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政協委員:現代農業發展應注重三大方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10:16 中國產經新聞
本報記者 楊未宏兩會報道 八億中國農民的生存和發展決定了和諧社會的一大發展命題:三農問題。兩會已經拉開序幕,提前進入兩會角色的“農”字號全國政協委員已先聲奪人,圍繞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各抒己見。3日,來自政協委員的聲音掀起了對農業、農村問題的第一波熱潮。委員們更是通過對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解讀得出結論:如果說政府取消農業稅和推進農村醫療改革是解決民生問題的話,那么,這次中央的思路已經開始向如何引導民生轉變。 從事農業食品加工的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農業產業商會會長韓偉認為,“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全為先。作為一個從事食品生產的企業首先要承擔社會責任。”同時指出,“一個是安全的保障,一個是數量和質量的保障。如果我們還停留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一畝二分田的生產格局當中,沒有大的規模,中國農業是沒有出路的。而只有通過農業產業升級、現代農業的實現,食品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隨著中國義務教育的推廣,中國的教育普及率大大提高,農民的知識技能和學習技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如何推進農業現代化,中共中央已經將它提到了一個新的戰略高度地位。多位與會政協委員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解讀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除了繼續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更明確指出要發展農村現代化。這說明中央解決農村問題的思路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如果說政府取消農業稅和推進農村醫療改革是解決民生問題的話,那么,這次中央的思路已經開始向如何引導民生轉變。 第一,提倡技術密集型農業。傳統農業主要依賴資源的投入,而現代農業則日益依賴不斷發展的新技術投入,新技術是現代農業的先導和發展動力。這包括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耕作技術、節水灌溉技術等農業高新技術,這些技術使現代農業成為技術高度密集的產業。這些科學技術的應用,一是可以提高單位農產品產量,二是可以改善農產品品質,三是可以減輕勞動強度,四是可以節約能耗和改善生態環境。新技術的應用,使現代農業的增長方式由單純地依靠資源的外延開發,轉移到主要依靠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持續發展能力的方向上來。另外,傳統農業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依賴使其具有典型的弱質產業的特征現代農業由于科技成果的廣泛應用已不再是投資大、回收慢、效益低的產業。相反,由于全球性的資源短缺問題日益突出,作為資源性的農產品將日益顯得格外重要,從而使農業有可能成為效益最好、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 第二,發展多態農業。鼓勵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有條件的地方可加快發展有機農業。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政策、鞏固成果。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探索建立草原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加強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加快長江、黃河上中游和西南石灰巖等地區水土流失治理,啟動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整治工程。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搞好江河湖海的水污染治理。 第三,以市場為導向。與傳統農業以自給為主的取向和相對封閉的環境相比,現代農業使農民的大部分經濟活動被納入市場交易,農產品的商品率很高,用一些剩余農產品向市場提供商品供應已不再是農戶的基本目的。完全商業化的“利潤”成了評價經營成敗的準則生產完全是為了滿足市場的需要。市場取向是現代農民采用新的農業技術、發展農業新的功能的動力源泉。從發達國家的情況看,無論是種植經濟向畜牧經濟轉化,還是分散的農戶經濟向合作化、產業化方向轉化,以及新的農業技術的使用和推廣,都是在市場的拉動或擠壓下自發產生的,政府并無過多干預。 在圍繞現代農業的問題上,《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盡管眾委員們的關注點各不相同,但關注現代農業的主題卻是一致表示出階段性的各發展方向。隨著兩會的召開,相信將會有更多的議題出現,而現代農業的發展之路也將隨之而精彩。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