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李西梧:都成了“旅游大省”為何不是“旅游大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3日 08:46 中國產經新聞
文/本報特約評論員 李西梧 “五一”黃金周到來,各地方都在熱火朝天地張羅著迎接蜂擁而至的游客。黃金周今年已進入第九個年頭,從每年盤點急劇飆升的數字看,旅游業在神州大地是一片躥紅,各省、市、自治區都紛紛宣布跨入了“旅游大省”的行列。既然各地都成了“旅游大省”,大家自然不懷疑中國必定是“旅游大國”邏輯推論了。 近日,世界經濟論壇(WEF)今年首度公布了全球觀光旅游競爭力報告,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中國則排到了第71位。國家的“謙虛”并不影響各地政府的沖動,似乎誰宣告自己是“旅游大省”晚了,滾滾財源就會立即流到別的省去。 要成為“旅游大省”,必須要有硬指標來支撐。覽閱各省認為自己業已具備“旅游大省”身份的指標,集中體現在幾個“大”字上:建設大投入、游客大增加、收入大提高、產業大發展。筆者不是旅游方面的專家,但要是從這幾個“大”字上來看,就連我這個門外漢也覺得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說投入。毋庸置疑,我國旅游業已進入高投入的時代,一般來講,高投入意味著旅游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接待水平更高、旅游服務更加豐富。但從一些省的高投入上看,硬件是舊貌換新顏了,可軟件沒有改善,服務質量的提高遠遠滯后。還有不少巨額資金投到人造景觀上,最近披露的河南新鄭花3億元建造的“華夏第一龍”就廣受批評。 其次說游客增加。近年來,各旅游地游客不斷增加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否增加到各地所公布的驚人數字,則有待考證。去年十一黃金周剛過,鄭州市就公布了共接待了541.04萬人次的數字,此數字竟然與上海和杭州大致相當,遠高于比鄰的旅游名城洛陽。有趣的是,沒過2天,有關權威機構發布的“2006年度十一黃金周最具人氣指數城市”排名顯示,鄭州遠落后于洛陽,更無法與上海、杭州比。一位資深的旅游專家指出問題的癥結:“其實,很多景點根本沒有統計人數,直接把上年的數字乘以一定的增長率,就得出了今年的統計結果。” 再次說收入提高。游客人數的增加必然伴隨收入的大幅度提高,這是盤點旅游業績的關鍵數字,也是許多地方作為跨入“旅游大省”的重要依據。山東省去年以旅游收入超8000億大關,宣布成為“旅游大省”。但這些數字到底按什么口徑統計上來的,則是語焉不詳。去年10月8日,河南省假日辦就對外公布“2006十一黃金周共實現收入68億元,綜合效益326億元。”短短兩天,全省收入數字便匯總完畢,堪稱奇跡。有關人士稱,我國旅游收入統計不僅存在組成部門之間的重復,也存在客源地與目的地之間的重復計算,還存在著很大成分的估算。所以,要得到收入大幅度提高的數字并非難事。 最后說產業發展。長期以來,旅游業被看作是一個強關聯性的產業,具有“一業旺、百業興”的帶動作用。許多旅游學者認為,這個說法其實是嚴重的誤導。旅游業是終極服務業,是由眾多相關部門組成的“產業聯合體”,這點不假。但旅游業幾乎不存在為哪個部門提供裝備和生產資料的功能,外部影響力較弱,對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很難體現。我國許多旅游城市,并非就能成為工業大市。所謂“百業興”,也就帶動一些第三產業罷了。 黨中央強調要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從這么多“旅游大省”的迫不及待宣告中,不知“大”里有多少“好”的成分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