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一卡在手 管理無憂 杭州金馬制造廠依靠“績效管理卡”提高效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4日 00:59 中國質量新聞網
20個人的協議,沈煜華要簽40次。每年年初,沈煜華都會代表公司經理和他車間的員工簽訂這份績效指標管理卡。 因為春節剛過,員工必須馬上要投入工作狀態,這是管理卡的第一目的。沈煜華說:“更主要的是在未來一段時間,按照績效工作確立的相應目標和標準,企業就能減少工作的差錯率。” 剛剛26歲的沈煜華是浙江省杭州市金馬制造廠一車間的主任,因為“年輕難服眾”,所以很多管理上的工作就是靠這張卡來完成的。 “卡”的含義 沈煜華所說的績效管理卡,其實就是一些企業管理使用的績效考核表,有的叫績效計劃,有的叫績效合約,有的叫關鍵績效指標管理卡。這樣一個管理卡,其實也衡量出了一個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折射出了企業與員工的合約關系、責任關系。 “雖然這些考核表在叫法上各有不同,但這并不妨礙它們所承擔的一個共同的任務,就是為員工不斷獲取績效的提升和能力的提高,保證產品質量。”北京新策略管理咨詢公司咨詢師馬公軍介紹,在績效管理的系統循環中,績效指標管理卡是一個企業績效計劃工作的重心。雖然在不同的企業,歸結到這一張卡上的一系列績效標準是不同的,但制定這些關鍵績效指標所遵循的原則卻是一樣的。 馬公軍說,他們在指導企業制定績效指標管理卡時,通常的做法是要求企業從員工的需求入手,首先在業績指標和行為標準兩個方面界定清楚員工要做什么,怎么做;其次,按照這樣的考核結果,企業要履行自己的義務:比如按勞付酬、獎勤罰懶等。 談到具體的標準,馬公軍說:“一般而言,業績指標要占80%,行為標準只占20%的比重。” “卡”在優化 過去,業績指標就是單純告訴員工做什么,但是現在,你必須和員工溝通。同時,國際上的一些環境、安全體系認證也要求企業這么做。沈煜華說,制定這張卡,他們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上面的內容雖然只有10多項,但它們都是事先經過員工確認的“到簽字就是完全的程序階段了。” 這80%的業績指標是基于員工的職位而定的,和員工的工作緊密聯系,并且是可以衡量和達到的。“比如去年和今年,上個月和本月,我們車間的加工任務都是不一樣的,而考核的業績指標也是不同的。”沈煜華說。 業績指標不是作為工作細則,而是員工工作內容的關鍵部分,不能都把所有的工作指標都寫進去。馬公軍說:“選取其中和其他目標具有相關性的3~5項最為關鍵的指標,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就行。” 對比去年的管理卡,沈煜華剛剛簽過的這份管理卡,增加了現場管理的績效考核指標,“因為今年他們車間第一次給廈門的一個廠子提供加工任務,馬虎不得,所以員工要側重現場制造部分。”沈煜華說,7月份這單生產任務完成后,管理卡的考核內容還要根據生產重點改變。這就意味著,一個企業在制定績效指標的時候,同時要把業績指標分解到公司的整體戰略中。只有對公司的整體戰略做出切合實際的分解,落實到管理卡里的內容才具有準確的考核價值。 “卡”在行動 “到底怎么做才是優秀呢?”一些員工常常這樣問,一些考核部門的經理也很傷腦筋。因為通常在一些企業的績效考核表里,類似于優秀、良好、較好、一般等這樣模糊的用詞經常出現,優秀和良好之間的差別到底在哪里?他們有時也弄不清楚。 比如說出勤率。沈煜華介紹,他們車間有一個六西格瑪綠帶員工,目前正在和其他部門合作一個項目,時常不到車間來。如果單從他們車間的出勤率上來考核,那位“綠帶”肯定不會優秀。 “但我們會參考這位員工在項目小組中的出勤次數,并要求他在項目的結題時一定要通過綠帶認證,這樣他就明白自己該怎么做了。”沈煜華說,這也是同員工溝通后的結果。 “從工作結果看出勤,這樣,可能就轉移到了工作的優秀上去了。”馬公軍建議,對不同的部門、不同工種的員工可以靈活設定出勤率,告訴員工工作要做到什么程度,比如設計部門員工反映,他們沒有必要天天來坐班,但規定的時間內一定要拿出設計作品。 而有些標準又用一個具體的分數,比如說:優秀=20,良好=16,較好=12,尚可=8,很差=6。這樣考核出來的結果要么是大家都比較優秀,使得平均主義又一次以考核的形式出現;要么有些偏差,有些員工可能會為了1~2分的差別糾纏不休,致使公司和員工的關系緊張。 沈煜華介紹,在他們設定的行為標準里,一些傳統的考核項目,盡量去掉分數部分,比如德、能標準,取而代之的是a、b、c、d四個等級,這樣就把每個等級內25分的差別“模糊化”,大大增強了員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一些員工認為,這樣也給了他們認識自己長處和弱點的機會,“我們更喜歡和經理溝通了。” 而且,無論在什么樣的企業,行為標準的制定還應綜合考慮公司的企業文化、價值等方面的因素,以使公司的價值觀和員工的行為始終相一致,這樣的業績指標能夠幫助員工獲取更高的績效水平。 “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是因為制定關鍵績效指標管理卡的時候,要傾聽員工的感受,要經過多次溝通。”沈煜華說,最后,還要將各項關鍵績效指標以及標準告知員工,雙方才達成共識,直至簽字確認,雙方各執一份。 “所以整個車間20個員工,我卻要簽40次。但這只是個開始,更多更重要的工作還在后面呢。”沈煜華說。 作者:杜 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