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華貿易戰不見硝煙 強調通過對話解決糾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 08:49 保監會網站
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日前就是否準備與美國一起將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問題訴諸世貿組織解決爭端作出最新表態稱,盡管中國政府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但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狀況仍是“不完整和不均衡的”,一旦歐盟認為“中國未能認真負起責任”,歐盟“不排除在世貿組織采取單獨或聯合行動的可能”。在緊握“世貿牌”同時,歐委會近兩日又先后出臺了“市場準入新戰略”和“非食品類消費品快速警報系統年報”,歐盟近期的一系列動作似乎預示著其對華貿易政策的新走向。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無疑是歐盟對華貿易政策的首要目標。歐委會4月18日推出的“市場準入新戰略”的目標是,采取更為強硬和有效的措施,加強成員國、一線企業和歐盟派出機構的合作,解決歐盟企業進入第三國市場準入問題,重點消除新興市場的非關稅壁壘。作為歐盟近10年來對市場準入戰略做出的首次重大調整,“市場準入新戰略”計劃在中國、印度和巴西等“優先針對目標”建立“市場準入小組”,集中力量實地跟蹤收集目標國家的貿易壁壘,特別是非關稅貿易壁壘的信息。同時,為了“確保歐盟企業公平地進入第三國市場”,歐盟將首先通過“對話和磋商解決貿易糾紛”,但如果對話不能奏效,歐盟也不排除將有關問題提交世貿組織仲裁等做法。利用歐盟在環保和安全方面的“高門檻”,緩解外來商品對本地企業造成的沖擊,是歐盟對華貿易戰略的另一面。歐委會4月19日公布的“非食品類消費品快速警報系統年報”顯示,在該系統2006年認定的1051種“危險產品”中,涉及中國出口產品440種,比例高達48%。被歐盟認為有“損傷、漏電、起火、窒息和化學風險”等安全隱患的中國出口產品主要是玩具、電動產品和照明設備,其中國產“迷你摩托車”因“有嚴重設計和生產缺陷”遭到了“嚴重安全警告”,被禁止在歐盟市場上銷售。歐盟對如此之多的中國出口產品被認定為“危險產品”的解釋是,“歐盟從中國進口的產品數量龐大”,按照這一邏輯推斷,2006年中國已首次超過美國成為歐盟第一大供貨國,未來因安全和環保等“綠色壁壘”被擋在歐盟市場外的中國產品將越來越多。與美國動輒高喊貿易制裁的“咄咄逼人”對華貿易戰略不同,歐盟始終強調首先通過對話解決貿易糾紛,但這并不意味著歐盟在對華貿易的“戰場”上“心慈手軟”。歐盟去年10月出臺的對華貿易政策文件中明確指出,歐盟將不惜使用世貿糾紛解決體系,通過反傾銷和反補貼等貿易保護措施“確保中歐間公平的貿易環境”。僅2006年一年,歐盟就對中國企業發起了127起反傾銷調查,成為全球對華反傾銷調查最頻繁的地區。對歐盟而言,成功的對華貿易戰略不是看“誰叫喊的聲音更大”,而是看誰更能在對華貿易中獲利,所以萬萬不能小看歐盟發動的這場似乎不見“硝煙”的對華貿易戰。[][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