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老工業基地振興正處在關鍵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2日 08:59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張迎新 “東北有豐厚的資源和良好的工業基礎,但產業結構失調、體制機制僵化致使老工業基地發展滯緩,發展中的優勢變成了劣勢。”吉林省發改委主任、老工業基地振興辦主任王祖繼日前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時說,東北必須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振興東北正處在戰略轉折的關鍵時期。 先改制再改造是振興老工業基地的現實選擇 王祖繼認為,隨著東北振興戰略的實施,東北經濟開始復蘇,2004年以來三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該地區已經具備中國第四大經濟增長極的比較優勢和條件。 有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遼、吉、黑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為13.8%、15%、12%,比2003年分別加快2.3、4.8和1.7個百分點。三省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的比重由2003年的7.6%提高到2006年的9.8%。2006年,遼吉黑三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2.6 %、12.5%、1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2、2.1 和0.6個百分點。 “阻礙東北地區工業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環境問題,與東南沿海工業基地相比,東北地區缺乏催生新產業和新企業家的環境,導致東北地區民營經濟和‘三資’經濟發展不快。”王祖繼說,體制機制創新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關鍵和前提,先改制再改造是振興老工業基地的現實選擇,不改制就沒有出路。 王祖繼說,為了解決吉林省國有經濟比重過高、結構和布局不合理、企業活力不足這一長期困擾經濟發展的突出矛盾,吉林省委、省政府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重中之重,2005年開始集中力量打了一場國企改革攻堅戰,全面完成了816戶國有工業企業改制任務,改制后新企業中的國有股份占全部股份的比重降低至25.9%。同時還完成了301戶其他工業企業和1650戶糧食、流通、建筑等行業企業的改制,全省完成改制企業達2767戶。共籌措支付改革成本217.87億元,妥善安置職工87.52萬人,改革范圍之廣、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從經濟效益到管理體制,企業改制的成效全面顯現。全省改制后企業月均銷售收入比改制前平均增長32.7%,比同期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出25.1個百分點。一批虧損企業在扭虧為盈的同時實現利潤大幅度增長。 擴大對外開放是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途徑 王祖繼認為,擴大對外開放是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發展的重要途徑。 東北老工業基地——吉林省是內陸省,既沒有遼寧省綿延的沿海地區,也沒有黑龍江廣泛的對俄通道,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對吉林顯得更為迫切和重要。吉林以開放促調整、促改造、促振興,對內對外開放邁出較大步伐。 “投資是今后一段時期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王祖繼說,吉林省按照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要求,嚴把土地和信貸兩個閘門和一個市場準入門坎,發展國家產業政策鼓勵的行業,按照技術先進、結構合理、機制靈活等新型產業基地的基本要求,加快建設以長春為龍頭的交通運輸制造業基地,以吉林、松原為主體的石化產業基地,以中西部城市群為依托的農產品加工業基地;抓緊培育以東部城市群為中心的醫藥產業基地,以通化、吉林、長春為支撐的冶金建材產業基地,積極培育和發展旅游、能源、冶金、建材、輕紡和機械裝備等特色產業。 破解“三農”問題是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重點 “吉林省既是東北老工業基地之一,又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破解‘三農’問題既是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吉林省振興工作的重點。”王祖繼說,幾年來,吉林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突破口,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省政府每年遞增5000萬元支持農業產業化項目,培育龍頭企業發展。全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已發展到2500多個,龍頭企業1300多個,其中長春大成、長春皓月、吉林德大等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 吉林省發展現代農業,先后建設長春、四平、松原、白城、通化、吉林六個地區的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建設,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由2003年的450億斤提高到2006年的554億斤。同時,全面落實中央和地方各項涉農政策,實行“一免征、兩取消、三補貼”,有效促進了全省農民增收;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每年培訓30萬人次以上,2006年轉移輸出330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70多億元;新農村建設啟動省級試點村115個、試點鎮36個,開工建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產業等項目2713個,完成投資37.3億元。今后吉林將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新增百億斤商品糧工程,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戰略保障。 構建和諧社會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必然要求 “構建和諧社會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必然要求。”王祖繼說,吉林省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出擴權強縣戰略,啟動縣域經濟發展活力,下放經濟社會管理權限876項,占省直機關原有行政審批管理權限的60%以上。加大對社會事業的改革和投入力度,組建了長影集團和省出版集團。加強了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完成了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城鄉居民小區醫療保險制度和城鄉小區基本公共服務平臺全部建立。公共衛生體系不斷完善,111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市)達24個,農民參合率為74.3%。繼續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重點開展了松花江、遼河等流域的治理,推進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等工程建設,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良好環境。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正步入縱深發展階段,振興任務將更加艱巨。”王祖繼說,東北老工業基地一定要抓住當前的戰略機遇期,強基礎、調結構、增效益,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突出抓好項目建設、提速增效、服務業跨越、民營經濟突破等重點任務,注重解決發展機制和資源環境等方面的薄弱環節,全面推進老工業基地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