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閩商四重屬性:新勢力構造運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8日 00:06 中國經營報
愛拼才會贏——福建商人的集體歡唱。 商本文化熾盛、創業創富沖動,不甘現狀的閩商,毅然決然地自我放逐、嗜“賭”拼斗。 向外生長、區域結“果”;極端傳播、攀比效仿;豪賭血拼、孤注一擲;產業集群、路徑依賴。新閩商正是依憑這四重屬性,構筑了一種不可淡漠的商業力量。 但是,四重屬性直接對應的爭議與爭論從未停歇,唯有“順勢而為”,“會拼”的新閩商“才能贏”。 任何一個福建商人,都會莊重慨然地用閩南話高歌一曲“愛拼才會贏”。不過,現在閩商群體對這句經典詞句的最新解讀是“會拼才能贏”。 審視、探究、追問閩商,我們發現,海洋文明與移民文化以及閩人與生俱來的的商業基因,相互融合所發生的化學反應催生出開放的商業理念和寬闊的行商視野。 這些是閩商從商人向企業家轉變的內在邏輯和必然。 海商“圖騰”閩商的“胎記” 做公務員、自行創業、偷渡澳門。 23年前,雷速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國斯高中畢業,當年的他面臨如上的三大選擇,丁最后選擇了第二條道路——自行創業。 丁國斯的抉擇是福建人百多年來人生際遇的縮影。 自古而然,閩風尚賈。翻檢典籍,閩字有蟲蛇出沒之地的意思,意指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惡劣,加上土地貧瘠,不適宜農耕。因此,“出海從商”就成了閩南人的最佳職業選擇。 有學者認為,所謂“閩商”實際上是“海商”。追溯源頭,閩商最為輝煌的時期恰是鄭成功和他父親鄭芝龍率領海商集團縱橫東南沿海的明清歲月,他們軍商合一,被歐洲人稱為海上王國的統治者。鄭氏父子馳騁海洋的冒險精神,以及開放兼容的國際視野,是閩商身上“海洋文化”的集中投射。 敢打敢拼是根植于閩商靈魂深處的商業信條。而這正是海商文化的具體特征——置身驚濤駭浪之中,屹立潮頭、處變不驚、敢打敢拼。正是這種商業精神的支撐,18世紀中期始,在東南亞各國形成了經濟實力強大的福建幫。東南亞涌現出陳嘉庚、郭鶴年、黃雙安、林文鏡等商業巨子,在海外,閩商無疑成為華商的標志。 海外的成功為新一代閩商的成長提供了原始資本基礎。 除了漂洋過海,閩商有著天然的向外生長的基因與動能。即使是黃如論這樣鼎鼎大名的海歸閩商,其輝煌的頂端也并非在福建本地實現。1986年,黃如論前往菲律賓淘金。在那之前,他一直在福建連江的老家做小買賣。1991年帶著從國外賺回的第一桶金,回福建開始投資房地產,很快發展成為福建最大的私營房地產商。1999年,黃如論將重心轉向北京,打造了世紀金源地產標桿。 在北京地產圈,素有“東財西世、南海北冠” (財——楊孫西香江國際的財富中心;世——黃如論的世紀金源;海——許榮茂的海外集團;冠——韓國龍的冠城集團)的經典說法,這四人可謂閩商顯赫的“四大家族”。 一個“理想主義者”的豪賭 這里是晉江一家四星級酒店,幽雅靜謐的大堂吧,一位福建籍青年人在和本報記者高談闊論他的理想,并自詡為“濃情而執著的理想主義者”,對于事業對于品牌。 這個人是福建利郎集團董事長王良星。 王良星一本正經地對本報記者說:“我想做企業家,而不是商人!闭f這些話時,王良星沒有一絲的做作。在他的概念里,商人是得利就跑、見好就收的那種市儈世俗之人,而企業家則是為了一個現實理想或者品牌價值最大化而不懈努力。從海外閩商和國內新閩商的發家史不難發現,閩商起家于海外貿易,但最后都歸于品牌發展。 檢視閩商品牌觀,存在著一個簡單到直線的邏輯,做品牌就要打廣告。近幾年來,閩商在品牌傳播上近乎偏執的一擲千金讓外界為之驚詫、為之側目。 除了不惜血本地請明星代言,廣告投入上也是一擲千金,甚至有極端化的傾向。很難想象,一個企業把銷售收入的60%拿出來打廣告,這在福建并不鮮見。 幾年前,勁霸男裝曾在某雜志上征集廣告語,當時獎金僅1萬元。去年世界杯期間,勁霸以3800萬元的大手筆拿下“世界杯射手榜”。在一段時間內,CCTV5頻道也被戲稱為“晉江頻道”。僅2006年,晉江企業就為央視貢獻了7億多元的廣告費。品牌狂飆的極端傳播,給福建本土企業擴大知名度的同時,也招致針對閩商的“浮躁、非理性”的漫天批評。 有學者指稱,閩商在品牌打造上,“重明星效應輕品牌文化內涵,重廣告包裝輕品牌整體戰略”。這種傾向很容易導致品牌在極速擴張之后,企業成長難有持續。事實上,早先已有福建企業因為不計后果狂砸廣告,致使其走向頹敗。 孤注一擲的決心與決絕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武漢大學戰略管理研究院院長辜勝阻說,企業家有三個條件,一是要有眼光,能夠看到市場潛在的事業;二是要有冒險精神,從而獲取市場的利潤;三是要有經營能力。其中,冒險精神是企業家最重要的一點,閩商的冒險精神非常突出。 閩商富于冒險精神,緣于宋元以來海洋貿易和明清時期犯禁下海的傳統。 從某種意義上說,閩商的冒險性中有很強的賭性。王良星告訴本報記者,這些年做生意最艱難最窘迫時,連請人吃飯的1000塊錢都拿不出來。利郎男裝在請陳道明作代言人前已經被巨量庫存壓得喘不過氣來,企業處于生死存亡的邊緣。王良星將經銷商預付款的80%挪做他用,請出陳道明代言。在做出這樣一個痛苦決定之前,王良星連續一周閉門不出、獨自傷戚。他并不知道,這最后一搏究竟是死還是活。結果,他賭贏了,從生死線上拉回了利郎。 王晶是實達電腦的創始人之一,后來與另一位創始人胡鋼一起創立了新大陸科技集團。公司初創時如何定位?是追隨別人后面分市場一杯羹還是獨辟蹊徑?無論在任何行業,獨辟蹊徑注定要經歷更大的風險與不確定性。王晶、胡鋼做出了自己的回答: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碼技術。經歷了艱難的創業過程,新大陸科技集團位列二維碼技術領域世界最強的5家公司之一,在這5家公司中,兩家美國公司,兩家日本公司,中國唯一家企業就是新大陸科技。在二維碼這個領域,新大陸科技做了國內的老大。 勁霸男裝董事長洪肇明端坐在記者面前,年逾古稀,衣著簡樸。 僅有小學三年級文化的洪肇明說起創業經歷,竟然不由自主地濁淚潸然。他說,當年的經歷不堪回首。上世紀80年代初,洪肇明47歲,家境貧寒無以為繼,只好自己創業,可是到52歲依然一事無成。決定上馬做服裝時,沒有任何創業資本,借著高利貸,拆下兩扇門板做裁床,做了衣服拿到石獅去賣。有人做過非精確統計,一般來說,創業的成功率至多10%,而對于一個52歲的老人,創業成功的幾率更是微乎其微。 孤注一擲的決心,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決絕成就了為數眾多的閩商品牌。 閩商是最不像“幫”的商幫,雖然在世界各地都活躍著閩商的身影,但是他們大多是“單打獨斗”。除了“愛拼才會贏”這種深入閩商骨子里的理念,“寧為雞頭,不為鳳尾”更是被閩商奉為至理箴言。 福建生意人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散兵游勇、各自為戰,生意再小也要自己當老板,而不愿意跟人合作。比如很多人寧愿自己開個小店當老板,也不愿意給別人打工。這體現在區域集群經濟上顯現出橫向產業集群的特征。比如,紡織服裝集群,主要分布在晉江、石獅、南安市;鞋業集群,主要集中在晉江;電子制造集群以廈門為主;建陶石材集群,主要分布在晉江、南安、惠安等地。所謂產業集群意指:相同的產業以及支持該產業的相關企業,高度集中于某個特定地區的一種產業成長現象。福建特色的產業集群有著如下特點:積聚經濟、專業分工、創新環境、合作競爭、路徑依賴。 這種集群經濟創造出的區位品牌價值不容忽視。在福建采訪,記者多次追問企業同質化競爭的現實考驗。而大多數企業都對這個問題表現出了樂觀的態度:中國市場很大,區位品牌間雖然有競爭,但區位品牌也是一種無形資產,能有效地提高市場占有率。 但是,也有專家毫不客氣地指出,閩商賴以驕傲的產業集群多數處在“微笑曲線末端”,且已錯過轉型的最佳時機,前景莫名、未來難期。 對于閩商新勢力來說,這是杞人憂天嗎? 備忘錄: 《亞洲周刊》公布的“2003年度國際華商500強”顯示,除臺灣企業外,264家華商中,閩商有101家,其中東南亞國家 83家。另外,菲律賓華人企業前十名中,有6家是閩商。 據統計,閩籍華僑約有1086萬人,分布于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閩籍的港澳同胞約120多萬人,閩籍臺胞幾百萬人。閩籍華人資產存量估計超過3000億美元。 中國經營報記者:姜蓉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