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克強:農業大省與工業大省的實踐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 15:31 21世紀經濟報道
李克強 CNSPHOTO 本報記者 陳默 王娜 北京報道 52歲,李克強成為中共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最年輕的一位。 10月22日上午,新一屆政治局常委集體亮相,胡錦濤總書記向中外媒體作介紹時,說習近平、李克強是“比較年輕的同志”。 聚光燈下的李克強在向現場揮手致意時,面帶著他一貫的微笑。從開始走進中國政治舞臺開始,他展現給外界的形象,很多人用“溫文儒雅”、“沉穩內斂”來形容。 盡管一直都保持低調,但從團中央到任職河南,再到轉任遼寧,李克強都受到外界廣泛關注。38歲時就出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進入正部級干部行列,“年輕”也是李克強給外界的深刻印象。 而出身法學和經濟學專業的李克強,也成為近年來涌現出的人文社科背景官員的代表人物。這種趨勢也正好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治國理念的轉向相契合。 法律系高才生與經濟學博士 1955年,李克強生于安徽定遠。和那個時代的很多人一樣,李克強具有知青經歷。1974年,他到安徽省鳳陽縣大廟公社東陵大隊插隊,曾任大廟公社大廟大隊黨支部書記。 1978年,李克強進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學習。那時候,在撥亂反正中恢復的法律專業,還屬于“絕密”專業,進入者須品學兼優、根正苗紅。 據他當年的同學姜明安(現為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著名憲法、行政法學者)介紹,在北大學習其間,李克強學習勤奮刻苦,思想活躍,并且展現出比較強的組織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任校學生會主席。 李克強還喜歡思考立法和國家政制的關系。據報道,在恩師龔祥瑞(著名的憲法、行政法和政治學學者)的影響下,李克強和他的幾個同學都注重外國憲法和比較政治的學習,并曾參與翻譯著作《比較憲法與行政法》。 1982年畢業后,李克強任北京大學團委書記,共青團中央、學校部部長兼全國學聯秘書長,并在第二年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28歲成為正廳級干部。1993年,38歲的李克強出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晉級正部級。 任職團中央其間,他在北大在職攻讀經濟學,先后獲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導師為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影響頗大的經濟學家厲以寧。李克強的論文《論我國經濟的三元結構》曾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的論文獎。 河南初試 1998年成為李克強政治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之前從未有地方從政經驗的他被調赴河南,出任省委副書記、省長,后任省委書記。 1998年,44歲的李克強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省長,也是第一位“博士省長”。在河南的七年經歷也歷練了他的實際管理經驗和從政底蘊。 河南是我國的農業大省,三農問題較為突出。據河南的地方官員回憶,上任伊始,李克強表現平穩持重,在長達四年間并沒有通常新官上任的大舉措。但隨著對河南政經社情的逐步熟稔和行政的豐富積累,李克強開始發力。 那時“中部崛起”還未進入國家戰略層面,在東部先行和西部大開發中均無位置的河南提出“東引西進”,即加強與東部地區的合作,用東部的人才、資金、技術、品牌等優勢開發河南的市場、資源、勞動力和區位優勢;鼓勵河南優勢產業和各種經濟成分積極參與西部開發,拓展河南發展空間。 另一個動作是強調“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力推“中原城市群經濟隆起帶”,來改變河南的落后面貌。2004年10月,李克強接受了新華社的專訪,暢談“中原崛起”。 此外,河南當時的另一個廣為關注的舉措是大批引入高端人才,2004年2月吸引了380多名博士和1820多名碩士,“博士從政”現象一時引領風氣。 到2004年底李克強離開的時候,河南的人均GDP從1998年的4976元上升至2003年的7590元。 主政遼寧 離開河南后的下一站是遼寧,李克強出任遼寧省委書記。當時外界普遍解讀,從農業大省到工業大省,他對中國國情的認知將會更加全面,執政經驗的積淀也會更加厚實,其從政履歷將大為增色。 同三農問題突出的河南不同,當年的共和國工業基地遼寧,在改革開放之后曾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衰頹和落寞,歷史包袱沉重,特別是眾多資源枯竭型地區,下崗失業職工眾多,社會問題繁雜。 2004年,經過多年改革磨礪之后,東北迎來國家東北振興戰略的時機,遼寧正是這個戰略的龍頭。與7年前相比,李克強此時的履新已然駕輕就熟。 到遼寧后李克強的頭一件事是到各地調研。第一站是資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初到阜新就辦了兩件實事,一是和國家開發行協調解決阜新的失業保險金缺口5000萬元;二是同內蒙古聯系落實阜礦集團的一起投資事宜。 到遼寧后的李克強還是保持著一貫的低調,在不多的公開報道中,他的行蹤常與慰問下崗困難職工等相關。沈陽鐵路局有關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說,李克強經常乘火車去開會和調研,“有時僅一個人,連秘書都不帶”。 熟悉遼寧近年情況的人士分析說,李克強在遼寧的主要工作,可以總結為“兩條腿走路”,就是經濟發展和構建“和諧遼寧”。 構建“和諧遼寧”的動作中,棚戶區的改造令人印象深刻。從2005年3月開始到今年,這個遼寧“一號民心工程”讓近120萬人的棚戶區居民開始了新生活。 在經濟建設上,遼寧把自己定位為“沿海開放省份”,提出了“五點一線”沿海開發戰略。另外還推動遼寧腹地經濟發展,建設遼寧中部城市群,意在推動沿海和腹地的互動。 在東北振興戰略帶動下,遼寧這個東北龍頭今年已逐漸重振風采,一個可資證明的經濟指標是,2006年,遼寧的裝備制造業再度復興,全省裝備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石油加工業和冶金工業,成為遼寧第一大產業。 前述沈陽鐵路局的人士介紹說,李克強特別注重兩項數據,“就是全省鐵路貨運增長量和全省用電增長量”,原因在于,一是數據是實實在在的,水分少,真實可靠;二是更能夠反映出遼寧工業經濟的發展狀況,特別是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變化和格局。 李克強簡歷 1955年7月生,安徽定遠人。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在職研究生畢業,法學學士、經濟學博士。 曾任北京大學團委書記、全國學聯秘書長、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第七屆全國青聯副主席、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院長、共青團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書記處第一書記。 1998年6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副書記。1998年7月當選為河南省副省長、代省長。1999年2月至2003年1月任河南省省長。2002年12月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2003年1月當選為河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4年12月,任遼寧省委委員、常委、書記。2005年2月27日,當選為遼寧省人大常委會主任。2006年10月26日在中共遼寧省第十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省委書記。 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十七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