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農村金融改革今年踏上“破冰之旅”,農村金融商機凸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3日 09:07 黑龍江日報
唐春剛 本報記者 李播 眼下正是春播的備耕階段。綏化市北林區秦家鎮的紀萬喜今年一共要種七坰多地,由于年前就從信用社貸了6萬多元用于備耕,所以現在萬事俱備,只待開犁了。 然而縱觀全省,情況并不都如此樂觀。有關部門介紹,我省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正在“等米下鍋”。 需求不斷增長融資難題待解 近一段時間以來,省農村信用聯社理事長李久春正在為今年春播短缺的資金犯愁。他說,幾年來,隨著我省農村經濟的發展,對資金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去年全省農信社各項貸款累計投放422.3億元,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同比增加24.1億元;其中農貸277.7億元,同比增加23.9億元。全省受益農戶超過360萬戶,占有貸款需求農戶的95%以上;國家開發行去年累計為全省49個新農村建設項目承諾貸款114.2億元;農行黑龍江省分行從去年起增加“三農”和縣域信貸投放額度,投放的涉農貸款和投向縣域的貸款不低于全行當年增量的30%。 但同時,資金缺口仍在加大。每年春耕時期,也是資金最吃緊的時候。去年年初,就出現了備春耕資金嚴重短缺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省農村信用聯社積極與省內外各金融機構協調,共組織低成本同業存款31.4億元,并向人民銀行申請增加支農再貸款10億元,極大地緩解了農村備春耕生產資金的供求壓力。 今年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目前資金形勢依然嚴峻。有關部門預計,全年農業生產投入將超過422億元,其中農民可自籌139億元,農村信用社春耕期間可投放貸款150億元,各級財政支農投入65億元,尚有缺口資金80億元急需各金融部門,特別是農村信用社的支持。 多種形式進入貴在布局合理 近年來,一些商業性金融機構退出農村,面對日益增長的“三農”資金需求,農信社已獨臂難撐。令人欣慰的是,農村金融改革今年踏上“破冰之旅”。即國家正式出臺了相關政策,擬在全國構建一個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大力發展鄉鎮銀行、專業貸款組織和資金合作社,并相應降低了準入門檻。按照國家政策,農村市場將對所有社會資本放開和對所有金融機構放開,這意味著境內外銀行資本、產業資本、民間資本都可以到農村地區投資、收購、新設銀行業金融機構。按實施方案,全國首批試點選擇在吉林、四川等6省(區)縣及縣以下區域開展。 來自我省有關部門的消息,國有銀行、政策性銀行、地方性銀行向農村進軍已初現端倪:農業銀行著力打造縣域特色零售銀行;農業發展銀行提出了向農業開發性金融戰略性調整的目標;國家開發銀行也更加關注農村金融市場;郵政儲蓄銀行、地方城市商業銀行已開展涉農業務。 我省金融業有關專家稱,多種形式的金融組織將豐富農村金融的信貸供給市場,多方合力才能更好地解決“三農”資金問題。但合理布局至關重要,既要相互之間形成補充,又要引入合理競爭,把好事辦好。 優化發展環境健全保障制度 我省金融業人士普遍認為,解決好“三農”資金問題,首先要注重解決涉農金融機構面臨的發展環境問題。涉農金融機構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金融企業,它所服務的農業是弱勢產業,農村是相對落后的地區,農民是社會弱勢群體。如此,涉農金融機構既要借助市場力量挖掘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潛能,又急需依靠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扶持,為其營造良好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此外,從長遠考慮,必須健全農村金融風險保障制度,以化解資金的逐利性與“三農”高風險、低回報的矛盾。宜建立農村金融的風險轉移分攤機制、建全農村保險網絡:直接的農業保險,由國家建立統一的保險基金,對農戶的自然災害和價格風險實行擔保;建立農村金融機構貸款保險,當機構對農戶的貸款出現不可抗力風險時,由保險機構對金融機構償兌。建立風險擔保機制,設立擔保機構資本金補充制度、風險有限補償制度和再擔保信用補償制度,充實擔保基金,增強擔保能力。 更好地解決“三農”資金,我省涉農金融機構還面臨嚴峻的自身發展問題。以農信社為例,多年來,作為支農主力軍,近幾年來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一些困難和問題仍然存在,有的還十分突出:資金自給能力差,各項存款增幅緩慢,且結構嚴重不合理,低成本資金占比低,中間業務基本空白,支農潛力尚待挖掘。受人員相對較多、素質較差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實現經營機制徹底轉換和法人治理結構的徹底完善仍任重道遠。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