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學者稱上半年我國經濟仍將處于高位運行態勢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 09:03 中國經濟時報
“京都論壇暨中國宏觀經濟與企業發展戰略春季高峰會”召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副主任張玉臺出席并致辭 記者李希瓊報道 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第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后,今年我國經濟走勢如何成為各方關注焦點。“上半年我國經濟將處于高位運行態勢”,這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副主任張玉臺4月21日在“京都論壇暨中國宏觀經濟與企業發展戰略春季高峰會”開幕式上發表的觀點。 張玉臺認為,在消費活躍、出口和投資趨穩情況下,預計上半年GDP增長10.5%左右。作出上述判斷的主要依據是:第一,消費、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逐步增強。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9%,消費結構升級更趨活躍;外貿出口增長27.8%。國內和出口訂單預期指數均達歷史最高水平。 第二,經濟短周期下行態勢上半年還不會出現。今年經濟增長有小幅回調態勢,但可能下半年出現。當前我國經濟仍處于中長周期上升階段,發展空間還在擴大。從全年看,經濟短期下行因素尚不足以改變經濟快速增長態勢,但有利于經濟趨穩。 第三,結構性矛盾有所緩解。今年以來,煤電油運緊張狀況基本緩解,鋼鐵、有色、化工、水泥等重化工原材料供應比較充足,糧食產量持續增長,生產資料價格漲幅回落。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4.1%。 第四,投資增速高位回落,中西部地區投資較快增長。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7%,增速回落4個百分點。東、中、西部地區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4%、35.8%和26.8%,中、西部地區占全國投資比重提高1.6和0.2個百分點。 第五,世界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國際油價回落、全球金融條件良好有助于減輕美國住房市場調整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并緩解通貨膨脹壓力。IMF最新預測,2007年全球經濟增長4.9%,有望實現60年代以來最繁榮的連續5年增長期。 在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張玉臺歸納為五個方面。 一是消費增長潛力有待挖掘,消費結構升級的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當前我國勞動者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偏低,若適度增加勞動者報酬比例,將有利于擴大消費需求;通過調節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會擴大消費需求;通過調整政府支出結構,增加公共服務和公共消費支出,將有利于拉動全社會消費增長。 消費結構升級、消費需求擴大對投資將形成強烈拉動。居民購車購房等家庭消費日趨活躍,拉動房地產、汽車、電子通訊等多個產業快速增長,進而帶動鋼鐵、有色、石化、水泥等重化工業和能源、運輸等基礎產業發展,推動大規模城市建設,但有可能激化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 二是資金流動性過剩繼續存在,股市風險對經濟運行的擾動可能加大。當前貨幣供應量增長較快,流通中貨幣數量偏大、增長偏快還在發展。資金流動性過剩對實體經濟將產生擴張性影響,加大通貨膨脹壓力。當前存貸利差較大,刺激商業銀行積極放貸,特別是中長期貸款增幅一直較高,容易引發固定資產投資膨脹。 資金流動性過剩對虛擬經濟,特別是對股市健康發展存在較大威脅。近幾個月來,消費物價水平呈上升態勢,加上利息稅,實際存款利率已為負值,這導致社會資金成本偏低,金融產品需求旺盛,容易引起資產價格過度上漲。2006年3季度以來,股市行情迅速上漲,既可減輕資金流動性過剩壓力,同時也積聚了一定的市場風險。 引人注目的是,烏茲別克斯坦政府2005年大幅度提高了石油、天然氣和貴重金屬的資源稅后,又在2006年底公布的新“礦產資源稅”(2007年1月1日起生效)中大幅降低了油氣資源使用稅,如天然氣資源稅從58%降至30%,石油從35%降至20%,凝析油從32%降至20%。與此同時,烏政府還大幅度降低了石油制品的消費稅,如汽油的消費稅從45%降至28%,柴油從40%降至25%,航空煤油從20%降至8%。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研究員孫壯志認為,對資源課以重稅并不是任何時候都可行,應結合具體國情考量。 此外,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普遍對土地礦產資源征收權益金,美國的石油權益金達到石油價格的15%-20%,俄羅斯的石油權益金采取級差式方式征收,超過一定價格的收益,國家按90%征收權益金。 從各國實踐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護環境成為各國設置資源稅的最主要目標。德國曾是歐洲最大的煤礦生產國,同時是世界第四大鉀肥出口國,德國經濟從煤礦和鉀鹽礦得到不少好處,但礦產開發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萊茵河曾經臭不可聞。朱偉革介紹:“德國煤炭資源豐富,但開采成本太高,政府給煤礦工人提供巨額補貼,讓其逐步過渡,最后關閉煤礦。”今后德國對資源的需求將主要依靠進口。 國外資源征稅的啟示 我國資源稅自1984年開征,當初設立是為了調節級差收入,“雖然幾經調整,但還是比較粗線條的一個稅種。”孫鋼說。 綜合本報記者采訪的專家意見,他們認為我國的資源稅有三大缺憾:一是覆蓋面太窄,我國僅對7種礦產品征收資源稅,而俄羅斯、法國、瑞典等國將土地、森林、草原、灘涂、海洋和淡水等自然資源也列入資源稅征收范圍。在中國,廉價的土地礦產資源成了少數壟斷集團的大餐,由此引發行業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經濟學家樊綱曾指出,我們搞現代化為什么有這么多人去搞礦業,搞房地產?因為誰拿著土地和資源意味著誰就拿到一塊財富了,“治理暴利非重稅不可”。 二是稅制不合理,以“銷”計稅或以“用”計稅的依據,加之資源稅歸地方政府,助長了對資源的濫采。按現行匯率測算,我國的單位資源產出僅相當于美國的1/10和日本的1/20。以煤炭為例,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資源回收率能達到80%左右,每挖1噸煤消耗1.2噸-1.3噸資源。而《2007中國能源發展報告》指出,中國煤炭資源回采率平均30%。占煤礦總數約30%的鄉鎮煤礦回采率平均只有10%-15%,這意味著每挖1噸煤要消耗5噸-20噸資源。據統計,中國在1980-2000年的20年間,浪費煤炭資源280億噸。 三是稅率較低,我國征收資源稅目的是調節從事資源開發企業由于資源本身的優劣和地理位置差異而形成的級差收入,屬于礦產資源占用稅的性質,相對于國外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補償費征收率10%至16%的標準,我國資源稅率處于絕對低位,其中最低之列新疆的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補償費,其征收率僅為1%。北京工商大學教授謝志華告訴本報記者,不少外商熱衷于到中國采礦,或者入股我國的礦業企業,“國外投資商以極低的成本,享受著我國低價資源帶來的極大收益”。 此外,中東、歐美等國為避免石油企業暴富,都有暴利稅或溢價分成。如海灣石油大國沙特阿拉伯,石油企業除繳納特許經營稅,國家同時享有溢價分成。而我國石油企業的資源溢價都被當作企業的利潤處理,中國石油國企的年均國有資本增值率不到2%,但凈利潤增長率卻高達100%以上,石油資源溢價成了外國投資者的利潤分紅。對此,樊綱認為,中國目前需要適當提高資源稅稅率,明確資源溢價的歸屬。明確資源產權,實行資源開采特許拍賣制度,這是資源稅改革的基本方向。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