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四級災害救助全面啟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8日 19:59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席斯 實習記者 鄧暉 北京報道

  9月6日上午十點,在民政部3號樓會議室,由國家相關部委和中科院院士組成的十幾人正在討論《國家綜合減災“十一五”規劃》的落實部署安排。會議的主要負責人,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王振耀會議間隙接受了本報專訪。

  8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國家綜合減災“十一五”規劃》。王振耀說這是一部行動特征非常強的綜合性行動計劃,這個規劃引起了世界各國同行們的關注,下一步就要看落實情況。

  減災規劃:一個行動規劃

  經濟觀察報:國家綜合減災“

十一五”規劃是什么時候開始制定的?為什么要制定這個規劃?

  王振耀:這個規劃是從去年開始制定的,是在國家減災委的統一組織下,34個部委對我國的綜合減災能力做的一次系統規劃。

  制定這個規劃現在看來形勢緊迫。現在的極端性氣候越來越多,災害形勢也越來越嚴峻,需要國家綜合性的行動來帶動全社會的參與,從而推動整個減災救災工作。它是一個綜合性的行動計劃,帶有非常強的行動特征,政府要行動,民間也要行動,但是更多的是規劃政府的行動。

  經濟觀察報:老百姓怎么理解規劃?

  王振耀:你看它的內容十分具體,如六項指標、八個能力建設、八項工程等。災害發生24小時內保證災民得到食物、飲用水等;創建1000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95%以上的城鄉社區有一名災害信息員等。再如災害風險減災能力調查怎么查、四級應急指揮體系究竟怎么建。規劃中對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已經寫得非常具體。

  規劃里有一項是提高老百姓的減災救災意識的,需要盡快落實。如改變減災教育方式,讓百姓參加災害救生訓練,而不僅僅是通過課本來普及救災知識。

  經濟觀察報:規劃里提了這么多具體的行動目標,怎么落實呢?

  王振耀:規劃很明確的目標就是讓老百姓得到救助的能力提高,如三個24小時救助規劃。這個落實的挑戰很大。

  這是一場行政革命,全世界都在關注。我們有一個《民政部應對自然災害工作規程圖》,是個管理規則,比如災區受害到一定程度,就立即預警,相關領導24小時到達災區,48小時協調物資到位,72小時保障資金。

  我們到災區主要是給老百姓一個心理的救助,讓老百姓知道中央來人了,這樣地方各級干部就會很快動員起來,我們24小時到位,地方可能8小時或5小時就到位了,這樣全國就形成很強的救災體制。

  在提高老百姓救災意識方面,近期將開始落實。如在每個社區都組織志愿者隊伍,組織災害信息員,印書本教材,對減災救災知識編寫更加通俗,跟消防等部門開展多種形式的具體演練。

  救災進行時

  經濟觀察報:國內發生災害后,有時會有中央領導視察慰問,災害分級嗎?領導的級別如何定?

  王振耀:我們對不同程度的災情,區分了四個級別的響應,災情最嚴重的時候啟動一級響應。是否有領導視察和災情級別、響應的級別有關。

  災情四級響應,司局級帶隊的工作組必須24小時到位,這個決策權在民政部救災救濟司。所謂四級響應是一個省在一次災害中死亡人數過了30人,或者轉移人口過了10萬人,或者倒房過了10000間。

地震情況下是五級地震死亡20個人,司局級領導就得去。少數民族地區因為人口密度低,所以不能按以上標準。

  達到三級,民政部主管救災的副部長前往,三級一般指死亡人數達到50-100人之間,轉移人過30萬,倒塌房屋過10萬;如果死亡人數過100人,轉移人口過80萬,倒塌房屋過15萬間,就是二級響應,由部長、地方一把手視察;如果死亡200人以上,副總理就到了。

  這個規程從2003年開始已經落實,早期是民政部的規程,2006年國務院通過了這個規程。實際上,發生二級響應時,副總理甚至總理就前往災區視察了。

  今年四級響應啟動了44次,8次三級,1次二級。重慶水災最早啟動的是四級響應,得到消息后我立即過去抗災。抗災過程中,轉移人口超過30萬,死亡超過了50人,當時水利部的副部長也來到現場,我們組建了一個工作組,并啟動了三級響應。當然,最后總書記也趕到了災區。

  經濟觀察報:這種災害怎么向上反映?總書記是怎么知道的?

  王振耀:這是非常快的,這也是有條件的,原則上規定地方報災只要一個縣死亡人口或者失蹤人口超過10人就要兩小時內直報民政部,我們接到信息立即向國務院報告。

  經濟觀察報:近期,民政部和

財政部向15個省區下撥恢復重建資金9.77億元,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費1.65億元,這筆救災補助款是怎么出來的?

  王振耀:救災款是我們測算出來的,現在有標準,很公開。如恢復民房重建,國務院常務會議規定,倒塌房屋一間補貼1500元。省政府報送損壞數據,我們派人去核實,看看倒房多少,能修補的多少,并進行抽樣評估,得出一個評估數據。然后以這個評估數據為基礎,財政部參加民政部的論證會,民政部和財政部進行論證。財政部也會調動一些數據,進行測算和評估。兩種數據經過比較、協商,確定最后劃撥款規模和標準。

  經濟觀察報:對于虛報災情損失、多領補助款怎么把關?如何監督救災款的使用?

  王振耀:現在通過幾個方面把關,首先是災區情況特別是房屋困難人口在基層要公開,誰家倒塌多少房要向群眾公布,接受群眾監督,群眾沒有異議的數據才報到縣里,縣里報到省里,省里報到北京。我們基層是有臺賬的,根據臺賬進行抽查評估。

  救災款的落實也需要公示,向群眾張榜公布標準、補助數額,群眾沒有意見后,資金層層下撥,通常通過銀行或郵局發到老百姓銀行賬戶,不發現金。現在有種做法,比如民房恢復補助定了一家5000元,但補助不會一次撥付,防止挪作他用。根據建房的程序劃撥,先給2000元用于打地基,建主體階段再撥2000元,完工后撥余款。現在采取這個流程,已把災后重建款被扣留挪用的可能性限制到最小了。

  對救災捐款的使用透明度也越來越高。

  經濟觀察報:救災款和恢復重建補助款,從村里上報到錢發到災民手里需要多長時間?

  王振耀:不同類型有不同時間周期,在四級響應下,食品、帳篷、藥物、水、衣物等物資要求24小時救助到位,中央資金要求72小時到位。

  相對慢的恢復重建資金,我們規定是通過各級核查,民政部專門制定恢復重建規程,要求45天到達老百姓手中。但今年有一個特別好的現象,地方不等中央,邊向中央報告邊啟動,先給老百姓宣布標準并發放。因為現在補助標準比較透明,中央補助多少,地方比較清楚。

  經濟觀察報:我們經常在電視新聞上看到,軍人在救災現場搶險的畫面,你們是如何跟部隊接觸并協調工作的?軍隊參與搶險救災是中國特色還是國際上的普遍做法?

  王振耀:日本大地震的時候,日本政府規定動用軍隊必須要有中央政府的命令,要經嚴格的程序批準,結果軍隊介入救災推遲了幾十個小時,現在被認為是日本救災方面最大的教訓。后來,日本修改了法律規定,“災害面前,軍隊立即行動”。

  中國多年來軍隊一直是主要搶險救災主力。軍隊的進入很快,有人以為動用軍隊是非常復雜的事情,其實不然。解放軍有自己專門的抗災救災條例,并且規定,地方可以直接向當地軍隊請求支援,體制很順。解放軍總參作戰部就是國家減災委員會的成員單位,有時候一起組建工作組。

  救助水平待提高

  經濟觀察報:您在采訪中說到中國今年災情嚴重,您是根據什么認為屬于災情嚴重呢?

  王振耀:根據各項損失數據。如倒房、受災面積、受災人口、緊急轉移人口等方方面面數據的比較。中國的多災年比較多,重災年2003年是一次,因為2003年遇淮河大水。今年也應該算是重災年,北方旱災嚴重,南方水災、暴雨災頻繁。同時今年城市災害也很嚴重。

  經濟觀察報:災害進城主要是什么原因?我們現在有專門的城市減災規定嗎?

  王振耀:今年的自然災害有個特點就是多發于城市。原因主要是極端性氣候,同時基礎設施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防災、減災水平。由于沒有大災經驗,過去的防洪標準都是一般性的,對從未發生過的天氣災害沒有準備。

  對于城市減災工作,我們有了專門規定,下一步要落實下去。20多天之前,我們聯合各部委及專家召開了城市減災工作座談會,現在正上報國務院,想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經濟觀察報:有些人覺得我們的政策“重澇輕旱”,對旱災怎么處理的?

  王振耀:旱災持續性強,不像洪水或暴雨、臺風災害那么直觀,但其危害非常大。今年北方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等省旱情嚴重,草場沒草、糧食絕收、老百姓喝不到水。8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規定了一部關于旱災的救濟機制,救助標準每人30元。目前我們正同財政部協商下撥旱災救濟款。

  經濟觀察報:您對中國現在防災、抗災、減災、恢復建設的一系列能力怎么評價?

  王振耀:應該說最近幾年取得很大進步,特別是國民經濟發展到新階段后,整個社會的抗災救災能力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國務院建立了應急體系,成立了應急辦,國家應急體系建設在世界范圍內走得很靠前,中國的救災能力強化不少,救災體制也相對完善,恢復重建的速度相當高。現在很多外國救災同行來中國學習。民政部也已經辦了三四個培訓班,如東盟、亞洲、非洲這些國家的領導來參加。馬上要辦部長級的培訓班。

  但我們的救助水平還顯不足,救助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偏低,比如提供資金、提供的標準。像印度救災標準前些年就規定了磚瓦房倒房一間補助折合人民幣1800元,我們去年還是600元,今年剛剛提到1500元。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在思想認識上,我們的救災方針長期以來都是自力更生,主要靠災民自己恢復重建,這也是政府對自身公共職能認識的一個過程。另外我們的救災裝備水平也偏低,國外救災進行天空地面一體化,現在我們還達不到。

  最近幾年,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抗災救災減災體系已經開始全面確立,我想體系建立起來,裝備水平、救助標準的提高也就不難了。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營銷百家談>>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管理利器 ·新浪郵箱暢通無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