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息預期愈發強烈 央行對利率匯率態度發生變化(2007-04-19 08:37:11)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 13:29 保監會網站
加息堪稱當今央行最強硬的工具,但也是調控通脹和抑制經濟過熱的“特效藥”。據透露,即將公布的數據將證實一季度經濟增長加快的趨勢,投資、CPI都明顯反彈。綜合官方表態以及部分專家的觀點,未來一段時間,利率工具可能會更頻繁地出現在貨幣政策中。種種跡象表明,人們對升息的預期越來越強烈。官方對于利率與匯率的態度正發生微妙的變化。一直以來,利率與匯率仿佛坐在蹺蹺板上,經濟過熱、投資反彈時就提利率,投資過低、順差太高就提匯率。政策天平努力在兩者間保持平衡點。現在,平衡點又滑向利率一端。3月18日加息后不久,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在4月3日對東盟各國財長和央行官員發表講話時表示,升息將能有效地減少不受歡迎的投機性資金流入亞洲,有助于擠壓資產價格泡沫。這一表態被部分市場人士看成是年內將再次加息的強烈信號。可是就在年初,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易綱等還表示“央行對資產價格的上漲只有關注而已”,“央行不以資產價格作為政策依據”。分析人士認為央行可能正修正對于利率與資產價格關系的看法。這背后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即央行對于中美利差限制的“解禁”。匯改后的一年多時間里,央行通過保證3%的中美利差抵御熱錢流入,低利率成為人民幣穩步升值的“保護神”。然而,美國在2006年8月8日暫停加息,3%的利差無法再保住。更重要的是,央行已意識到,以低利率抗擊熱錢是“南轅北轍”。原因包括:熱錢不會乖乖躺在銀行賬戶上生息,而是涌向高收益的樓市和股市;另一方面,低利率不僅適用于國外投機者,也打擊了國內的儲蓄資金,存款開始向股市分流,推高資產價格,而滾燙的資本市場又吸引更多的熱錢進入。一季度賬面上有733億美元“不明來源外匯”流入。因此,利率政策對于資產價格膨脹是有責任的,也不應該是“無為而治”的。今年以來,央行有意識地提高央票利率就是一個明證。從市場的角度看,加息周期應該、甚至可能已經降臨。從去年4月底開始,不到一年時間里央行三次加息,有分析人士質疑,難道這還不是加息周期嗎?央行對利率工具的態度轉變,根本原因還是為了治理流動性,以及保持經濟健康運行。今年以來,投資明顯反彈,一季度新增貸款更是接近全年目標的一半。而且,從去年底開始,CPI數據脫離兩年來的低谷,上升到3%的警戒線附近,據傳3月已經“逾線”。而通貨膨脹上升是任何國家央行加息的最大理由。問題是通貨膨脹走高是否形成趨勢。3月底,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表示,糧價上漲成為影響未來物價的重要因素。此外,在CPI連續兩年低位運行的同時,M2卻保持16%以上的高增長,貨幣供應量持續大幅增長,早晚都要反映到物價的上升中。從政策角度看,更加有理由動用利率工具。2005年至今,以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減CPI計算的實際利率,從去年底開始為負。國泰君安固定收益分析師林朝暉認為,在流動性過剩情況下,利率走低是正常的,因為資金供給多;但央行始終站在需求層面來調節,所以哪怕資金再過剩,只要總需求(投資信貸)擴張太快,央行也應該加息的,而且要引導整體社會融資成本提高。在流動性過剩與經濟趨熱的雙重因素下,相信下次加息并不遙遠。[][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