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食品安全監管已迫在眉睫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 11:05 中國產經新聞
本報記者 李海全報道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發布的《2006年31個城市食品放心工程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大多數消費者對食品市場安全狀況感到不放心,10個消費者中就有6至7人給中國食品安全投了“否決票”。 這個調查結果同樣引起參加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的高度關注。他們普遍認為,社情民意已經給中國食品安全監管下達了“最后通牒”。 食品安全令人擔憂 質檢總局日前公布的2006年食品制假售假十大典型案件中,從“吊白塊”米線、有毒咸魚干、蘇丹紅海椒面、硼砂涼皮,到加入蛋白糖、味精、氫氧化鈉的假冒名牌啤酒,使用廢舊皮革生產的食用明膠,過氧化值超標的食用油等等,各種造假制劣行為令人瞠目結舌。 調查顯示,盡管2006年消費者對食品市場的放心率比上年提高了7個百分點,但仍有約65%的消費者對食品市場安全狀況感到不放心。 全國政協委員呂建中指出,民意重于泰山,有關部門應當認識到當前食品安全的嚴峻形勢,考慮一下為什么一個吃的問題多年解決不了,盡快拿出有力措施改善食品安全狀況。 九三學社在給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申報的提案材料中提出,食品安全是國家穩定和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重視與加強我國食品質量,降低食品安全風險,是目前亟待各級政府重視與解決的重大課題。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宋全厚認為,影響我國食品安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五方面:一是微生物污染是影響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二是各種投入品濫用或使用不當、環境污染是最突出的食品安全問題,三是加工過程是造成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重要環節,四是新技術、新產品給食品安全帶來了潛在威脅,五是動物防疫檢疫體系不健全使得動物性食品的安全難以保證。 食品安全監管三難題 有關專家認為,我國各地方政府當前須盡快破解食品監管中“目標與體制、執法與法規、監管與習俗”不適應的難題。 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副局長朱勤虎認為,當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存在的三個“不適應”,已成為當前食品安全監管的主要矛盾。 首先是食品安全工作目標與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之間的不適應,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分散在農業、質監、工商、衛生、經貿、糧食、水產、出入境檢疫等十幾個部門,既有職責交叉,又有監管盲區;遇到問題互相扯皮,相互推諉,這種監管體制不利于食品安全監管。 其次是食品安全執法與現行法律法規之間的不適應。我國目前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包括《食品衛生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20多部,但立法零散,不協調,不健全,缺少一部覆蓋從田頭到餐桌全過程監管的基本法。此外,現有相關法律存在漏洞,也存在重復、交叉和矛盾,有些甚至明顯帶有部門利益的痕跡。現有法規對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為處罰較輕,威懾力不夠。 最后是食品安全監管與老百姓傳統習慣不適應。我國食品安全的薄弱環節主要存在于農村地區和城鄉接合部。而假劣食品在這些地區猖獗的原因在于當地老百姓普遍對于生產者的同情以及基層執法部門不愿傷“和氣”等地方保護主義因素。加之監管力量薄弱,造成了我國城鄉接合部地區食品安全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 亟待破除臨崖之險 全國政協委員任啟興認為,食品安全標準執行滯后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國食品工業國家標準有1070項,食品工業行業標準1164項,進出口食品檢驗方法行業標準578項。但在實際工作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指標不一,執法部門監管無所適從。國家標準只有四成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國際標準,食品行業國家標準的采標率只有14.63%,而且同一個產品甚至有幾個相互矛盾的標準。 同時,現有科技體系對新技術、新工藝、新資源加工食品缺乏正確評估也成為食品安全監管的影響因素。任啟興認為,新型食品添加劑、包裝材料、酶制劑以及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缺乏技術措施支撐,檢測體系不配套,關鍵檢測技術和設備落后。目前各部門日常執法檢查大多憑經驗,依靠感觀目測進行。 “食品安全關系民生,關乎社會和諧穩定。讓老百姓吃得好,吃得健康,是需要認真解決的課題。”任啟興說。 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副局長朱勤虎也認為,應從三方面積極努力破解食品監管難題。第一,完善相關法律,強化各級政府的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工作。從國家層面上,當務之急在于盡快制定一部能夠真正跳出部門利益、相對統一、同時又能兼顧當前和未來需要的《食品安全法》。第二,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第三,食品產業要走規模化、集約化、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從而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產業的競爭力。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