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主創新:占領新型工業化高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9日 01:48 中國經濟時報
翻看統計部門的報表,一組組數字勾勒出湖南工業經濟的鮮活圖景,新型工業化的快速推進,使一向以“湖廣熟,天下足”著稱的中部農業省份正在朝工業強省挺進。 2006年,湖南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6.6%,拉動經濟增長5.7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湖南規模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1194.76億元,同比增長21.6%;全省規模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14.76%,同比提高39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實現利潤202.3億元,同比增長94.9%;省級以上工業園區規模工業完成增加值322億元,同比增長29.9%,實現利潤71億元,同比增長105.7%。 ■本報記者范思立 短短十多年時間,長沙崛起了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工程機械制造業的“巨人”,依靠的是什么?。 湖南省第九次黨代會上,進一步提出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湖南未來發展的主導戰略,明確要求以自主創新為動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提升發展力和競爭力。 在湖南,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共識,走新型工業化的路子,希望和優勢就在自主創新。 中聯重科是一家以工程建設機械為主業,為基礎建設提供重大裝備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中聯重科監事會主席尤國鍵對記者說,中聯重科注重技術的原始性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的再創新,充分利用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后流動工作站,搭建共性技術研究平臺,支持全行業發展。 中聯重科是1992年創立的,通過自主創新,設計制造出國內第一臺混凝土輸送泵。如今,已位列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第33位,擁有10大系列100多個品種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另一家工程建筑機械制造企業,三一重工公司副總裁何真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自主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一直是三一品牌建設的支柱。三一在創業之初,就決定瞄準跨國公司,掌握自主知識產權,靠持續改進的高品質產品和服務與之競爭。 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工程機械等具有戰略意義的高技術含量產品80%以上依賴進口,缺乏自主研發能力,這正是中國工程機械造就強勢品牌的主要瓶頸。“與其引進技術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趨,淪為‘生產車間’,不如另辟蹊徑,以自我創新掌握發展主動權。”何真臨表示。 高投入、高人才凝聚、高創新成果、高自主知識產權、高品牌、高收益的自主創新鏈的形成,使得三一走出了一條極具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六高”要素中,每一個都是后一要素的促成原因,高收益有力保證了持續不斷的高投入,連接成了一條可持續發展、循環的創新鏈條。三一經過12年的發展,已成為混凝土機械行業中國第一品牌,全球排名在前三甲之列。 何真臨還認為,為了保證自主創新的有效性,三一還必須進行管理的創新,以信息化來提升傳統產業;必須進行營銷的創新,以確保國際國內市場的增長;更重要的是,還必須進行文化的創新,才能打造出一個基業長青的百年老店,促進企業健康、持續、快速地發展。 以三一品牌為代表的國產混凝土機械,在短短五年間,改變了原來國內市場85%的混凝土泵及95%的泵車依靠進口的局面。“能夠把混凝土源源不斷送上摩天大樓工地的混凝土泵最早出現在國外,但是混凝土泵輸送高度世界紀錄卻是中國技術制造出來的,是中國泵創造并保持的。 中國企業500強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企業研發投入只占銷售收入的1.88%。研發投入的嚴重不足,也成為制約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造就強勢品牌的一大關鍵。三一之所以能夠在工程機械這一典型的傳統產業獲得成功,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敢于投入、敢于創新,并始終將研發創新能力作為一項核心競爭力來培植。近年來,三一重工每年將銷售收入的5%-7%投入研發,這是中國同行業平均水準的3-5倍,目前的研發力量足以支持每年150億元的銷售規模。 為了充分發揮湖南的科技優勢,湖南將科技發展提高到全省發展戰略層面進行部署,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建設創新型湖南的首要推動力量。湖南有著著良好的科技人才基礎,目前全省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79萬人,居全國第7位,中部第2位。在湘院士46人,居全國第8位,中部第2位。全省基本形成了以院士、長江學者、芙蓉學者、瀟湘學者為學術帶頭人的科研隊伍。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