水平全面失控。 這一分析意在表明,當前穩定消費者的價格預期還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緊縮性宏觀調控政策的重要意義在于,彰顯政府反通脹、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決心,因而能夠避免全面通脹預期的形成。 因此,從未來政策走勢來看,緊縮型的經濟政策依舊需為宏觀調控的主基調。央行已多次申明,要基本保證存款人的實際收益不為負。前三季度的CPI為4.1%,目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為3.87%,僅就數據分析,央行近期加息的可能性還是很大。 有分析認為,央行應加大調控力度,一次加息54基點,筆者并不認同這一觀點。應看到,目前通脹正在得到逐步控制,未來物價繼續下行的概率較大,同時美聯儲進入減息周期對我國的利率上行也形成一定阻力。這說明,當前央行的加息還是以27基點為宜,這也可以為未來操作留有空間。 □郭田勇(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