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華書店壟斷教材發行的堅冰必須打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9日 00:19 中國經濟時報
■王學進 正月初八,湖北隨州白云雙語學校的學生們開學了,但學生并沒有領到新教材。原因是什么?且看一位署名“gonglang”的中學教師發在“隨州之窗”等網站的一則帖子,題為《隨州新華書店無端搭車300多萬,幾萬高中學子開學無教材上課》,大意為,新華書店硬塞給學校教材之外的書,而多出來的書并沒有在學校的征訂書目中,遭到學校拒絕后,新華書店方面態度非常強硬,表示如果不要加上去的書,那其他的書也不能發,所以各高中都沒有領到教材。(3月8日《現代快報》) “課前到書,人手一冊”,這是教材發行的基本原則,也是新華書店向學校作出的基本承諾,隨州新華書店敢于違背這一承諾和原則,絕不是像該市市委書記秘書解釋的那樣,經理是新來之故,而是新華書店長期壟斷教材發行帶來的必然現象。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不得以任何形式強迫學校訂購、中小學校不得組織學生購買、發行部門不得向學校征訂或隨教材搭售一切形式的教輔材料,這是教育部頒布的《教輔材料管理辦法》作出的硬性規定,至于因此影響到學校的開學工作和正常的教學秩序,那更是為教育法規所不容。 上述問題的出現,集中反映出新華書店壟斷教材發行產生的弊端日益嚴重,并再次提醒人們,如再不破除這種壟斷局面,引入競爭機制,將會進一步損害廣大中小學生的利益,影響我國的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我注意到,早在2001年6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體改辦等部門《關于降低中小學教材價格深化教材管理體制改革意見的通知》,首次提出教材出版發行要實行“招投標”,即教材的出版發行由符合教材出版資質的出版發行機構通過競標進行,引入新華書店以外的發行機構參與教材的發行。根據《通知》精神,2002年初,安徽、重慶、福建三省市首先試點教材招投標改革,但沒有成功。這從三省(市)教材的發行招標結果仍然都是新華書店中標及降低的發行折扣也微乎其微中得到證明。據安徽省新聞出版局的一份總結材料,安徽2002年實行招標后,教材發行折扣只降低了0.3%,福建省的發行折扣則只降低了1%。 試點改革為什么失敗?原因很簡單,就因為操持改革的出版、教育部門等本身就是利益相關部門,等于說,外科醫生自己給自己開刀,哪有不失敗之理?要知道,教材發行是一塊大得令人饞涎欲滴的大蛋糕。2002年6月4日,新聞出版總署公布了一組統計數據:全國現有562家出版社,2001年出版圖書63.1億冊,總定價466.82億元。其中課本有33.36億冊,總定價為174.55億元,總冊數、總定價分別是全行業的52.9%、37.39%。據悉,絕大部分新華書店利潤的70%來自中小學教材,多數鄉鎮書店更是達到了90%。對于長期賴此為生的新華書店而言,喪失了發行權,就意味著失去了生存權,這還不說給教育行政部門等利益單位帶來的巨大損失。試點失敗原在情理之中。 但在一個市場經濟社會里,新華書店發行教材的行政壟斷局面終究要被打破。鑒于上次試點失敗的經驗,國務院決定由國家發改委(在教材出版發行上沒有部門利益,沒有利害關系)牽頭負責實施教材發行改革,批復同意三部委擴大教材招投標試點,由3省市擴大到11個省市,并明確了“試點工作最遲從2006年春季開始”的要求,從2008年秋季開始,則“面向全國進行”。 可見,中央要改革教材出版發行機制的決心非常大,打破新華書店在教材發行問題上的行政壟斷局面為期不遠了。要問此次隨州新華書店暴露出來的問題意義何在?那就是更加清楚地向公眾表明了由新華書店壟斷教材發行的問題的嚴重性,其不得人心為將要在全國鋪開的教材出版發行改革提供了最好的“改革”理由。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