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朱冰堯:高調教育投入能否“砸得響”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 14:06 中國產經新聞
文/本報評論員 朱冰堯 今年的全國“兩會”可以說是教育投入的高調發布會:財政部部長金人慶透露,預計2010年,中國用于義務教育的開支一年將達到3000億;2007年在農村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安排經費2235億元,1.5億的農村孩子將不用交學雜費;從今年開始大幅度加大助學金、獎學金、貸學金,在助學金、獎學金方面的支出從去年的18億增加到95億,明年要增加到200億,大概15%~20%的困難家庭小孩可以上得起學了;師范生免費今年9月起開始實施。 這樣的教育投入力度和高調發布在以往的兩會中是很少見的。顯然,高調發布并非是逢會“作秀”,切切實實的真金白銀讓人感受到了國家對發展教育的強力決心。 但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中國社會發展的老大難問題,之前的9年來教育財政支出要占到GDP比重4%的指標一直沒有完成。雖然官方曾樂觀地估計今年教育經費占GDP比重可能超過3%,已經算是這幾年中較大的比例了。但還是有人擔心,這樣的高調投入能否在基層真正“砸得響”。 近10年來,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斷上升,從1995年的10.86%,上升至目前的20%左右。然而,教育投入占GDP比重不升反降。即便是4%的目標,也只是經濟欠發達國家的水平。早在1993年,國務院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就提出,到2000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要占GDP比重的4%,但這個目標一直未實現。前年,教育投入是3.12%;去年,這一比重降到2.86%。 毫無疑問,今年的高調教育投入實際上也是被逼出來的。以往的經驗是,中央的教育投入加大了,但地方的配套資金往往不到位,甚至教育經費到了基層,還被截流或挪用,結果是花了大錢,打了水漂,砸了個空響。 目前我國沒有從政策和法律上規定各級政府對教育的投入比例,投入多少實際上要憑借地方政府的“良心發現”,在政府行政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只可能盡大程度地降低,而達不到4%的指標對這些地方官員而言也不會有什么政績的處罰。 于是,即便是來自中央和省級財政的教育投入,一些地方也敢于挪用和截流。因此,加強對教育撥款監管,確保教育資金分配到學校;對挪用、截流資金的責任人進行嚴厲問責,以對這類違法違規行為構成強大威懾力。 而要真正讓教育經費“砸得響”,還需要在制度上得以保證。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就在本次全國“兩會”上呼吁盡快制定《教育經費投入法》或《教育預算法》,從法律層次上保證教育投入。他認為,在《教育經費投入法》中,一要將各級預算中教育經費支出單列,二要規定各級政府教育經費投入總量。預算安排時,要確保《教育法》中規定的“三個增長”的落實。 同時,周洪宇還建議在各級人大下設教育經費撥款委員會,來加強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對同級政府教育預算的審查監督,從而加強教育預算的法制性、透明性和完整性,以改變教育支出在財政支出項目中處于相對“軟”的地位,確保教育投入穩定增長。顯然,僅僅高調“呼吁”以及中央政府加大投入還不行,要形成良性的教育投入監管機制和法律體系,才能讓這些錢砸得響,落得實。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