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依靠自主創新制造業尋求跨越式發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6日 15:31 中國產經新聞
本報記者 邵昌平報道 裝備制造業是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建設的戰略性產業,是國家綜合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裝備市場的快速、健康、良性發展,對增強企業整體競爭實力和發展后勁,對促進國家和地區總體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頒布了一系列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推進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政策措施,加大了對重大技術研發和承擔重大裝備研制生產企業技術改造的投入,規范外資并購我國骨干企業政策,打破所有制界線,推進產學研結合,出臺了鼓勵、引導兼并重組,形成大型企業集團的具體政策措施。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我國重大技術裝備研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國家整體工業化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 如今,我們的裝備制造業已經能夠生產出一批世界水平的產品,例如,大秦線10000噸的重載列車裝備;三峽工程的700兆瓦、轉輪直徑10米混流式水電機組;秦山二期工程的6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60萬千瓦亞臨界火電機組;500千伏交流輸變電成套設備;2000萬噸/年大型露天礦成套設備;寶鋼三期工程250噸氧氣轉爐、1450毫米板坯連鑄機、1420毫米冷連軋機和1550毫米冷連軋機;年產52萬噸大型尿素成套設備;用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6000米沙漠石油鉆機等……電力裝備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制造體系;冶金裝備已能成套提供年產800萬噸級鋼鐵聯合企業常規流程設備;年產千萬噸級的大型煉油廠設備自主化率達到90%;數控機床和工業過程自動化控制系統的質量水平和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 在電力、鋼鐵、石化等工程建設領域,國產裝備價格一般比進口同類設備低1/3,具有明顯的性價比優勢。在裝備產量和技術水平雙提高的同時,裝備制造業結構調整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沈鼓、大連機床、華中數控等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茁壯成長,自主創新能力得到加強。 “十五”以來,國家加大了對裝備制造業的支持力度,依托國家重點工程和大宗產品訂單,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科技攻關,實現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目前,已成為僅次于美國、日本、德國之后的世界第四制造業大國。 我國目前已經成為制造業大國,但還不是強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裝備制造業最根本的差距在于缺乏自主創新能力。裝備工業在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能力上仍然薄弱,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產業主體技術仍然依賴國外,大量先進設備仍主要依靠進口。 “十一五”注定是我國制造業的戰略機遇期,是制造業升級、跨越的關鍵階段。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是其點睛之筆。 “十一五”將為我國的裝備工業帶來產業政策的轉機。國家相繼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印發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和《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促進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加大對重大技術裝備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確立合理的稅收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在進口裝備的同時,引進先進設計制造技術,并支持國內企業盡可能多地參與分包和實現本地制造。 裝備不強則國不強,“振興裝備制造業”正成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孜孜追求的目標。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