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榮譽”買賣何以成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3日 07:13 中國質量新聞網
正是由于某些合法機構參與了“榮譽”交易,甚至可以說是開了亂評比、亂收費的先河,才促成了這個市場,并以其對“榮譽”生產的權威性和操控性使這個市場帶有了明顯的賣方性質。 近日,上海和南通藥監部門共同查獲了一起特大藥品造假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案件當事者南通申美精細化工品有限公司并非一個作坊式的地下加工窩點,而是江蘇省政府批準成立的中外合資(臺資)企業。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家專門造假的企業竟然連續數年被某資信評估機構評為“AA級信用企業”。 這樣的事情,說是意想不到,其實早該想到,而且已經見到。在近幾天廣受關注的“無煙鍋事件”中,“鍋王胡師傅”的例證就在眼前。涉嫌虛假宣傳的“胡師傅”承認,其對外大張旗鼓宣傳的“中國著名品牌”稱號,是花6800元買來的。“中國著名品牌”的“榮譽”稱號“胡師傅”可以花錢買到,想必“AA級信用企業”的“榮譽”稱號南通申美不會是真評出來的,也不會是免費拿到的。 其實根本不用什么“想必”,買賣各種“榮譽”的事情早已不是新鮮事,而且或明或暗已經成市。在這個市場里,“榮譽”可以定價,可以討價,可以零售,可以批發。隨著供求關系的變化和行情的發展,這個市場甚至還出現了競爭。一個叫“某某品牌發展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組織曾在其網站上發表文章,列舉了超過15個通過亂評比非法買賣榮譽的機構,稱這些機構無一在民政部門登記,均屬“違法組織”,其實該“委員會”本身也是一個沒有備案的“黑戶”,其之所以賊喊捉賊,用一位“獲得”過多項“榮譽”的企業負責人的話說:“企業評獎的機構越來越多,競爭在所難免,曝光同行應該算是一種競爭手段吧!” “榮譽”買賣泛濫,“評比”活動成災,已經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后果,對于這種社會亂象,確實到了非下大力氣治理不可的地步了。事實上,多年來相關政府職能部門一直都在打擊“榮譽”買賣行為,對亂評比、亂發牌、亂頒證、亂收費等違法違規現象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可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治理過后往往死灰復燃,甚至規模擴大。 之所以治理效果不明顯,原因在于并沒有抓住“榮譽”買賣的根本,草雖除,根尚留。我們知道,供求關系決定市場,而“榮譽”買賣可以成市,同樣取決于供求的存在。盡管一些有實力、有名氣、講信譽的企業能夠保持理性,自覺抵制“榮譽”交易,但仍有不少企業,尤其是那些正在成長、名氣不大的企業卻很看中這些“榮譽”,即使他們明知“榮譽”買賣非法,為了“榮譽”所能帶來的眼前利益,他們也會不惜代價,鋌而走險。而那些干脆就是專門制假售假的企業,為了蠱惑人心,則更是見“榮譽”就要,趨之若鶩,多多益善。有需求就有生產,于是那些生產制造“榮譽”的機構便應運而生,“榮譽”買賣水到渠成,蔚然成市。 從“榮譽”買賣的供求關系及交易特點看,該市場并非是一個買方市場,而是典型的賣方市場。之所以說是賣方市場,是因為賣方除了那些非法身份的機構,還有一些具有合法身份卻干非法勾當的機構,這些合法機構既包括一些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也包括一些政府職能部門的所屬單位。正是由于某些合法機構參與了“榮譽”交易,甚至可以說是開了亂評比、亂收費的先河,才促成了這個市場,并以其對“榮譽”生產的權威性和操控性使這個市場帶有了明顯的賣方性質。從這個角度講,那些非法機構只不過是這個賣方市場的派生物、寄生物,因為他們都打著合法機構的旗號,冒用其名義。 以此看來,要徹底杜絕“榮譽”買賣,封殺“榮譽”交易市場,只從作為買方的企業入手,或者只從作為賣方的非法機構入手,顯然會藥不對癥,板子打不到地方,而只能從具有合法身份的賣方入手,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嚴加管理,施猛藥,下狠手,這樣才能達到釜底抽薪,標本兼治的效果。《中國質量報》 笑 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