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長治:尋找新的發展形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7日 08:57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李慧蓮曹英 “我上次到你們那里時看到,一片滾滾濃煙之下是幾個大字:中國西溝。你們鄰近的幾個縣能不能聯合起來抓一下這個污染治理?”4月17日下午,在山西長治潞城大酒店的一樓會議室里,聽完平順縣委書記陳鵬飛的匯報后,長治市委書記郭海亮忍不住插話說。 4月中旬,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到“中國十大魅力城市”之一的山西長治采訪,正趕上市委書記郭海亮、市長杜善學帶著市里的四大班子到下屬區縣搞調研,專門聽取全市一季度“三化”項目建設匯報。這個場景就是那天匯報時的一個片斷。 所謂“三化”指的是長治今年工作的重點:大力推進“工業新型化、城鎮特色化和農業產業化”。4月17日中午,利用調研途中的午休時間,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郭海亮說,長治要用“三化”這個思路展現出一種煤炭資源城市新的發展形態來。 跟著他們在幾個區縣跑了幾天下來,看了不少工業新型化項目、新農村建設項目、城鎮建設的項目之后,有幾點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一、在山西這個煤省,竟然可以看到能與江南城市相媲美的綠色城市;二、長治“項目推進年”的各項工作開展得有板有眼。三、出了市區,到處仍然可以看見的正在冒著或黑或白濃煙的煙囪似乎在說明:尋找新的發展形態是項艱巨而且長期的任務,也是項不得不做且一定要做成的任務。 用“三化”改變經濟結構偏重的現狀 長治是個以煤炭、冶金、化工、電力等為支柱的重工業城市,尤其是煤炭最為突出。市長杜善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長治的煤炭資源儲量、產量和煤礦數量都占全山西的十分之一,典型的煤炭資源城市。長期以來,經濟結構一直偏重,重工業對當地經濟的貢獻占一半以上。去年,輕工業和農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的5個百分點又被重工業上升的部分占掉了。近幾年來,雖然機械、建材等產業初具規模,醫藥、新材料、食品加工等新興產業正在興起,但是,工業經濟結構不合理、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重、科技含量低、增長方式落后等素質性、結構性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 為了保證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加快經濟結構由重工業尤其是向“非煤”產業的轉化,他們一直堅持走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陌l展道路。去年,長治市委、市政府更是提出了“三三戰略”,以“三化”建設推進帶動“實力長治、魅力長治、和諧長治”的實現。 郭海亮說,最主要的目標,是突出以項目建設推進“三化”建設、以黨內和諧帶動社會和諧兩大重點,著力優化長治的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著力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著力創優環境和保護生態環境。 這“三化”中,以工業新型化最為關鍵。據杜善學介紹,推進這項工作的重點和主要任務是:大力發展電力、煤化工、新材料、醫藥產業,促進長治工業經濟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同時,要改造提升煤炭、機械制造、冶金等工業,加快推進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進一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統籌區域經濟發展。 他們希望通過幾年的努力,到2010年,長治的產業結構最終調整目標是,煤、焦、鐵等所占比重明顯下降,銷售收入在全市工業經濟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75%下降到60%左右;煤化工、電力、醫藥、新材料、機械制造等產業比重明顯提高,銷售收入在全市工業經濟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25%左右上升到40%左右。 實實在在地以項目推進“三化” 長治把項目建設看成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以項目建設推進“三化”建設自然就成為今年長治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郭海亮說,我們就是要把發展落實到具體項目之中,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瞄準項目干、一切依據項目看,全力加快項目推進和建設步伐,以項目增實力,以項目調結構,以項目促開放,以項目變作風,以加快建成一批重點項目,引進一批外來項目,激活一批民間資本項目,加速推進工業新型化、城鎮特色化、農業產業化進程。 記者在長治采訪的幾天中,看了幾個區縣正在建設中的各種項目。在壺關縣新農村建設的樣本鎮——常平村里,當地的官員介紹說,依靠當地的煤資源和煉鋼廠,村里為全村每家每戶都蓋了小別墅,所有的學生實現免費義務教育,60歲以上的老人不管有沒有人養,都可以免費住進村里的養老院安度晚年。一家張姓的村民自豪地對記者說:“誰說只有城里人才能住別墅?我們的一點也不比他們差! 在潞城天脊潞安化工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甲醇項目建設工地上,郭海亮對記者說,像這樣的新型煤化工產業項目在長治有很多,他們今后還會花更大力氣在這些傳統產業的新型化上。 記者拿到的一份材料顯示,今年是長治的“項目推進年”,各種項目名目繁多,全市共確定投資千萬元以上“三化”項目368個,主要包括293個工業新型化和農業產業化項目、75個城鎮特色化項目,總投資約1526.7億元。這些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新增銷售收入1508億元,新增利稅216億元。 這些新項目有幾個特點,用杜善學的話來講就是:這些新項目建設趨于合理,大項目、新興產業項目逐步增多;農業產業化投入力度加大,特別是龍頭企業建設得到加強;更加注重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項目開工率較高,在建項目已占項目總量的57.1%,今年新開工業項目占項目總量的28.8%,兩項合計占到全部項目的85.9%。 “這表明,各區縣的項目推進工作是實實在在的,全市的‘三化’項目建設已經全面鋪開。”4月16日晚9點多,上午調研、下午聽匯報,晚餐后才有時間接受我們采訪的杜善學這樣說。 最大的障礙來自思想不夠開放及制度建設滯后 在長治采訪的幾天中,聽每個區縣的負責人在談及“三化”項目進展遇到的困難時,記者發現了一個共同的特點:這些困難主要集中在需要資金、土地及環保壓力方面。 當記者把推進“三化”最大的障礙是什么這個問題擺在市委書記和市長面前時,卻聽到了另一種說法。記者分別問的兩個人,但郭海亮和杜善學卻給出了同樣的答案:最大的障礙不是缺錢缺地,不是環保壓力,而在于人的觀念不夠解放,制度建設仍顯滯后。 “什么最難?人的觀念尤其是領導干部的觀念落后或者說管理思維跟不上形勢發展是最大的難題!惫A琳f,提出一個新的工作思路不難,它需要各級干部有相應的執行能力和水平的配合,這就并不容易。我們提出長治要實現“三化”,這對干部來講應該說是一個轉折,有些人口頭上說轉變觀念,但實際上,他的觀念并沒有轉變,還是停留在計劃經濟時的那一套上,比如缺乏新的服務思維。處理問題時與民主、依法、科學執政理念格格不入。 不過,郭海亮認為,“三化”是個系統工程,領導干部的轉變管理思維、轉變工作作風也需要一個過程。 “相關制度建設的滯后也是影響長治‘三化’發展最大的障礙之一。”杜善學說,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搞了這么長時間后,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越來越感覺到一些制度層面的建設需要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政府應該拿出相當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制度建設,這甚至應該成為某個階段或者一個時期的工作中心。 “缺乏制度就是缺乏規范,使我們經常勞神費心地解決一些具體事情。”杜善學說,相反,如果一些配套的制度建設能跟得上的話,很多麻煩事就會好辦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