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新加坡房企成都“變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7日 15:00 中國經營報
4月中旬的一天,成都城區主干道人民南路四段的高端樓盤“首座”,迎來了一批以新加坡城市建設商貿成都考察團名義出現的客人。該樓盤中3萬平方米的D座酒店正欲出售,開價人民幣5.5億元,傳聞新加坡企業有意收購。 目前,新加坡吉寶置業、仁恒置業等知名地產商,均已扎根成都市場。但從去年吉寶等三家新加坡房企聯手開發的卓錦城發生業主集體拒絕收房事件(見本報2月5日報道《地產業外資的“木桶短板”——成都卓錦城“拒收風波”追蹤》)以來,卻不得不面臨一個尷尬問題:如何將其產品與本土市場和文化更好融合? 窮則思變。匯聚成都的新加坡地產商們,似乎正力求改變他們的投資模式和策略。 遭遇尷尬有苦難言 卓錦城的開發商盛吉利公司,由盛邦置業、吉寶置業及天立國際三家新加坡知名地產商于2003年合資組建。公司成立不久,即出資4.4億元拿下成都三圣鄉一幅面積達969畝,堪稱當年“成都地王”的開發用地,項目后來定名為卓錦城(卓錦萬代蘭為新加坡國花)。 “2005年4月16日,卓錦城正式開盤,前3天搶購人群排成長龍,2000多位客戶將售樓大廳塞得滿滿當當,到后面保安甚至不得不限制購房者再進去,頭一天成交達創紀錄的300多套,確實大大風光了一番。”成都某房地產顧問公司的游先生回憶說。 日益火爆的成都樓市加速了新加坡房企進入的腳步。2003年以來,仁恒置業、新加坡置地等紛紛進入成都,或出手競拍土地,或與本地企業合作,聲勢甚大。 但去年以來,因業主不滿卓錦城的產品質量和戶型設計而發生拒收風波,使這個一度讓成都人充滿期待的樓盤蒙上了陰影。到目前為止,業主的拒收和投訴情況仍然沒有明顯改觀。 吉寶獨立開發的高檔樓盤粼江峰閣,因樓體為全白色及精裝修質量存在問題,自2004年11月開盤至今都沒有銷售完畢。仁恒置業開發的仁恒廣場,則由于拆遷、設計等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動工。 “在產品設計上,這些開發商沒有融入到成都本土文化當中,其理念無法實現對接,加上項目建設中很多細節沒跟上,使得其所代表的新加坡企業形象受損。”成都世家機構總經理助理文化勇分析說。 近日,成都業界盛傳卓錦城尚未開工建設的余下600多畝土地已經拱手讓人,盛吉利公司搖身變成一個項目投資公司。記者就此向該公司營銷總監陳思進求證,他表示:“公司在成都的運作非常成功,并無轉讓土地一事。” “他們認為自身開發模式是成功的,原因可能是即使其項目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成都樓市太好,他們仍然有利可圖。”文化勇說。但他認為,這種單一追求利潤的思路,早晚會對企業造成傷害,只是現在后果還不明顯而已。 揚長避短悄悄“變臉” 盡管盛吉利等新加坡開發商并不承認在成都市場陷入尷尬境地,但有跡象表明,其投資模式正悄然發生改變。 據了解,這次由世家機構牽頭組織的“新加坡城市建設商貿成都考察團暨項目洽談會”,吸引了包括新加坡仁恒集團、吉寶置業、盛邦新野集團、輝盛國際管理公司等10多家企業、財團到成都考察。不過,這次他們考察的重點,不再是成都市推出的土地,而是一些建設中的房地產項目。 “雖然后期裝修還沒有開始,但他們對我們的酒店項目興趣很濃,目前有好幾家在進一步考察談判。”高端樓盤“首座”開發商鑫達集團的董事長助理宋慧潔女士介紹說。 除此之外,遠大成都公司的房地產項目、成都郊區的科技園項目以及一個占地60余畝的住宅項目,都成為新加坡資本此行對接的目標。印尼力寶集團成都公司收購的一棟爛尾樓(現更名力寶大廈)正在裝修當中,其運營模式和投資前景也讓新加坡財團們十分感興趣。 “管理和資本運作才是新加坡企業擅長的,開發產品還需要理念上的互相融入。”世家機構的文化勇表示,“通過資本運作進入成都,一方面可以獲取高額利潤,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風險,這或許將成為新加坡開發商今后在成都的首選模式。” 對此,鑫達集團的宋慧潔也表示,最近一段時間成都市場上新加坡企業直接拿地開發的動作都不大,有集體轉向資本運作的可能。最新的例子,是去年年中新加坡開發商中實力最雄厚的凱德置地首次進入成都,即采取與成都老大置信集團合作的方式,在迅速融入本土文化的同時,也能夠集合優勢資源,順利實現跳躍式發展。 中國經營報記者:黨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