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國際路線 馬連道新招頻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 23:07 中國經濟時報
■實習生陳金鳳 軟軟的琵琶聲中,茶藝師一面緩緩地為客人斟上茶,一面給來自俄羅斯的女客戶和她的隨身翻譯講述坦洋功夫紅茶的歷史。 “茶是好茶,但價位能不能再低一點呢?” “我們原來按每斤1200元賣的,如果您要的多的話,給您每斤860元,這是最低價了。” …… 這是剛閉幕的馬連道國際茶文化節上的一個場面。在短短五天的名茶展示活動中,隨處可見各種膚色、各異服飾的外國朋友穿梭于400多個茶葉展位之間。人們不得不承認,初出茅廬的馬連道已然名聲在外了。然而,剛剛邁出國際化步伐的馬連道,并沒有滿足于此。 產銷聯盟: 建立茶葉質量追溯體系 9月29日,在新開業的馬連道茶宮里面人頭攢動。“浙江武義、福建福安、四川雅安、云南普洱……”隨著一個個產茶地政府領導上臺簽字,北京市宣武區政府與全國十個產茶地政府聯合簽署的《產銷兩地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呈現在媒體的聚光燈下。 這份協議的簽訂標志著中國茶葉質量追溯體系的建立工作正式啟動,建立一套與國際接軌的茶葉標準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據了解,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低下,除了受國家茶葉消費習慣及茶葉市場交易方式等因素影響外,茶葉質量和茶葉標準化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茶葉質量追溯體系的建立將推動中國茶葉走上規范化軌道,進而提高茶產品的質量,為中國茶葉進軍國際市場提供便利。而統一茶葉標準的缺失也是長期以來中國茶葉與國際市場接軌的一大障礙。由于茶葉質量追溯體系和統一茶葉標準的建立都涉及到產、銷兩個領域,因此加強產銷兩地的溝通與合作成為關鍵。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慶認為,茶葉產銷兩地建立戰略聯盟,一方面有利于銷售方及時了解茶葉生產和價格等情況,另一方面,有利于茶產地及時了解茶葉的消費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除此之外,建立茶葉產銷兩地戰略聯盟,可以實現茶葉銷售地區和政府部門的聯合監管。他說:“目前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是茶葉作為一種食品的健康問題、安全問題、貨真價實的問題,建立這樣的聯盟,可以打擊假冒偽劣,確保產品質量,培植講信譽、有實力的企業,進而在創造茶葉品牌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借力金融: 著力打造名茶名商 “民族產業要具有國際競爭力,首先就是資金的困難。”“資金要找到項目很難,項目找到資本也很難。” 在古色古香的馬連道更香茶樓里,一場“金融與茶產業項目路演”把政府、茶商、銀行和學界各方有識之士集中到一起來。作為這場路演的兩大主角,茶商茶企帶來自己的發展項目,在此尋求銀行的資金支持,而銀行也有針對性地提出自己的服務方案。大家暢所欲言,觀點的交流和碰撞,不時擦出智慧的火花。 “現在中國整個茶產業是一盤散沙,面對整合,最根本的就是缺錢。馬連道要打造全世界的茶葉集散地,最根本的也是錢的問題。”馬連道最大茶企業——更香茶樓總經理俞學文不無焦慮地說。 “銀行一方面要管好自己的資產,另一方面也努力尋找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方向。”華夏銀行總經理邵霞也坦陳銀行與茶商尋求合作的愿望。 據了解,中國目前年產值可以達到6個億的茶企業基本沒有。中國雖然有8000萬茶農茶商,茶行業年產值卻不到250億元,僅相當于國外立頓紅茶這樣一個茶飲企業的年銷售量。中國茶產業發展品牌建設不足和規模化經營方式的欠缺成為制約其國際競爭力的瓶頸。 對此,專家認為,中國茶要走向世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需要培育大型的茶商茶企。而銀行和金融體系的支持,正是實現茶葉經營方式由小門臉分散經營向大型茶商茶企轉變的必要保障。 “中國的茶產業要做強做大,金融領域的支持一定要有突破性。”俞學文再次道出馬連道茶商們對金融支持的迫切期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