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亞洲金融危機十年祭 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 22:32 北京商報
10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讓我們體會到了經濟泡沫破滅后的恐怖。雖然這10年中亞洲各國都進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特別是中國在入世過渡期后,經濟環境進一步改善。但近幾年中國經濟結構單一的問題日益明顯,國家持續的宏觀調控效果難見。 當中國這個承載著“世界工廠”的巨輪不斷提速時,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巨輪安全地靠岸。 前車之鑒:中國金融改革仍需提速 “目前40多萬億元的金融資產中,2萬億元的保險資金,1萬億元的證券資金,其余都是銀行資產,在這樣的金融結構下風險很大,一旦銀行出現問題,整個金融業將面臨很大問題。”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曾這樣表述。 作為保監會的主席吳定富此言本意是為了要促動保險業的發展,但從他的話中不難看出銀行業在整個金融體系中過度集中的狀況。 泰國在爆發金融危機之前也曾經存在金融系統過度銀行化的狀況,企業融資渠道單一,而在金融系統中少數大型銀行長期居壟斷地位,使國內銀行缺乏競爭動力和風險意識,企業信貸過度。并且脆弱的泰國銀行在金融危機到來時沒能支持國民經濟渡過難關,反而因蜂擁的擠兌而紛紛倒閉,而銀行的關門又直接致使泰國整個金融體系的坍塌瓦解。 金融危機過后,泰國政府吸取教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推動金融系統中銀行業的改革,主要的措施有對銀行不良資產進行剝離出售,根據不同情況采取關閉、國有化、購并和政府注資等不同的重組方式,放寬外資銀行擁有本國銀行股份的比例,鼓勵外資銀行與本國銀行合資、合并等。 反觀中國銀行業的改革從剝離不良貸款,財政注資,引入戰略投資者,到引入競爭逐步放開對外資銀行的限制等等,其在手法和步驟上與泰國存在相似性。 鑒于銀行在整個金融體系中的中流砥柱的位置,銀行業改革的成敗可謂關乎整個國民經濟的安康。 中國是否會因為銀行業發生問題而引發整個金融系統的問題呢?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則直接表示了否定:“中國不可能發生金融危機,中國的銀行是國家信用擔保的,除非是政治和社會危機,否則不可能。” 事實也是如此,亞洲金融危機后,有人很慶幸中國的銀行是國有的,否則不良貸款的比例這么高,怎能不發生擠兌風險呢? 不過這種慶幸的日子不會太久,《金融機構破產條例》如在今年出臺,那么銀行靠著國家信用提供隱性擔保的日子恐怕將一去不回。 迫在眉睫:中國經濟面臨過剩危機 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看來,中國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大,但仍有著爆發危機的潛在可能性,余永定認為,目前中國所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是“兩個過剩”——流動性過剩和產能過剩。 談到流動性過剩不能不說現在國內的資產泡沫問題,一個是股市泡沫,一個是房地產價格泡沫。 從2005年開始的一波牛市到現在已將深指推高到了萬點的位置,滬指也站上了3500點的高位,但目前為止,沒有人能預測這一輪股市會上漲到何時。 “以前我們看多,現在也不敢看空。”摩根大通證券亞洲小企業研究主管唐志剛對記者稱:“股價高企是新興市場的普遍現象。” 中國大中城市房價的飆升更是有目共睹,雖然這幾年國家對房地產業的調控不遺余力,但房價仍在一路攀升,雖然房價并不單純是一個經濟問題,但其或多或少是一個經濟問題的指示燈。 國內產能過剩的問題感受最深的莫過于發改委系統,早在2005年國家發改委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就曾預言2007年中國將面臨產能過剩。 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產能過剩主要存在兩個領域:一是多出現在資本密集型的重化工業,二是政府投資或政府主導下的投資占相當比重。 這也是為什么從前年年底開始國家發改委興師動眾地開始了對11個領域的產業調整,并頒發了《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一方面產能過剩,一方面內需不足,大量生產出的產品只好出口,而大量出口又帶來了大規模的貿易摩擦,顯然這種矛盾的增長方式是不可持續的。 楊雪婷/文 王曉瑩/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