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甘肅金昌:“破繭”之后展翅欲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 23:25 中國經濟時報
——金昌市以循環發展促節能減排紀實 ■本報記者仵樹大吳正剛 這里綠樹成蔭,在碧波蕩漾的湖水里,紅色的魚兒自由游弋,用圓潤的鵝卵石鋪就的小路將大片的綠地分割得錯落有致,石橋上游人如織……這是金昌市東湖公園的一角。然而,幾年前,這里還是成堆的礦渣如山似嶺,如今潔凈的湖水全部是由工業廢水凈化而來。 1981年,金昌因企建市,因這里盛產鎳礦及其它貴重金屬,后逐漸被世人稱為鎳都。 上世紀90年代末,因工業生產規模的大幅增加,金昌市的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峻,成為甘肅省的三大污染城市之一,甚至一度影響到社會經濟的發展。 “十一五”開局之年,金昌市直面環境問題,積極籌劃循環經濟建設方案。在市委、市政府的決策下,全市全年萬元GDP能耗為1.96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4.85%;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為2.27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6.58%。 今年一季度,全市萬元GDP能耗為1.15噸標準煤,較去年同期下降6.67%;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為2.09噸標準煤,較去年同期下降7.12%,全市節能減排幅度走在了甘肅省前列。 截至目前,金昌市計劃實施節能技改項目24項,總投資54.64億元,涉及節能、降耗、工業廢水處理、廢氣、廢渣回收利用等各個方面。 金昌作為“兩高一資”特征較為明顯的工業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水、電、煤及資源等亟待解決的問題猶如“繭”一般纏繞其身。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帶動下,金昌市似一只正欲破繭而出的蝴蝶。 束縛金昌的“繭” 金昌市位于祁連山北麓,河西走廊東部,巴丹吉林沙漠南緣,處于石羊河流域,是我國最大的鎳鈷生產基地和鉑族貴金屬提煉中心,被譽為中國的“鎳都”;同時這里也是甘肅省重化工基地和商品糧油生產基地之一。 長期以來,嚴酷的自然環境和惡劣的氣候條件導致這里成為全國最缺水的地方之一。并由此產生長期的連鎖反應,工業生產、農業灌溉、環境治理、日常生活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 2001年,金川公司因缺水迫使企業部分生產系統停產5天,利稅損失1500萬元。農業上的缺水顯得尤為嚴重:全市每年因缺水不能適時保灌的土地在0.67-1.33萬公頃之間,嚴重影響了糧食安全生產;地下水超采問題仍未得到徹底解決,金昌清河、雙灣兩個井灌區地下水超采造成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形成大面積降落漏斗;雙灣、水源、朱王堡地區不少地下水已基本疏干,水質惡化,礦化度增高,地表植被成片死亡,土壤沙化,生態環境日趨惡化,荒漠化程度加重。 另一方面,金昌市的能源生產和利用狀況也不容樂觀。金昌市集中了全國70%的鎳、30%的鈷和50%以上的鉑族金屬以及其它多種伴生礦藏,但是由于其不可再生性,開采的難度也在逐年增加,對礦產的保護工作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金昌市的節能減排任務因“兩高一資”的工業布局而顯得分外沉重。 據統計,2006年,金昌市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268.34萬噸標準煤,全社會電力消費總量為37.17萬千瓦時;當年全市原煤產量為4.6萬噸,發電量為18.56萬千瓦時,能源總量僅為19.2萬噸標準煤。燃煤及電力供應的緊張也成為制約金昌市社會經濟發展不容忽視的因素。數據表明,該市能源消耗與能源產出存在嚴重失衡。 如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將劣勢轉化為發展的動力,建設一個生機勃勃的城市,是眼下金昌市領導班子時刻思索的問題。雖然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實施會造成部分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破產、會關停部分污染嚴重的企業、會導致一部分工人待崗、會減少財政收入……對于一座城市來說,這無疑有“抽骨之痛”,但是,沒有可持續發展和良好的社會環境,城市的繁榮也就毫無意義。 重縛之下,金昌市的“破繭”迫在眉睫。 破“繭”規劃 2007年5月16日,永昌縣“第一爆”成功實施,標志著甘肅省全力完成“十一五”關停小火電機組、實施節能減排計劃的全面展開,也標志著金昌市正式成為甘肅省節能減排的排頭兵。 5月21日,甘肅省省長徐守盛在該省節能減排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全省的節能減排要明確重點,全力突破,加快增量發展和存量調整。增量發展就是要依托優勢產業,以延伸產業鏈為突破口,做大規模,做強產品,發展產業集群;存量調整就是要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改造和關停不符合產業政策、節能減排不達標的落后產能。 金昌市立足自身的基本情況,從著手解決眼前的困難做起,兼顧長遠規劃,把節能減排與發展循環經濟緊密結合在一起,打起了節降統管、廢物再利用的“金算盤”。 考慮到目前金昌市所面臨的各方面狀況,金昌市市長鄭玉生分析認為,金昌市正處于非常關鍵的發展機遇期,這種機遇既是國家繼續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帶來的,也是近年來全市堅定不移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建設,主動承接發達地區的資本和產業轉移,及早謀劃金昌可持續發展所創造的。從資源角度講,金昌市礦產資源豐富,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能源上的欠缺,形成了優勢互補。同時也表明,金昌市在礦產開發利用過程中,依托支柱產業發展產業鏈條、節能減排存在很大空間。 鄭玉生說,發展循環經濟是解決缺電、少水、緊煤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全面節能減排任務的突破口,也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不僅可以填補金昌市目前所面臨的能源缺口,保護現有珍貴資源,而且還可以創建一種新型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雖然在短期看來,企業會有所付出,但是從長遠看,這無疑是企業獲得持續發展動力的強有力支撐。 金昌市立足現實,籌劃城市建設和社會發展方案:一方面,以經濟結構調整發展循環經濟;另一方面,以循環經濟推動節能減排。 “十五”以來,金昌市高度重視經濟結構調整,從淘汰高耗能、低產出、重污染的生產工藝入手,立足企業優化升級,全面提高工業、農業、服務業的水平和效益,抓住金川集團公司、金昌化工集團公司、金昌水泥集團公司等重點企業通過工藝流程升級換代、技術改造、節能降耗、綜合利用等措施,使企業工藝水平、裝備水平和資源綜合利用能力大大提高,污染防治能力不斷加強;通過淘汰“15小”、“新五小”等污染嚴重的小企業,消除了一批污染隱患;農業則通過“一特兩化”的帶動,改變農村的種植結構,促使農民的生產、消費方式發生根本轉變。 與此同時,金昌市通過技術創新,以資源的有竭性促使企業研發新的能源及新的生產方式。金川公司在資源開發過程中,生成工業成品或半成品的同時,也產生了數以萬噸計的工業礦渣和成千上萬噸的工業廢氣,這些廢棄物一直得不到開發利用,不僅造成了嚴重的浪費,更加劇了環境的惡化。近年來,金川公司通過技術改造,廢棄物已成為新型產品的原材料:利用生產過程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制造硫酸,并再次投入到冶煉銅、鎳等礦物的生產中;廢渣經過加工后在進入金泥集團公司的工廠中后,已成為制造優質水泥的絕佳材料。在這一系列的生產過程中,廢氣、廢渣將變成資源重新被利用,直到把其中的礦物資源提煉干凈。如此循環利用,不僅經濟效益大大提升,三廢的排放也大大減少。 種種措施換來的不僅僅是城市環境質量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贏來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金昌市正如一只重獲自由的蝴蝶,振飛在即。 雙翼齊飛新金昌 環境的好轉,GDP的上升,資源的有效利用,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醫療、福利事業的普及……雖然規劃還未完全實現,許多項目正在籌建之中,但循環發展已為金昌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這樣一個近乎是沙漠與戈壁的地方,金昌人硬是制造出一方綠洲來。 不僅如此,在金昌市以循環發展促進節能減排的過程中,為全市節省了大量的水、電、煤。資料顯示,僅金川集團公司投資建設的富氧頂吹鎳熔煉工程、200kt/a離子膜燒堿、1.4萬噸/日選礦、2×30萬千瓦熱電聯產四大工程,項目完成后,新系統每噸鎳綜合節能率為34.9%,煙氣制酸節電27.3%,噸燒堿綜合能耗下降37.3%,噸原礦電耗降低9.6千瓦時。 在甘肅電投永昌發電公司,被關停的總裝機容量9.9萬千瓦時的1-5號發電機組和被爆除的3座冷卻塔,拆除后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000噸、煙塵9000噸、氮氧化物3200噸、廢水320噸、節約燃煤45萬噸、節水1000萬立方米;同時,該公司總投資24億元的2×330MW改擴建工程已經啟動,新建項目投產后,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4300噸、煙塵9000噸,電量置換后每年可節約標煤5萬噸,節水1000萬噸。 2007年初,金昌市制定下發了2007年度超標污染限期治理計劃,共落實重點環保項目8項,總投資達12.2億元。在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生產廢水處理方面,金昌市加大了政策扶持及資金投入力度。按照“保本微利”、“小步走、走快步”的原則,加大對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制定出臺并實施了新的收費標準,每噸水價由原來的0.90元調整到每噸1.5元,保證了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目前,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4萬噸,年可削減化學需氧量排放3000噸以上。 今年一季度,金昌市實現生產總值105.4億元,增長18.6%,這個數據接近去年該市的GDP總值136.91億元,總量位居甘肅省第二,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31.6億元,占預算的90.59%,增長117.93%;農民現金收入達到2646.4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進出口貿易總額等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截至5月底,全市工業用水總量為14746.57萬噸,比2006年同期減少705.35萬噸,其中重復用水量為12637.8萬噸,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為85.70%,同比提高了0.04個百分點;工業廢水排放量為505.92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80.33萬噸;全市化學需氧量排放較去年同期減少189噸,下降5.37%;二氧化硫排放量較去年同期減少5.38%;19戶重點用能企業能源消耗總量為94.09萬噸標準煤,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為2.49噸標準煤,較去年底下降5.23%。這些成績的取得,更加鼓舞了金昌人以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節能減排的決心。 環境的改善,經濟的發展,也為金昌發展其他各項事業奠定了基礎。今日金昌,完全改變了過去“天朦朦,地黃黃”的局面,城市布局科學合理,呈現出一片天、地、人和諧的景象。 破繭而出的新金昌,掀開了她歷史上新的一頁。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