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有生態的安康,后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讓天更藍、草更綠”,伊利看似簡約的品牌標識,卻道出了其從誕生之日起,就把創建人與自然的和諧友愛作為企業存在的第一要義。先有對環境、對人類的貢獻,再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種高瞻遠矚的核心發展理念,讓伊利在生態農業、倡導循環經濟的戰略部署上,總是先人一步甚至數步。
日前,這一理念開出了理想之花。眾多國家部門領導、專家參與的第十屆北京科博會頒出了大獎,伊利集團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殼牌中國等企業一同獲得了年度循環經濟大獎--“2007循環經濟科技進步獎”,成為生態技術創新的乳品行業標桿。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表示:只有以生態農業為循環經濟的主要方式,才能最終實現“三農”的可持續發展。伊利集團等獲獎企業,是和諧經濟的先行者、守護者。
修身:倡導綠色生產,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先行者
伊利是乳業的龍頭企業,產業鏈橫跨農業、制造業、售后服業,是資源需求的大戶。“資源有限,需求無限,當以節制之心去開發自然環境;當以反哺之情去善待地球母親。”這是伊利對環境保護、減少能源消耗的基本良心。
伊利在廠房和設備建設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環保的各項要求,并通過了ISO14000認證。為徹底解決伊利集團金川工業園區的水污染狀況,2000年6月伊利集團投資980萬元建設了金川污水處理廠。
目前,金川污水處理廠設計日處理污水10000噸,占地面積約26000平方米,是國內食品行業中單體規模最大、處理工藝最先進的污水處理廠。
隨著金川污水處理設施的穩定達標運行,伊利決定再投資建設一套中水回用設施。屆時,中水可用于整個金川開發區的綠化及車輛清洗;污泥、浮游渣可以尋求專業合作,加工成農業種植及綠化基肥;而產生的沼氣可以與煤配燒,預計每年可節約4000噸標準煤。
而綠色生產帶來的連動效應也應運而生。經伊利集團金川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后的中水下游烏素圖溝兩岸數千畝的農田提供了約300萬噸的灌溉水源,污泥、浮油渣經添加攪拌處理后,為呼和浩特市北部山區的荒山綠化提供了4000余噸的優質農肥,取得了明顯的環境效益。
助國:可持續產業鏈的貢獻者,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先有人類的健康、生態的安康,才有企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伊利選擇了這種發展模式,必然變成一個“操心者”,不光要管好原料,還要管好500萬奶農,促進產地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
伊利集團率先對奶牛的飼養模式進行不斷創新,先后實現了個體散養到“公司+農戶”到“公司+牧場小區+奶戶”,“公司+規范化牧場園區”模式、奶牛合作社模式,完成奶源的4次升級,可以說實現了奶農們的“共產主義”。
伊利逐步建立和培養了農民自覺退耕還草的意識,并與國家的退耕還草工程、禁牧工程結合起來,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如呼市地區,飼料供應實現了“一頭奶牛,兩畝苜蓿,兩畝青貯玉米”的最佳比例。
在伊利集團帶動下,富裕起來的奶農紛紛退耕還草,僅呼和浩特市附近的一個村,退耕還草的土地就達5000畝,占該村種植面積一大半。在伊利集團的帶動下,呼和浩特市奶牛養殖業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的主要增長點和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創出奶牛存欄、牛奶總產量、城市居民人均鮮奶占有量三個中國第一。
奶農們不僅改變了以往單靠種植農作物為生的生存方式,還走上了“種草-養牛-賣奶”、“養牛-牛糞還原土地-種草”的良性循環之路。
伊利的發展也推動了周邊地區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帶動了周邊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伊利模式,帶動了呼市的發展,呼市成為中國乳都,為世界所注目。
兼濟天下:發展綠色消費,可持續發展經濟的守望者
21世紀是綠色的世紀,綠色消費成為市場主導。綠色消費要求人們在購買物品和消費時,一方面要注意對自身健康是否有益;另一方面,要有利于環境保護,有利于生態平衡。
伊利作為乳品行業的第一品牌,消耗的包裝材料也是乳品行業當中最多的。伊利在行業中,率先推行綠色包裝、適度包裝,倡導促進循環經濟。從包裝材料的選擇上,伊利率先使用國際包裝巨頭利樂推出的環保包裝。伊利還把粘吸管用的的膠改成淀粉制作,就算小孩子誤食了也不會造成傷害。伊利對廢包的處理方面也循環化,將復合包裝中的優質紙漿分離出來,用于生產各種再生紙制品,成為中國乳業一項重要的技術創新。
對綠色消費的守望,讓伊利還是把健康、可持續發展放第一位,以科學技術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伊利有機奶的產生就是這種理念的結果。有機奶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生產方式,其生產體系認證嚴格、工藝復雜、投入大,伊利率先擔起了中國乳業建設國際一流生產方式的責任大旗。
從2003年起,伊利集團開始進行有機奶產業鏈的建設,到2007年“有機奶產業鏈建設和產品開發”項目通過了專家鑒定會,伊利成為我國首家通過有機奶生產體系多項權威認證的企業,為我國有機奶產業的發展邁出了第一步。目前,伊利是國內唯一一家能夠規模化生產有機奶的企業。
“這是綠葉對根的情意!”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先生簡短的一句話,道出了伊利對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持續追求的精神和價值取向,透露了企業可持續發展原動力。這股力量,將讓這位引領者創造出更多的貢獻與示范,繼續在行業中保持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