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國的債主不好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9日 02:08 新京報
■ 頭條評論 美元資產減持現象雖然較為明顯,但其多重潛在特征代表了不同利益方的各種打算。這很可能導致世界經濟博弈的均衡惡化,引發更多的爭端、摩擦和貿易壁壘,給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帶來陰影。 美國財政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日本8月減持美國國債的速度均創下至少5年新高,其中中國當月美國國債持有規模下降了2.2%約90億美元,至4000億美元,創下了自2002年4月以來的最快速度。市場認為,此舉是受次級債危機影響(《東方早報》)。 細致分析全部數據不難發現,美元資產減持現象雖然較為明顯,但其多重潛在特征也意味著這一現象可能比看上去更為復雜。 實際上,大多數美國證券資產均不同程度遭到市場冷遇。市場觀察一般只是注意到了美國國債外國持有者的拋售,實際上,這種現象整體上看反而是在8月出現了改善,7月份外部持有者凈賣出了93.67億美元的美國中長期國債,這一數字在8月份縮小為25.88億美元,凈賣出絕對數整體反而減少了72.37%。 與此相比,美國公司債和美國股票的市場境遇倒是更為尷尬,7月份外部持有者還凈買入了41.92億美元美國公司債和212.2億美元美國股票,而到了8月份卻迅速轉變成分別凈賣出了12.42億和406.37億美元,1個月之間,美國公司債和美國股票的減持比率高達129.63%和291.50%。比較令人欣慰的只有美國政府機構債,外部持有者8月凈買入了96.08億美元,相比7月份的86.62億美元小幅增長了10.92%。從證券組合整體來看,美元資產的減持波及到了大多數金融產品,這從某種程度上說明減持現象是美國市場吸引力下降的產物,而并非單一種類產品出現了問題。 美國債主各有打算 此次美元資產減持的一個特點是減增互現,減持為主。美國國債最大的兩個海外持有者均小幅調整了持有結構,日本和中國分別減持了4.1%和2.2%,與此同時新興市場另一主要代表印度也減持了15.5%的美國國債。值得強調的是,并非全部主要海外持有者均對美國國債避之惟恐不及。英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由7月的2106億美元上升至8月的2440億美元,增長了15.9%;巴西持有的美國國債也從7月的1047億美元上升至8月的1067億美元,增長了1.9%;加勒比銀行中心8月份的增持比例更是高達76.6%。 然而,從幾年前就開始調整資產結構并有序減少美元資產比例的OPEC8月份并沒有拋售美國國債,持有水平依舊維持在7月的1233億美元。這種有增有減的結構意味著不同國家持有美元資產的目的不盡相同,與日中印等亞洲國家減持美國國債以保障資產收益不同,英國和歐洲一些國家增持美國國債則很可能是試圖阻止美元的加速下滑,進而緩解本幣匯率不斷走強帶來的各種增長煩惱。 最后,此次美元資產減持還包含了些許“極端特例”。在美國國債前20個主要海外持有者中有兩個進行了全部“清倉”的極端操作,8月挪威持有的美國國債從7月74億美元降為0,愛爾蘭也全部拋售了7月還持有的114億美元美國國債。 挪威和愛爾蘭的極端表現與英國、德國、荷蘭和瑞士的增持形成鮮明對比,這表明在歐洲內部存在對美元資產的兩種態度:一種是希望最大程度遠離“次級債”災區,避免重蹈北巖銀行危機之覆轍;另一種則是嘗試避免美元貶值情況完全失去制約。這兩種內部潛在態度的分歧可能會導致周末G7財長會議上對美元貶值問題的共識難產。 世界經濟再陷動蕩 包含上述特征的美元資產減持現象本質上是對美國經濟走弱的再次確定,并將給美國經濟周期下行形成推力。 10月17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美國房屋開工和營建許可年率雙雙觸及14年低點,美國9月CPI也較8月上升0.3%,創下四個月來的最大增幅。 房市的深入調整意味著“次級債”真實影響還在緩慢擴大,而物價水平的不利走向則為美聯儲10月31日可能的再次降息救市形成了制約。與此同時美元資產減持現象又給美國經濟增長動力維持帶來了負面影響,美國擴張性財政政策在減持壓力下難以進一步增強力度以形成對經濟增長的支撐。 美元資產減持現象給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帶來的必然結果是國際貨幣秩序穩定的進一步缺失和全球經濟博弈結構的進一步復雜。 美元資產的拋售與美國寬松貨幣政策、較弱增長預期一起將形成對美元指數持續走低的循環作用。一方面弱勢美元會對“石油美元體系”形成沖擊,將油價不斷推向歷史新高,并相對增強黃金的替代保值職能,讓金價連續波動高企。 另一方面,弱勢美元還將使得目前美國出口增強、歐洲亞洲出口增勢減弱的結構漸趨明顯,這很可能導致世界經濟博弈的均衡惡化,引發更多的爭端、摩擦和貿易壁壘,給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帶來陰影。 □程實(北京 銀行研究員)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