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雙覆蓋”下的湖南民生由應急式轉向長效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9日 01:48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張帆 一個小煙攤,月入近千元。7月初,在株洲蘆淞區建設街道“零就業家庭援助崗”授崗儀式上,何家坳社區居民蘇紅免費領到了一個小煙攤。 因為年紀大、缺技能,加上文化水平又不高,蘇紅和妻子下崗后,種種努力,也難找到工作。為幫助像他們這樣的“零就業家庭”,街道辦事處量身定制了一些“小煙攤、小公話吧、小餐飲、小縫紉、小維修”等小型援助項目。在與工商、城管協調后,“零就業家庭”的這些小買賣全免稅費。 一個煙攤解決了蘇紅一家人的生活,而此時遠在長沙的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長趙湘平向外界發布了這樣一條消息:截至6月30日,湖南省2006年實名登記的2.2萬戶縣以上城鎮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實現了就業、再就業。湖南在中部地區已經率先實現消滅縣以上“零就業”家庭。 “把民生問題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實實在在讓民眾享受發展成果”,這是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在多個場合強調的重點。而建立健全全面覆蓋城鄉的市場就業體系和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則是今年周強省長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對老百姓們的承諾。如今,這兩個體系在湖南已基本形成,不僅僅是零就業家庭,還有眾多民眾也都在分享著這一成果。 零就業家庭“清零”攻堅 幫助零就業家庭成員實現比較充分就業是湖南省委、省政府今年為民辦的“八件實事”之一。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湖南各級政府去年開始就下了不少功夫。 2006年初,一場全省規模的入戶摸底調查展開,結果顯示,全省有2.2萬余戶縣以上城鎮零就業家庭,涉及5.2萬名未就業勞動力。 資金援助、培訓援助、就業援助、技能鑒定援助、崗位援助、生活援助、熱線援助及“一對一”幫扶援助,成為消除零就業家庭的主題詞。 “零就業家庭愛心聯系卡”是湖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特意為零就業家庭準備的,作為該家庭享受有關扶持援助的憑證。全省勞動保障系統的黨員干部紛紛在愛心卡上簽字,與零就業家庭成員建立“一對一”幫扶援助。“只要與我結對子的零就業家庭在就業上遇到困難,撥打愛心卡上我們留下的電話,我們將全力幫助解決!”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湖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規定,凡自主創業的零就業家庭成員,憑“愛心聯系卡”和營業執照就可以從再就業資金中享受1000元的就業補貼;符合小額擔保貸款條件的零就業家庭可優先享受小額貸款扶持。 為了鼓勵用工單位安置吸納“零就業家庭”成員,政府規定凡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用工單位均可按每人1000元標準從當地政府的再就業資金中獲得補貼。 政府還對零就業家庭成員提供一次性職業培訓補貼和技能鑒定補貼;以靈活就業形式實現就業的零就業家庭成員可按規定申請社保補貼;對持《再就業優惠證》的零就業家庭成員從事個體經營的,可按規定享受稅費減免政策。 崗位安置是消除零就業家庭的關鍵所在。公益崗位開發有限,湖南省通過各級政府出資購買一批,機關事業單位挖掘一批,再就業基地創造一批,勞務派遣輸出一批等途徑,多渠道落實援助崗位。通過這些渠道,共為零就業家庭落實援助崗位2.4萬多個。 在長沙,社區、街道、區、市形成四級“金字塔”援助零就業家庭實現就業,每一名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的背后是堅強的援助體系。長沙市聘請了2000多名社區居民作為社區再就業信息員,1600多名企業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作為企業空崗報告員,及時掌握轄區內用工信息,在社區登記失業之日起,48小時內向其提供1次以上崗位信息。在社區經48小時推薦仍未就業的人員,街道將指派專職職業指導員開展職業指導,兩周內提供2次以上全日制企業用工信息;同時鼓勵自主創業,街道成立了“下崗失業人員創業俱樂部”和“青年就業沙龍”。通過社區和街道幫扶還不能就業的,將被納入區重點幫扶對象,由區職介中心進行“一對一”崗位信息匹配,專人帶領求職者參加招聘會;最后一步是納入市級援助,利用市級公益性崗位托底進行安置。 如今,湖南城鎮零就業家庭已全部實現“清零”。然而,趙湘平知道,這些零就業家庭成員大部分年齡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單一,再就業后可能會再失業,因此,他們正在著眼建立完善就業援助長效機制,對已經實現就業的零就業家庭積極做好跟蹤服務,提高就業穩定性;規范企業裁員行為,一旦再出現新的零就業家庭,及時啟動援助預案,實施有效的就業再就業援助,從源頭上控制和消滅零就業家庭的產生。 下一步他們又把攻難克堅的重點瞄準了關閉破產的獨立工礦區。趙湘平說,像婁底、衡陽等工礦區集中地,有時一個鎮就是一個礦,資源衰竭后,整體性地面臨失業與貧困。目前他們正在加大創業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對適齡青少年,由政府扶持讀技校、找工作,從新一代身上擺脫貧困。“這才是根本之道,而不僅僅局限于提供臨時性的工作,”趙湘平說。 打造全覆蓋就業體系 相比較,清除零就業家庭,只是湖南解決就業問題的一個攻堅戰。建立健全全面覆蓋城鄉的市場就業體系才是全面戰役。 長期以來湖南的就業形勢就承受著總量性矛盾與結構性矛盾的雙重擠壓。同時,城鎮新增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富余勞動力同時出現、相互交織的“三碰頭”局面長期存在。 在湖南省看來,全面覆蓋城鄉的市場就業體系意味著一個重大轉變,即由側重搞好城鎮就業再就業工作轉變為統籌城鄉就業。要從城鄉協調發展的大局出發,在搞好城鎮就業再就業工作的基礎上,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促進城鄉勞動者比較充分地就業。 近年來,湖南省推行了一整套具有湖南特色的積極就業政策,再就業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2000年以來,全省已累計有196萬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而伴隨著經濟增長,城鄉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到2006年底,全省從業人員總量達到3842.1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全省外出務工人數達到1003.23萬人,勞務經濟成為湖南新的經濟增長點。與此同時,就業結構也不斷優化,三產比例由1999年的56.3∶23.3∶20.4調整為46.6∶21.6∶31.8。就業的城鄉結構上,比重由22.7∶77.3調整為28.1∶71.9。 而在全面覆蓋城鄉的市場就業體系目標下,他們的促進就業與再就業理念有了新的調整,那就是“三變”:把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過程,變成促進就業持續擴大的過程;把經濟結構調整過程變成對就業拉動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把二元經濟轉型的過程變成統籌城鄉就業的過程。同時,他們還將進一步調整補助資金的重點,主要投向社會保險補貼、職業培訓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職業介紹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等政策上,提高這些資金的使用效益,讓民眾直接受益。 此外,政府還將繼續擴大培訓,讓更多的人有一技之長。他們的計劃是繼續實施“百萬培訓工程”、“溫暖工程”、“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和“湘西地區農村勞動力扶貧技能培訓工程”。同時,督促企業按職工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十一五”期間,湖南還將技工學校調整到100所,建設4-5所技師學校、25所高級技校。 讓更多人享有社會保險 社會保障是社會和諧的“安全網”和“調節器”。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在湖南的實踐中演變為在完善城鎮社會保障制度的同時,逐步完善適合農民工、被征地農民和農村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也就是說,要讓人更多的人享有社會保險。 數據顯示,到2006年底,湖南全省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551萬人,比1999年底增加了131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00萬人、560萬人、386萬人、280萬人、308萬人。 在此基礎上,為了讓更多的人老有所養,湖南省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也納入保險范疇,擴大覆蓋范圍。同時,2005年以來,連續三年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目前,全省企業離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水平已達到800元。而今后三年還要繼續上調,屆時將突破1000元。 在醫療保險方面,常德、長沙、湘潭正在全面鋪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工作,明年將擴大試點,爭取“十一五”末全面實施,覆蓋城鎮非從業人口。同時,困難國有企業及其職工參保難的問題,也將按照“企業自籌、財政補助、社保補貼”的辦法,妥善解決。 工傷保險方面,將加大其擴面力度。積極推動煤礦行業、建筑行業、商貿和餐飲等服務行業的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確保農民工發生工傷事故后能及時得到救助。妥善解決“老工傷”問題,銜接好新老工傷政策,將其納入工傷保險統一管理。 2006年,湖南社保總支出占到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7.8%,比1999年增長了近1個百分點。趙湘平說,近年來湖南省消費增長較快,這表明完善的社會保障改善了人們的心理預期,人們愿意花錢也敢花錢了。 趙湘平到湖南省勞動與社會保障廳任職已經8年了,他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以人為本、共建共享”是近兩年來省里特別強調的理念,也是在這一理念引導下,湖南的就業與社保工傷正由過去“解決當前矛盾”演變為“解決長效機制”。 “我們不再是救火隊員了”,趙湘平說。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