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這是對政府和制度的考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0日 02:16 中華工商時報
慈善是一種自愿,不是義務,有錢也不允許他人強捐、索捐,個人財產是受法律保護的。然而,近年來強捐、索捐事件屢次發生,不僅有來自政府的索捐,如下發紅頭文件規定數額硬性派捐,也有來自個人的索捐,如王明殿等慈善人士遭遇的煩惱。在我們的社會中,為什么強捐、索捐會屢次發生呢?山東省社科院研究員魯仁等人認為,導致出現“索捐”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國民對慈善行為的認識不足;二是缺乏定性及約束“索捐”行為的法律規定;三是有公信力的慈善機構總體上還不夠多,沒有成為慈善事業的運行主體。 在我看來,之所以出現強捐、索捐現象,除了對“索捐”缺乏法律約束外,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們的社會還缺乏幫忙弱勢群體的完善的制度設計。像常聽到的口號“有困難找警察”一樣,群眾有困難理應找政府,政府是人民政府,理應為群眾排憂解難。現在困難群眾寧可去找慈善人士,也不找自己的政府。其中的原因,就是政府中缺乏扶危濟困的制度,還有就是政府官員還沒有慈善人士的慈悲心懷和大方。我們常常看到舉辦婚禮的飯店門前排滿乞討者,但誰見過政府門前有過乞討的長隊? 困難群眾寧可去找慈善人士,也不找自己的政府,這是政府的尷尬,也是對政府公信力的考問。盡管說,在目前的中國,政府不是萬能的政府,也不可能事事由政府出面解決,但在我國慈善事業不發達的今天,政府有責任有義務幫扶困難群眾,但是我們的政府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夠。也許有人要說政府財力很緊,難以幫扶困難群眾,其實這是一種托詞。我們的政府財力是很緊張,至今有的縣還是“吃飯財政”,然而,即使窮縣也有錢打造政績工程、面子工程,也有高額的“三公”消費支出,怎么一到幫扶困難群眾身上就困難了呢? 關鍵是幫扶困難群眾,目前既缺乏制度設計,也缺乏官員那顆熱心。但是困難群眾向慈善人士強捐、索捐,不只是慈善人士的尷尬,也是對政府的羞辱,所以改變這種慈善尷尬應進入政府的議事日程。盡管說幫扶困難群眾是全社會的事情,但作為政府應有積極的作為。一是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竭盡全力幫扶困難群眾,特別是堅決清除公款浪費和腐敗問題。二是從法律和制度上為發展慈善事業清除障礙,支持、鼓勵并為發展慈善事業保駕護航。 索捐是對社會慈善制度的考問。只有當政府及官員真正熱心幫扶困難群眾,慈善事業發展到切實能夠幫扶困難群眾的時候,索捐才會絕跡。 (30G3) 記者: ■張魁興 |
|
中華工商時報其他文章 | |
滬深兩地加緊啟動港股面對面 2007-08-29 19:07 民營企業參與慈善事業調查問卷 2007-08-29 18:21 公民對慈善事業知曉情況調查問卷 2007-08-29 17:50 廈門食品出口企業實施召回制度 2007-08-29 14:10 中俄貿易今年將突破400億美元 2007-08-29 14:07 民企“走出去”問題和障礙依然存在 2007-08-29 14:06 近日:沃爾瑪公司欲在美尋找收購對象 2007-08-29 14:02 任志強說話總靈驗 高房價夢話或成癡語 2007-08-29 1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