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老友遠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 21:35 中國經營報
2007年4月25日莫斯科時間16∶55分,圣處女公墓的一捧黃土落下,一位76歲老人的葬禮,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視。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葉利欽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段旅程里備享光榮。而遠在萬里的中國朋友們也不會忘記他為中俄友好關系的確立和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葉利欽所奠基的中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對于中俄雙方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無論外界怎么評價他,我認為我們中國人應當懷念與尊重這位對中俄關系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老人。”對于葉利欽的逝世,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俄羅斯綜合研究專家王酈久感慨道。 的確,從結果上看,中俄兩國之所以能突破歷史遺留問題與意識形態問題的隔閡,實現從睦鄰友好到建設性伙伴關系,再到戰略協作伙伴的外交關系三級跳,葉利欽的努力功不可沒,說他是中國的朋友名至實歸。 但是,正如我們每個人交朋友一樣,人與人相互之間形成理解互信的朋友關系是需要過程與時間的,葉利欽也不例外。 從相互冷淡到相互信任,在我們與這位以“硬漢”著稱的俄國老人交往的過程中,戲劇性的變化貫穿始終。 1992年,被西方譽為“民主斗士”的葉利欽在執政初期,為了迅速擺脫因為社會轉型帶來的國內危機,奉行的是親西方的“一邊倒”政策,對與中國的關系葉利欽并不是十分看重。那時候的中俄關系可以說是冷漠甚至停滯的。 但是很快,葉利欽嘗到了自己種下的苦果。當時的俄羅斯全面加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際政治經濟和安全體系,外交重點幾乎全部集中在西方大國身上。 然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94年2月1日發布的簡報,1992年俄羅斯獲得的西方財政援助共150億美元,其中125億美元是由西方政府提供的出口信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10億美元,而西方政府給予的援助只有15億美元。這點兒錢對于偌大而且又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的俄羅斯,實在是杯水車薪,很難起到什么作用。渴望盡快得到援助的俄羅斯先是心急如焚,繼而開始失望……” 在失望過后,葉利欽開始逐漸地清醒。1992年底,葉利欽以俄羅斯國家元首的身份第一次來到北京。在訪問期間,葉利欽與楊尚昆主席簽署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相互關系的聯合聲明》。 隨著葉利欽這次訪華,中俄關系走上了第一個新臺階。 很快葉利欽發現,對于中國這種友好的善意換來的是豐厚的回報。1993年,中俄之間的貿易總額近78億美元,是兩國貿易史上的最高紀錄。而對于西方同盟們的依賴,在經濟上并沒有使得俄羅斯振作起來,相反隨著北約的逐步東擴,俄羅斯的生存空間正在受到“擠壓”。 于是,原本都看向西方的俄羅斯雙頭鷹將一頭慢慢轉向了東方。 1994年1月,葉利欽讓來華訪問的外長科濟列夫將一封親筆信轉交給江澤民主席。在這封信中,葉利欽建議中俄兩國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建設性伙伴關系”。 1994年9月,江澤民主席正式對俄羅斯進行友好訪問,與葉利欽總統簽署了《中俄聯合聲明》。《中俄聯合聲明》不僅正式宣布兩國要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建設性伙伴關系”,還從政治關系、經貿和科技關系、軍事政治關系和國際關系等四個方面詳細地規定了中俄兩國應當積極采取的步驟。中俄關系又上了第二個新臺階。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隨著北約東擴步伐加快、民族分裂勢力逐漸猖獗,為了維護彼此根本利益,中俄這兩個鄰居也越走越近。 1996年4月,葉利欽出訪中國。在廣泛交換意見的基礎之上,兩國首腦簽署的《中俄聯合聲明》宣布,雙方“決定發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與“建設性伙伴關系”相比,“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起點更高并以雙方的長遠戰略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從而大大提高了兩國合作的水平。 至此,中俄關系登上了第三個新臺階。而葉利欽本人也在積極推動中俄關系的發展中變成了中國的朋友。 中國經營報記者:宋明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