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港股直通車”第一站為何落戶天津濱海新區?(2)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3日 09:44 中國新聞網
八月三十一日,由于內地居民投資港股意愿高漲,中銀天津已將受理“港股直通車”業務的網點由原定的4家擴至17家。圖為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港股直通車”業務網點。中新社發 焦永普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直通車等待加開 香港《經濟日報》消息稱,工商銀行將與申銀萬國(香港)有限公司合作,將在下一個試點地上海開展相關業務,接著,試點還將延伸至建設銀行與國泰君安。 甚至已經有消息傳言稱,不僅上海,還有北京、廣州,都將可能成為此次“港股直通車”新的車次始發站點。 國泰君安有關負責人分析說,如果第二輪試點選擇在上海,將會對個人直接對外證券投資的試點產生實質性推動,這會為居高不下的外匯儲備找到有效的通路。 但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是否擴大試點范圍將視濱海新區的試點效果決定,目前暫無具體的時間表。 花旗銀行研究部門就認為,由于個人投資者在購港幣來投資H股方面并無配額限制,將有大量中國內地資金流向香港股市。渣打銀行經濟學家王志浩則表示,未來幾個月,H股市場或許因此而走勢看漲,而A股則可能受到負面影響,政策的發布也意味著A股和H股的融合在進一步加強。 然而,一個現實的問題是,中國股市近來并沒有走弱的跡象,上證綜合指數已順利突破5000點大關,雖然許多海外分析師認為中國股市已經嚴重高估,但在出現大幅回調之前,海外市場對內地投資者可能還是缺乏吸引力。 長江商學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曹輝寧也認為,從心理學角度說,許多投資者都具有強烈的本國情結,即投資者普遍傾向于,他們投資組合中本國股票的比例往往高于理論上認為恰當的比例。因此,盡管內地投資者現在有能力走出國內市場了,但目前他們的積極性可能并不高。 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程偉慶也告訴記者,允許境內個人開展境外證券投資,和之前放開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境外證券是一脈相承的。 據報道,日前面值為1元的建行“海盈”1號的凈值僅為0.9534元,南方基金則稱首只QDII產品投資港股比重將不超過兩成。另據有關資料顯示,國內“QDII”開閘至今已累計批準QDII額度205億美元,但機構累積使用只有72.9億美元。而這背后,是國內機構的海外之行頻頻出師不利。這對于個人投資者的出海并不是一個正面的消息。 新規則新游戲 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主任李伏安對媒體說,最關鍵的是投資者本人要對海外市場有充分了解。 之前中國居民投資境外市場是通過QDII產品實現的,相關法規要求就特別強調機構投資者的境外投資經驗。其中,基金公司開展QDII業務必須要有1名投資人員具備境外投資經驗超過5年以及3名投資人員具備境外投資經驗超過3年。 有分析人士指出,對于缺乏國際資本市場歷練的中國基金業而言,海外市場的投資意味著“龍潭虎穴”。更何況對于個人投資者,海外證券市場將是全新的游戲、全新的規則。 一家基金公司市場總監表示,除非是特別激進的投資者,否則個人直接投資境外的可能性并不太大,畢竟個人對香港市場中除紅籌股和H股外的一些上市公司并不了解。 據悉,投資港股的手續實現起來也比較麻煩,首先,投資者需要先到天津的中國銀行辦理開戶手續;第二,關于海外股市的資訊免費的極少,大多具有價值的資訊都是收費的,甚至是及時行情也需要付費;第三,買賣海外股票的傭金比較高,對于小額投資者來說,就顯得很不劃算。 因此與直接投資A股相比,投資港股的成本會高得多。專家認為,居民直接投資海外股市開禁,其象征意義高于實際影響,對QDII基金的負面影響有限,甚至可能會因良性競爭而產生積極影響。 申銀萬國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周波表示,開放個人直接投資境外證券的政策出臺確實讓券商系QDII產品有點尷尬,QDII產品始終是一種間接方式,但目前個人直接投資境外市場還是有所限制的,比如不能參與申購新股,只能在二級市場上購買股票等。 在談到香港證券市場的投資注意事項時,招商證券投資銀行總部執行董事謝繼軍說,內地股市是封閉的市場,因此可以少受境外金融風暴的波及。而香港股市則是完全開放的市場,它的投資者主體同時投資美歐股市,股票價值一旦被大幅高估,境外投資者就會迅速移向更為便宜的韓國、泰國等國家和地區。因此,就像當年B股市場被內地投資者瘋炒、境外投資人紛紛 拋售一樣,香港H股可能也正孕育著新的一輪泡沫。 據透露,通過地下渠道先期來炒港股的一些內地投資者近來已經嘗到了輸錢的滋味。 藏匯于民 其實,允許境內個人開展境外證券投資,與QDII制度和經常項目下結匯制度在外匯這一點上更加是共通的,都是“藏匯于民”的思路。 特別是QDII的出現,打開了開放資本賬戶的一條門縫,而此次個人直接投資海外證券的試點,則是把這個門縫又打開得大了一點。因此,渣打銀行經濟學家王志浩表示,盡管仍然存在限制,但此次試點卻是中國朝放開資本項目邁出的歷史性一步。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教授也認為,中國資本賬戶開放步伐正在不斷加大。從8月13日至20日短短一周的時間,外匯管理局先是取消境內機構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限額,后又批準境內個人直接對外證券投資業務試點。正如年初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所言,“促流出”是中國今年外匯管理的重點之一。 據悉,此前,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關于境內機構自行保留經常項目外匯收入的通知》明確,取消境內機構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限額,境內機構可在上年度經常項目外匯收入的80%與經常項目外匯支出的50%之和的限額內保留其經常項目外匯收入。 而自2006年以來,中國已開始出臺多項政策拓寬企業和個人運用外匯的渠道,包括取消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開戶事前審批、提高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限額、簡化服務貿易售付匯憑證并放寬審核權限、放寬境內居民個人購匯政策等。 根據中國外匯管理的規定,人民幣購匯投資的本金和收益可以保留外匯,也可以在開戶行結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隨著試點的加快推廣,居民個人人民幣換匯量會不斷增加。 而眼下試點辦法在給人們提供新的投資選擇的同時,更多的是在投資理念方面產生影響。因此,許多學者認為,此次政策調整,實現了經常項目完全自由結售匯,為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和資本項目開放奠定了良好基礎。 不過,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此舉對緩解外匯儲備過快增長導致基礎貨幣被動投放局面的作用尚難判斷。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趙錫軍說,中國實行寬進嚴出政策正在向進出平衡轉化,我們看到了外匯管理中出現的資金流動性過剩和熱錢涌入等問題,而帶來這些變革。(郇麗、陳曉舒) [上一頁]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