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學者:政府職能錯位 中國經濟呈現政治周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5日 06:0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25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發自北京的報道,經濟學家、國家發改委宏觀研究院原副院長劉福垣24日在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演講時表示,中國經濟近年來保持9%左右的增速實際并不是高增長,而所謂的“過熱”,主要是各地官員為追求政績引發的“政府經濟熱”,并不是市場經濟運行的過熱。 劉福垣說,去年GDP增長10.7%,實現就業1184萬人,同時既無通脹也無通縮,宏觀經濟形勢是不錯的;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絕對不是高速度。 劉福垣說,一些分析常把成熟市場經濟的規律生搬硬套到中國經濟發展上,把各種原因形成的經濟波動都用經濟周期來解釋。實際上,中國現在只有政治周期而沒有經濟周期。 他解釋說,中國還處于政府主導的基本機制,因此不可避免產生政治周期,這些周期基本是同黨政換屆相對應的。一些新任的黨政官員只考慮政績需求,不考慮市場需求。為追求政績,形成GDP和固定投資高速增長的虛熱現象,這并不是市場經濟運行真的過熱了,而是政府經濟熱了,并且政府經濟越熱,市場經濟還可能越冷。 當中央通過調控手段把地方政府引發的虛熱降下來的時候,就會形成周期性波動;因此,中國的經濟波動基本都屬于這類政治周期,而不是經濟周期。 他又指出,市場經濟發展到成熟階段,才會產生經濟周期,即生產過剩的危機。中國目前雖然存在嚴重的產品積壓、產能閑置等問題,但并非一般意義上生產過剩,而是中國特殊條件下的“非典型經濟危機”。 這種過剩,主要原因不是購買力問題,因為在中國居民的銀行存款已經達到了14萬億元。而是因為體制因素使社保、醫療、教育長期處于短缺狀態,由于社會保障不到位,普通收入居民不敢消費,存款無法轉化為消費,無法拉大內需。從而導致一方面GDP和儲蓄持續高增長,另一方面卻出現產品積壓、失業率上升。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政府職能缺位、錯位,影響了市場機制正常發揮作用。在一些社會資源配置上主要是權力分配,而不是市場分配。因此,應該規范各級政府行為,加速政府管理體制改革。(馬浩亮) 相關報道: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