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非洲:中國企業投資海外的新熱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1日 09:03 中國經濟時報
無論是從提高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程度設計,還是為尋求新的目標市場安排著想,廣袤而富有潛力的非洲市場都應該納入中國企業的視線。贏得了這一尚未開墾的“處女地”,中國企業不僅可以有效規避發達國家頻頻發起的貿易制裁,而且還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張銳 非洲市場的潛力 非洲大陸如今所釋放出的特有魅力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可。據國際礦業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世界上已經探明的150種地下綜合性礦產資源在非洲均有儲藏,尤其是與發展高科技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的50多種貴重稀有礦產,在非洲的儲藏量異常巨大,其中至少有17種的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非洲陸地上的資源只有8%進行了勘探,大部分礦藏資源仍未得到開發,非洲成為了世界上最后一塊有待開發的處女地。 非洲石油是國際資本垂青的“第一資源”。資料表明,非洲已探明的石油儲量超過950億桶,約占世界總儲量的8%,不僅如此,非洲石油品種多、品質高,如此巨大而優質的能源上游市場是任何一個國家所不愿意放過的。 非洲大陸并不富足,但非洲所釋放出的市場需求卻十分龐大。據非洲投資網提供的數據,非洲國家每年要花1700億美元用于進口,約83%的GDP(4600億美元)都用于消費。而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非洲國家的經濟增長已經連續6年創下歷史之最,而且過去十年的經濟增速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據非洲開發銀行和經合組織(OECD)公布的《2007非洲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07年非洲國家平均GDP增速將達到5%以上,預計2008年將達5.9%。無獨有偶,世界銀行預計,未來5年-10年,非洲經濟年均增長有望保持在4%左右。這種日益增長的經濟總量為加大非洲國家的消費能力和支付能力提供了保證。 資料顯示,目前三分之一的非洲國家人均年收入已經超過了中國。另據南非一家公司的最新調查表明,非洲目前擁有7.5萬多名百萬富翁,他們的財產共計7000億美元左右。誰先抓住了這一龐大的消費群體,誰就能夠搶到非洲市場的金鑰匙。 作為一個新興市場,非洲地區具備市場成本優勢,外國直接投資回報率一般要高于世界其他地區。據美國商業部最新統計,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外部直接投資回報率達24%-30%,大大高于發展中國家16%-18%的平均回報率。 非洲的商業環境 在西方媒體的報道中,非洲曾是無人問津的“邊緣地帶”,但今天的非洲卻以自己超強的吸引力徹底顛覆了這種歧視性判斷。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近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在上個世紀最后20年,整個非洲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每年不過幾十億美元,而2005年則增加到300億美元。以外國直接投資占GDP的比重計,目前非洲已經成為全球吸引外資最多的地區。如此浩蕩的資本流入主要得益于非洲國家經濟政策的改善和宏觀商業環境的改良。 令外資最為擔憂的非洲國家動蕩不定的政局已經得到了根本性改觀。一方面,安哥拉、塞拉利昂、剛果(金)和利比里亞等國延續多年的內部沖突已經緩和,絕大多數國家政治趨于穩定;另一方面,非洲國家制定了《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作為非洲整體發展戰略,明確了非洲今后政治和經濟發展戰略方向;在財政平衡方面有所改善,非洲國家的平均財政情況已從赤字變為盈余。與此同時,非洲在與國際社會的協調方面邁出了可喜的步伐。 為了更大規模地吸引外資,許多非洲國家開始實行“一站式”服務,并簡化投資非洲的審批手續,同時出臺大量的優惠政策。值得強調的是,隨著世界經濟增長的重心越來越轉向亞洲,“向東看”開始成為非洲國家對外政策的戰略性選擇。世界銀行非洲地區經濟顧問哈里·布羅德曼博士曾在其撰寫的《非洲的絲綢之路——中國和印度的經濟新疆界》一書中認為,中國與印度這兩個亞洲新興經濟體的迅速發展,將有助于非洲擺脫過度依賴少數幾種初級商品的局面,從而提高出口的多樣化,轉向增加生產勞動力密集型輕工制成品及服務。而在2007年上海非行年會上,非洲開發銀行行長唐納德·卡貝魯卡則指出,非洲希望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幫助其實現工業化目標。他認為,亞洲國家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成為非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引擎。也正是如此,向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拋出特別的“橄欖枝”成為了非洲國家的一致行動。 中國政府的政策驅動 資本輸出既可以提高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程度,更能夠彌補非洲國家自身投資的不足,進而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和培植經濟增長的后勁。為此,中國政府為中國企業走進非洲搭建了一個又一個平臺: ——打通“綠色通道”。為了協助中國企業走向非洲,中國與非洲26個國家簽訂了雙邊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與8個國家簽訂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 ——構造協調機制。中國人民銀行牽頭,與外交部、商務部、財政部、國家外匯管理局、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等建立了對非工作協調機制,引導和推動中國企業與非洲企業投資與貿易的合作。 ——提供資金援助。國家開發銀行建立50億美元的中非發展基金為在非洲投資的中國企業提供支持。中國進出口銀行將在非洲設立分支機構,未來3年內對投資非洲的中國企業的貸款支持規模將達到200億美元。中國銀聯也已采取措施,方便中國人在非洲刷卡。 ——開展“空中接力”。日前,中國“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尼日利亞通信衛星一號送上太空。這是中國首次以火箭、衛星以及發射支持的整體方式為國際用戶提供商業衛星服務,中國在非企業將大受裨益。 截至2006年底,中國對非各類投資累計117億美元,其中企業直接投資66.4億美元。與發達國家進入非洲投資貿易市場相比,中國雖然慢了半拍卻后來者居上。目前中國在非洲設立的合資企業已超過600家,中非貿易總額達500多億美元,中國已超越英國成為美國和法國之后的非洲第三大貿易伙伴。 中國企業的非洲生態 由于中國同非洲歷史上的友好關系,非洲人更愿意同中國人做生意,加之中國產品價格低廉實用,廣受非洲消費者的歡迎。那些提前發現非洲商機并已經深入到非洲市場的中國企業收獲很大。2006年,華為在非洲的銷售收入達到20.8億美元,產品和服務進入了40個非洲國家;與此同時,中國電工設備總公司在非洲的利潤率達到成熟市場的5倍左右。海信、海爾等中國家電企業或在當地開展貿易,或建立連鎖商店,或建立工廠,不僅取得了良好的聲譽,同時也獲得了經營上的成功。 與過去投資非洲的企業大多以大型國有企業為主不同,如今已經有大量的民營企業進入非洲市場。雖然目前尚無這方面的公開統計數據,但有兩個經濟事實卻是不能忽略的:2006年,民營經濟大省浙江省在非洲投資額已達5600萬美元,居全國各省之首;江蘇省連續7年在尼日利亞舉辦經貿洽談會。 投資方向多元化是中國企業在非洲的另一個重要特征。過去中國向非洲的直接投資大多集中在采掘業,在非洲進行油氣開發、礦產資源開發、農業開發、漁業捕撈等,而今天,面向資源型的投資不再是惟一的投資目標,多元化的投資領域正在出現,其中包括服裝、農產品加工、發電、公路、旅游和電信等。 中國金融企業將成為進入非洲市場的又一支新生力量。為了探索中非金融合作的新途徑,中國人民銀行與非洲開發銀行設立了200萬美元的雙邊技術合作基金;無獨有偶,國家開發銀行在非洲設立了18個國別組,并且該行與東非開發銀行、東南非貿發銀行簽訂了框架合作協議。更多的國內金融機構還將在非洲設立分支機構或代表處,其主要職能是為非洲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并進一步為非洲國家減少債務負擔提供援助。 面對被國際資本不斷攪熱的非洲市場,許多尚未涉足其中的中國企業不免心動,但是,遠離我們的非洲大陸對國內不少企業而言還是一個十分陌生的商業空間;不僅如此,在現代國際經濟秩序下,投資一個欠發達地區的國際市場,中國企業可能面臨的風險和考驗非常嚴峻。首先,由于非洲很多國家基礎設施嚴重落后,企業生產需要的配套設施嚴重不足,因此,外資企業投資啟動成本異常高昂。其次,勞資糾紛在非洲特別突出。非洲許多國家幾個人就可以成立工會,工會力量很大,且喜歡“為民請愿”,并且在工會介入的同時政府也會過問。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就勢必使投資企業陷入被動。另外,非洲一些國家的經濟政策缺乏穩定性,通貨膨脹以及由此引發的貨幣貶值風險依然存在,企業稍有不慎,好不容易得來的財富就會化為廢紙。因此,對于準備進入非洲市場的中國企業而言,清醒的市場選擇比升騰的投資熱情更重要。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