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國紅棗產業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機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 07:51 經濟參考報
眼下正是紅棗采摘季節,青綠的紅棗掛滿枝頭,飽滿多汁;采摘后的鮮棗漸漸變紅變軟,口味更甜。 面對豐收的景象,中國園藝學會干果分會、新疆農業大學等其他紅棗研究機構和人士認為: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棗樹生產國和唯一的棗產品出口國,紅棗及其加工品在國內消費和外貿出口方面將迎來黃金期。 盡管專家預測未來國內、國際市場的需求將遠遠高于國內棗產量的增長,但是令專家不無憂慮的是:我國紅棗產業仍以銷售干紅棗為主,棗產品加工企業仍處在初級階段,沒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迄今為止我國棗企業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針對國際市場進行開發。 中國是棗的原產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棗生產國,2006年棗樹種植面積達到2250萬畝,年產量250萬噸,占世界棗樹種植面積和產量的98%以上,國際貿易的棗幾乎100%來自中國。 據《中國農業年鑒》統計資料:1979年至2005年的27年間,我國紅棗總產量由33.89萬噸上升到230萬噸,增長了6.78倍,其中自1994年以來,紅棗年均增長幅度超過11%。紅棗種植主要分布在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陜西五省(以種植面積排序),新疆近年發展勢頭迅猛。 新疆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院長李疆調查認為:國內紅棗價格相對穩定,穩中有升是大趨勢,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紅棗價格增長約10倍,但迄今尚未出現大規模積壓,售價穩中有升。 中國紅棗及其加工品同時外銷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占到國際紅棗產品貿易額的98%以上,年出口量穩定在1萬噸以上,約占全國紅棗總產的0·5%,其中紅棗(主要為干棗)和紅棗加工品各占一半左右,以河北紅棗出口量最大,占60%。出口目的地主要為港澳、日本、韓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占出品總量的80%-90%,此外為歐美及澳洲等地華人居住區。 中國園藝學會干果分會理事長劉孟軍教授認為: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的提高,“藥補不如食補”的觀念和做法正深入人心并日益流行,棗是藥食同源的絕佳食品。棗類資源的開發利用,特別是大力研究開發適宜于鮮食、初加工、深加工等不同用途的品種,無疑將豐富人們的膳食種類,給棗類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 李疆等專家通過運用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及人口數預測,得出2010年前后紅棗的需求年均增長8%。2007年紅棗的需求量為266萬噸、2008年為288萬噸、2009年為311萬噸、2010年為340萬噸。國外由于沒有棗原料,雖然有深入的研究,但難以出現與棗相關的產品開發企業和產品。因此,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紅棗產品幾無任何競爭的威脅。 紅棗產業現狀:種植分散、加工鏈條短 盡管內有廣闊的國內市場、外有幾無競爭的國際市場,但中國的紅棗產業無論是企業的規模,還是產業拓展的深度都還面臨較大的差距。 專家分析認為:中國傳統的棗樹基本種植在山地、坡地或家庭庭院,基本以農戶個體種植為主,產地分散、規模小難以形成規模經營;優質品種推廣面積較少,中國紅棗品種現有704個,但品質好的不超過20個。優質品種較少,就難以形成強勢的吸引力。此外,經營棗業的企業基本上是沿用從農戶手中或棗販處收購-進行加工處理-進入市場的傳統產銷鏈形式,真正上規模、上檔次、專業化的紅棗生產企業和銷售企業還沒有形成。 據統計,目前國內規模較大的紅棗科研機構、生產企業逾40家,其中分布在北京(4家)、河北(8家)、山西(6家)、山東(8家)、山西(1家)、新疆(6家);流通主體主要是民營個體化組織和個體商販。雖有個別企業努力打造品牌,但由于企業所處區域土地資源和行業整體規模的限制,短時間內難以形成規模市場、產生規模市場效應。 不過這一情況在近年來已經有所改觀。目前,全國已經初步形成跨省區的大規模、大面積種植的趨勢。河北滄州提出建設世界最大的紅棗基地、山西臨縣提出建設“中華棗都”,新疆阿克蘇提出建設“中華棗園”。跨省區的“黃河晉陜峽谷紅棗產業帶”,包括晉陜黃河兩岸呂梁地區、臨汾市、榆林市、延長市等,面積達到450萬畝,正常年景產量20萬噸以上。 在紅棗產品的的延伸加工方面,歷史上中國北方以自然晾曬的干制為主,南方以加工果脯為主,其他主要紅棗制品包括棗醬、棗粉、棗片、棗酒、棗茶、棗醋、棗泥等,缺乏高科技含量的產品。但一些企業正在實現突破:新疆天海綠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天棗素”等紅棗提純深加工產品已經問世。 發展措施:品種更新換代,普及良種化 中國園藝學會干果分會專家分析:如果有關紅棗的藥用價值和工業用價值等方面的研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能夠使紅棗的用途得到充分的挖掘,紅棗的生產消費就會增加,紅棗的價格將會繼續增長。 因此,在市場不斷擴大、利潤仍然增長的紅棗市場機遇前,中國應加速紅棗品種更新換代,普及良種化,在種植中堅持苗木的嫁接化、栽植矮密化、施肥有機化、修剪精細化、病蟲防治綜合化、采后處理機械化、分檔化、產品綠色化等,使紅棗品質呈現高級化、多樣化、綠色化、品牌化。 在紅棗的種植中,根據國內各種植區域的氣候、土壤、光照特點,將適宜制干的紅棗“西進”,將鮮食品種北移,更多靠近消費市場及海外市場,同時要適度控制增長規模,做到優化區域布局、優化產業布局。 除了傳統的紅棗干棗產品外,專機認為尤其需要把握兩個紅棗產品對市場的開拓作用。一是鮮食棗,二是紅棗深加工產品。 大果型鮮食棗是世界性未開發的高檔名貴保健型果品,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消費者沒看過、沒吃過、沒聽說過中國鮮棗。目前,鮮棗在北京、大連零售價每公斤30-40元、在香港每公斤364元,在美國一個紅棗1美元,因此,鮮食紅棗市場的開發前景,無論在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銷售前景都非常廣闊。專家預測,大果型鮮食棗的世界市場開發有可能需要十幾年、幾十年時間,所以大果型鮮食棗的發展還遠遠不存在市場過剩的問題。 紅棗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氨基酸、維生素、礦質元素),是上等的滋補食品,同時在中醫藥學上有很高實用價值。紅棗中的許多營養成分如紅棗多糖分子、蘆丁、著色劑、膳食纖維、環磷酸腺苷,提示了紅棗深加工應向三個方面發展:一是復合飲料,即將紅棗汁其他果品混合生產引用;二是食品、工業和化妝品應用的著色劑或色素方向;三是向藥品、保健品方向,對其進行的深加工并與其他中草藥結合、研發生產具備防治心血管病、保肝解毒、糖尿病等方面的藥品將最具潛力。 李疆等專家認為:培育區域性和全國性的能發揮引導性、壟斷性的龍頭企業,推進龍頭企業品牌建設是促進紅棗產業有序發展的必要條件。為促進紅棗種植業、加工業的發展,除了在種植規模上依托地方政府和大企業實施聯片種植外,尤其需要對加工企業、研發中心進行整合,建立規模化的科技服務體系;匯聚多層次的企業,充分延伸產業鏈,扶持大企業做大做強,做好龍頭企業的品牌,最大程度地整合研發力量,避免同質化競爭。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