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不可繞過的兩大問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 08:29 保監會網站
醫療改革已有經年,6套改革方案備極周詳,但為什么不見醫藥分開和擴大開放這兩項重要內容的報道?在各方熱催之下,據說國家有關部委已設計了6套醫療改革方案。思路備極周詳,甚至美國如何、英國如何、德國如何,也都有詳盡對比和討論。我等雖然沒見到方案全文,但通過媒介鋪天蓋地的報道,已大致了解了相關信息。不同的方案都要求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衛生服務體系、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堅持體制創新等等,這是很鼓舞人的。但缺憾是,獨獨見不到醫藥分開和擴大開放這兩項重要內容的報道。先說醫藥分開。近些年藥價連年暴漲,有目共睹。中國社科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說,原來兩塊多錢買幾百片的藥,現在幾十塊錢只能買7片。窮人怎能負擔得起?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醫藥不分。目前情況是,85%的藥品是醫院賣出去的。醫院在賣藥時,按政策規定在進價基礎上再加價15%,有的醫院加得更多,賣藥收入占到醫院總收入的40%~50%。在利益驅動之下,醫院與藥企互相勾結,放膽大開高價藥,患者一頭霧水,又不敢不買,有如陷入黑幕之中。醫藥分開的建議,正是針對這種情況提出來的。實行醫藥分開,割斷醫院和藥品之間的直接利益關系,天然地使醫生站在患者一邊,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藥價虛高問題。北京一家大醫院的副院長說,醫藥分開是全球醫藥領域的基本趨勢。實行醫藥分開,會給醫院減少很多麻煩。首先是藥品采購和銷售環節的種種腐敗,讓醫院頭痛不已;其次大醫院每年采購藥品占用好幾個億資金,對醫院經營十分不利;再有就是患者用藥出了問題,盡管有些不是醫院的責任,也都找醫院算賬。至于藥店,對醫藥分開十分企盼,不言自明。但是,有關方面負責人說,醫藥分開通常是歐美發達國家采用的制度,我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政府對醫院投資不足,如果把藥品從醫院拿走,醫院豈不要垮臺?此話不盡然。印度經濟發展水平比我們低,也比我們窮。中國工業規模至少是印度的4倍,GDP則是印度的兩倍多。但印度實現了醫院和藥店完全分開。《人民日報》駐印度記者陳繼輝近日報道說,印度患者都能買到低價藥,一個重要原因,是印度實施了醫藥分開,促使醫院與藥企、藥商展開了市場角力,絕沒有醫、藥勾結起來共同搜刮患者腰包的事。在印度,同類藥品大約是中國藥價的一半或三分之一。醫生開出處方之后,患者可以在任意一家藥店購買藥品。處方中只規定藥物種類,不會強制規定某一種藥物品牌,藥企無法通過醫生控制患者。藥企要想賺錢,惟一途徑就是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降價。由于實行醫藥分開,藥便宜了,醫生診療費就可以適當提高。這樣,既肯定了醫生的價值,也提高了醫院收入。近年來,我國對醫療投入不斷加大。在這種形勢下,為什么不積極探索醫藥分開呢?去年以來,南京、武漢一些醫院在嘗試醫藥分開,我們期待著國家衛生部門的支持和鼓勵。再說擴大開放。經濟學家周其仁說,早在2000年,就傳出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要在北京開長庚醫院的消息。長庚醫院在臺灣經營得十分成功,每年提供的醫療服務占全臺灣總量的五分之一,服務質量也是有口皆碑。可是6年過去了,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其中原因撲朔迷離,反正長庚沒有入戶北京。長庚沒進來,其他著名醫療機構也沒進來多少。其實,不少外國醫療機構都想與我國進行合作,包括一些教會醫院。協和醫院本來也是教會醫院,不但治國人的病,救國人的命,而且還培養出許多國手級大夫。經過選擇,引進一些醫院救一救醫療燃眉之急,有什么危險呢?不是有微軟中國、惠普中國嗎?北京一家醫院的大夫說:“有的人害怕新醫院來了,把老醫院的大夫挖走。”不知是真是假。但外資銀行進來了就不挖人嗎?今天,在諸多官方招待所旁邊,許多市場化餐館不斷破土而出,難道那些招待所就不怕競爭嗎?原因是,新餐館開業,無需得到招待所或其主管部門審批。但新醫院誕生,卻需要衛生主管部門審批,而諸多國有醫院是和衛生主管部門連為一體的,這是不是“抑制競爭”的原因所在呢?周其仁驚呼:“醫療服務是開放最差的部門!”一直要求“堅持體制創新”的衛生部門聽了,不知有何感想。[][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