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和諧融合帶來快速發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 02:09 中華工商時報
———訪九江市政協副主席、九江職業大學校長盧志鵬 2006年4月30日,原九江師范學校成建制并入原九江職業大學,新的九江職業大學成立。短短一年間,九江職業大學各項工作整體推進,在校生6000余人創歷史記錄,總投資8000萬元的系列校建工程全面啟動,學校實現了快速融合、和諧發展。九江市主要領導來校調研時以“有大氣、有銳氣、有生氣、有朝氣”和“意想不到的變化”評價學校,全校師生員工更感受著學校變化帶來的精神激勵,九江職業大學的歷史進程寫下了光輝一頁。 然而一年多以前,無論是辦學歷史已有百年的原九江師范學校,還是1985年創立、以工科為主的原九江職業大學,都或因辦學層次不高、或因錯過了發展良機等主客觀原因,面臨著規模小、底子薄、基礎條件差、發展后勁不足等重重困擾。談及新九江職業大學一年來的變化,九江市政協副主席、九江職業大學校長盧志鵬告訴記者,學校開局良好,除了省市有關方面的高屋建瓴、全力支持外,學校的穩步改革、和諧發展、優勢整合、大氣定位也是重要因素。 九江職業大學合并前,兩校歷史文化背景顯著不同,辦學模式迥異,如何避免重組出現國內高校常見的“合并綜合癥”是個重要課題。重組后,學校通過確立“博學多能、厚德篤行”的新校訓和“技師培養基地、教師成長搖籃”的新定位等,逐步整合了兩校校園文化,建立和豐富了校園文化的新內涵。同時,新的領導班子注重在漸進中進行制度創新,先大穩定、小調整,經過歷時3個月“加速融合、共謀發展”的大討論后,攪動了思想,統一了前進的步伐,學校才相繼出臺了包括人事、校內津貼分配、教育教學管理、財務財產管理、效能建設等在內的近80項規章制度。“新制度在穩定中發揮出了創新效應”,盧志鵬說,“它體現了公平與效率,既拉近了學校與九江各兄弟院校的利益分配距離,也為學校教師隊伍的穩定、促進教職員工的責任意識、效率意識和對學校的認同感打下了牢固基礎。” 與此同時,九江職業大學大力推行“和諧工程”建設,快速融合的步伐走得更加穩健。盧志鵬介紹,在對待學生的層面上,學校響亮地承諾,“從關心學生的每一堂課、每一餐飯、每一瓶水入手”,“不讓一個因家庭貧困而交不起學費的學生輟學”;在對待教職工的層面上,學校關心每一位教職工的切身利益,時時處處事事體現教職工的主人翁地位。“細處體現精神”,以人為本的“和諧工程”使學校凝聚了人心,積聚了人氣,增強了發展的活力。 而另一方面,盧志鵬認為,與合并的挑戰相比,兩校合并的優勢其實也非常明顯:原九江職業大學是九江市惟一一所市屬高校,也是江西省惟一一所以“大學”命名的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在工科、經貿、外語等職業教育領域已形成一定基礎;原九江師范學校在贛北一度聲譽卓著,堪稱師范教育的典范。如果能有效地整合兩校優勢資源,發揮學科優勢和規模效益,在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連通的辦學體制優勢上做足文章,找準定位,特色辦學,在中國職業教育方興未艾、九江市正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新的九江職業大學完全可以快速地走向跨越式發展之路。 為此,以“步入新起點、迎接新挑戰、開創新歷程、實現新跨越”的四新發展思路為指導,九江職業大學將發展目標大氣地定位為“技師培養基地、教師成長搖籃”,計劃在3至5年內實現在校生1.5萬人的發展規模,勵志打造九江職業教育旗艦,進而使學校成為在江西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的優秀高等職業院校。圍繞這一目標,一年來,在硬件設施方面,綜合大樓、學生公寓、塑膠運動場等已同時開工建設;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學校實施“青藍工程”,正著力建設一支優秀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在學科建設上,學校立足為九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增設了外語小語種、物流、茶藝、社區管理等特色專業,強化了師范教育品牌,加強了工科、經管等優勢專業,進一步形成了自身風格。同時,學校大力完善了實驗基地和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質…… “九江職業大學正越來越顯示出她的魅力”,采訪盧志鵬時,他指著窗外春意盎然的校園和即將竣工的15層綜合大樓對記者說,“學校的硬件和軟件在齊頭并進,三五年后再來,九江職業大學肯定更會令人刮目相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