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圖文]護眼燈未必護眼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1日 06:48 中國質量新聞網
人們常說,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自己最珍貴的東西。眼睛的確是人體最重要、最精巧的器官之一。人類的知識信息有80%是通過視覺器官獲得的,保護眼睛對于那些處于成長階段的兒童和青少年來說,尤為重要。 據統計,我國中小學生近視發病率高達70%至80%,在全世界的排名已上升至第二位,僅次于近視大國日本。而且這種趨勢還在逐年上升。有人從中悟出商機,于是,一種被商家稱為無頻閃的護眼燈便應運而生,一度出現銷售火爆現象。那么,這種在廣告中稱“保護眼睛、預防近視”的護眼燈到底功效怎樣呢?
商場用于檢測護眼燈的陀螺。 ■ 消費者:真能預防近視嗎 不久前,家住北京朝陽區的汪女士花240元給讀小學五年級的女兒買了一盞護眼燈,淘汰了原來那盞普通臺燈。可半個多學期后,孩子總說眼睛不舒服,而且視力大為下降。汪女士帶女兒去了醫院,醫生說,由于孩子的眼睛持續受到護眼燈的強光刺激,患上了假性近視,需要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汪女士不禁質疑:“不是說護眼燈可以預防近視嗎?怎樣孩子視力反倒下降了呢?” 無獨有偶。記者的鄰居、高一學生小林說,兩年前父母就給他購買了一盞護眼燈,兩年來他一直在護眼燈下學習。他覺得護眼燈比一般臺燈亮許多,并且燈光“沒那么刺眼”,但根本預防不了近視。小林指著鼻梁上的眼鏡告訴記者:“這是今年3月份戴上的。”另有一些家長也反映,他們也不覺得護眼燈有非常明顯的效果,除了比一般臺燈亮一點外,沒有感到有預防近視的功效。 記者調查 ■ 商家大打概念牌 4月4日,記者在北京萬客隆超市酒仙橋店看到,在僅僅5平方米的燈具銷售區域,護眼燈占據了大半江山。護眼燈品牌眾多而且價格差距較大。萬客隆的護眼燈有五六種,每個牌子都推出了不同價位的產品,價格從每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而在北京四元橋燈具市場,凡經營臺燈的店鋪都聲稱自己有護眼燈出售,最便宜的價格僅20多元。 對于護眼燈為何能護眼,北京四元橋燈具市場售貨小姐告訴記者:“這些護眼燈對熒光燈進行了徹底改造,亮度穩定,無頻閃,可以保護視力,預防近視。”至于價格為何相差懸殊,售貨員解釋說:“當然是價格越高質量越好啊,用的時間也會長一些。” 記者發現,在功能描述上,幾乎所有的護眼燈生產和銷售商都大打“無頻閃”牌。很多產品說明書和外包裝上都標有醒目的“無頻閃”、“自然光”、“預防近視”等字樣。某品牌護眼燈的說明書上這樣寫道:“燈光的頻閃容易引起眼睛疲勞,久而久之,容易造成眼睛近視。”另一品牌護眼燈在包裝盒上稱,這種燈采用高科技直流技術,新的電信號來驅動熒光燈管發光,這時熒光燈便不會出現頻閃現象,可保護眼睛,預防近視。但記者在其產品包裝里并未找到任何政府相關部門出具的能夠證明護眼燈“無頻閃”、“保護視力”的檢測報告。 這些誘人的宣傳讓不少消費者為之心動,前來購買護眼燈的顧客絡繹不絕。正在給孩子選購護眼燈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孩子上初三,每天晚上都要學習到很晚,別人都說,護眼燈不會閃,光線比較柔和,這就過來看看。至于能不能護眼,我心里也沒底,反正孩子需要,先買一款再說吧。” 另一位前來選購護眼燈的張女士說,自己常年從事文字工作,總得熬夜,所以想買個好點的保護眼睛的臺燈。“我也是第一次買護眼燈,不知道什么牌子好,所以準備買個最貴的。”她笑了笑說,“一分錢一分貨,只要對眼睛好就行了!” “對于護眼燈這個名稱,我們向來不承認有這么一個說法。”國家電光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副主任楊征告訴記者,市場上常見的直流無頻閃和高頻無頻閃兩種護眼燈,是一種概念炒作,有誤導消費者之嫌。 北京工業大學機電學院副院長李曉陽也表示,護眼燈與普通燈相比,頻閃仍是存在的,“所謂無頻閃只是商家炒作出來的一個概念,是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保護孩子視力的心理而制造的一個賣點。” ■ 陀螺測試不科學 在各大燈具市場里,記者看到,為了消除消費者對護眼燈的質疑,售貨員往往會拿出一只小陀螺來測試。在萬通新世界商城一個小攤前,看到記者對護眼燈感興趣,一位女老板隨即從旁邊掏出一個陀螺說:“護眼燈發的光是無頻閃的,可預防近視,不信可以用我們專用的測試陀螺測一下,和普通燈的區別一看便知。” 記者注意到,測試陀螺是黑色的,上面有一條條的白條紋,呈放射狀分布。陀螺的邊緣清晰地標注著:“在護眼燈下轉動顯示出均勻的圖案,可預防近視;在普通節能燈下則會出現不規則的圖案。”確實,在普通臺燈光線下旋轉時,陀螺上的不規則圖案清晰可見。而在護眼燈的光線下旋轉,條紋和底色就混在一起了。售貨老板還補充說,前兩年護眼燈賣得最火的時候,幾乎每臺護眼燈都配一個測試陀螺。看到記者表示懷疑,她說,“這種東西可是專家發明的,還猶豫什么啊!” 而在四元橋一家店里,自稱是某品牌護眼燈總代理的一位老板則說:“用陀螺做實驗來證明護眼燈‘護眼’的做法早已落伍了。現在拿十幾元的一個假護眼燈來做這個試驗,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用陀螺測試護眼燈是否護眼缺乏科學依據。”國家電光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副主任俞安琪介紹,這種測試陀螺在不同頻率的光線下旋轉,產生的視覺效果是不一樣的。根據陀螺上面的圖案或紋理的設計不同,有的陀螺的確可以檢測到光線是否為高頻光,但不能據此作為判斷是否護眼的依據。“陀螺只是一個近似的檢測高頻光的工具,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因為陀螺旋轉后出現的圖案不僅和光線有關,與陀螺本身的轉速和圖案設計都有關,所以這種簡單檢測是不科學的。” 專家觀點 ■ 高頻閃不等于無頻閃 據李曉陽介紹,所謂的護眼燈一般是由熒光燈和高頻電子整流器組合而成。它和我們所熟悉的節能燈的工作模式完全一致,基本工作原理就是把低頻閃提高至高頻閃。“頻閃是商家的說法,專業術語稱為光輸出波動,就是熒光燈在交流電的作用下而產生一亮一滅的變化,是光的不連續。頻閃達到每秒鐘一次兩次,就會給人造成很不舒服的感覺。而護眼燈使用了變頻電子整流器,加快這種閃爍速度,提高到每秒閃爍幾千次甚至幾萬次,閃爍的速度超過了人眼的神經反應速度,因此在這種燈光下學習、辦公,短時間內人們會覺得眼睛比較舒服,但長時間在護眼燈下看書,同樣會疲勞的。” “高頻閃絕對不等于無頻閃。”李曉陽說,現在商家都打著無頻閃的幌子,但是國家壓根就沒有制訂出無頻閃的標準,到底是要根本消除頻閃才能稱作無頻閃,還是光線到一定頻率后就可以稱為無頻閃,現在都沒有定論,所以不能將高頻閃和無頻閃劃等號。 楊征告訴記者,商家開發的高頻閃技術,僅僅是為提高熒光燈的發光效率,使其更適合小電流、高電壓的工作特點,但人眼對高頻閃的感知度幾乎為零,從這個意義上說,護眼燈護眼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 沒有臨床試驗 既然市場上銷售的護眼燈的工作原理是高頻閃,那么,從醫學上來看,這種光線是否真能達到宣傳材料上所說的可以保護眼睛、預防近視嗎? 據了解,隨著社會的發展,視光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也發展起來,該學科致力于通過融合眼科學與光學兩方面的知識來提高視力保健水平。對于現在有些護眼燈宣傳可以預防近視等功效的現象,北京同仁醫院主治醫師熊瑛表示,“從視光學理論上說,頻閃率越高越接近連續的光源,越接近自然光,但這種推測和想法都還是基于理論上的假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見到大樣本的人群試驗,因此無法證明護眼燈和保護視力、預防近視有著直接關系,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這種宣傳是不負責任的。”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主任醫師牛蘭俊介紹,就現在的醫院研究看,導致近視的因素是錯綜復雜的,用眼姿勢、衛生習慣、遺傳、營養因素等都與近視有關,過度用眼患近視的可能性較大。“不加強體育鍛煉,對視力也是有影響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無論使用什么燈看書學習,都不會對眼睛起到保護作用。” 牛蘭俊醫師還特別提到,有些護眼燈盡管不閃,但看起來非常亮,這樣也不利于保護眼睛。保護視力一定要從多方著手,不要過分迷信宣傳,正確的用眼習慣和良好的飲食是保證眼部健康的關鍵,比如,用眼頻繁的學生、依靠電腦工作的人,要多吃粗糧、多補充鋅元素等,在工作、學習、上網時,用眼時間超過1小時,就要停下來休息10分鐘左右。 ■ 標準亟待制訂 日前,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布了護眼臺燈質量抽查結果,在總共抽查的32種產品中,合格的只有7種,合格率21.9%。 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發布消費警示,目前市場上的保健護眼燈質量狀況令人擔憂。護眼燈具市場存在的問題有:品牌燈和雜牌燈共存,質量參差不齊,護眼水平差異較大;有的是選用劣質的元器件、零部件,燈具透光罩設計不合理和固定位置不當,不但起不到護眼作用,還會造成一定傷害。 “我國尚未制訂專門針對護眼燈的產品標準和檢測標準,這是造成市場混亂的直接原因。”中國照明學會主任高飛介紹,我國燈具執行的國家標準有《燈具一般安全要求與試驗》(GB7000.1)、《可移式通用燈具安全要求》(GB7000.11)和《電氣照明和類似設備的無線電騷擾特性的限值和測量方法》(GB17743)三個強制性標準。但這些標準僅僅是從產品安全性方面保證的,至于什么樣的燈才能達到護眼效果,護眼等級如何界定,現在并沒有一個科學依據。 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燈具申請3C認證科室工程師李維泉表示,護眼燈只是商家的一種叫法,并未申請專利。目前護眼燈的3C認證其實跟普通臺燈的認證標準是一樣的,只對臺燈進行整體安全認證,并沒有針對其功效進行過認證。 高飛建議,有關部門應加快制訂護眼燈的相關標準,不僅可以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利益,也有利于規范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警世箴言 剎住概念炒作這股歪風 □ 胡立彪 西方一些發達國家早在多年前已不再使用高頻電子熒光燈作為臺燈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種燈對人眼的危害要遠大于普通的白熾燈。然而在國內,一些高頻電子熒光燈生產和銷售企業卻還在這種燈上做文章,毫無科學根據地夸大其健康功能,推出“護眼燈”這樣的概念進行炒作,誤導消費,忽悠大眾。 像“護眼燈”這樣的概念炒作并非燈具市場獨有的現象,其他行業同樣存在。就目前的現狀看,企業玩概念炒作噱頭幾成風氣,已經到了泛濫的地步。不久前的“無煙鍋”事件便是概念炒作的典型案例。 為了推廣自己的產品或服務,企業打“概念營銷”牌本無可厚非,但許多企業在進行“概念營銷”時,過多追求的是“概念”的新奇、時尚、出彩,講究眼球效應,有的甚至生造、虛構、嫁接“概念”,從而忽視乃至違背了真實和誠實的原則,使“概念營銷”蛻變為“概念”炒作,有益的技巧墮落成忽悠人的伎倆。這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危害社會,而且也會給企業自身及整個行業的發展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要徹底剎住“概念”炒作這股歪風,完全指望企業自律自覺顯然是不行的,而要求廣大消費者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知識水平和維權意識以實現自我保護也不夠現實,關鍵是政府監管部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一方面要根據市場變化盡快建立和完善具有針對性的產品或服務標準,并真正負起責任來,加強市場監管;一方面要不斷創新監管思路和機制,探索有利于保護消費者利益和規范市場健康發展的新方法。目前正在家電行業開展的以第三方認證的方式將性能指標的測試值予以明示的家電性能認證工作,便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既有利于引導消費者進行理性消費,也可以有效抑制概念炒作之風,值得在其他行業推廣。 護眼燈亂炒概念誤導消費者 ● 護眼燈伴隨著青少年近視發病率高而走俏市場。而目前護眼燈質量良莠不齊,廣告語天花亂墜,不僅打出了無頻閃的概念牌,還宣稱其能保護視力、預防近視。 ● 專家指出,護眼燈的工作原理就是高頻閃,無頻閃只是商家的炒作。而高頻閃護眼燈不僅缺乏科學依據,也沒有臨床試驗證明。市場上常見的直流無頻閃和高頻無頻閃兩種護眼燈,是一種概念炒作,有誤導消費者之嫌。 ● 專家建議,應盡快制訂針對護眼燈的相關標準,這不僅會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利益,也有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中國質量報》 劉 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