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2·27”暴跌與中國股市走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04:56 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
-對話動機 2月27日,中國股市遭遇“倒春寒”。當日,滬指急挫268點,跌幅8.84%;深成指下跌797點,跌幅9.29%。與此同時,亞歐股市也相繼大跌,其中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亞太指數和日本韓國股市均創8個月最大跌幅。中國股市為何遭遇大跌?亞歐股市下跌是否受中國影響?對此,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巴曙松研究員。 對中國股市的五點反思 巴曙松表示,這次大跌至少給了我們反思中國股市的一個機會。其一、在目前中國A股的上市公司結構中,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金融類公司已接近半壁江山,這種單一的上市公司結構與中國現實的經濟結構存在相當大的差異,當金融類上市公司調整時,就會帶動整個市場過大幅度的調整。 其二、失真的指數放大了系統性風險。隨著越來越多的大盤藍籌股的回歸和上市,上證綜指已經日益失真,除了原來新股上市當天計入指數的有意扭曲外,回歸的大盤藍籌中,可流通的股份比率不斷降低,主要的大盤藍籌股一般在5%左右,這就為通過左右這些流通比率很低的大盤股來左右指數、進而影響整個公眾的市場情緒提供了可能。這也是為什么進入2007年以來市場波幅顯著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三、缺乏多樣化的風險對沖工具,會擴大市場波幅。因為沒有股指期貨等對沖工具,對于投資者來說,購買并期望股票價格上升是獲利的惟一路徑,市場在上揚過程中缺乏內在的對沖機制和制衡力量。 其四、娛樂化、缺乏專業精神的財經新聞體系。一個影響力日漸擴大的市場,一個參與者日益擴大的市場,需要專業、嚴謹的財經新聞報道體系、報道團隊。但是,從引發2月27日市場暴跌的一些導火索新聞看,典型地顯現出娛樂化、如同報道八卦新聞一樣報道可能影響市場走向的新聞消息。 其五、過于狹窄的投資渠道和投資產品選擇,也是導致市場大幅波動的深層次原因。相對于龐大的銀行儲蓄來說,中國A股市場的規模顯然是相當微小的,如果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在財富效應等的引導下激發起來,即使一小部分儲蓄資金轉換到股票市場,都會推動市場的大幅快速上揚。 A股領跌不是“定價權”回歸 巴曙松認為,此次聯動,除了通常所說的經濟金融體系的日益國際化推動之外,國際市場對中國市場的缺乏了解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當前的國際金融市場上,對于中國市場最有研究的大概可以算是香港市場了。但是香港市場上,專門深入研究中國內地上市公司和金融市場的專職研究人員,不知道有沒有100人?那些對中國市場不了解的投資者,就會簡單片面地作出判斷:中國股市大幅下跌,一定是中國經濟出現了類似1929年美國大蕭條那樣的重大變化,中國經濟出現大幅下滑的話,必然沖擊全球經濟;中國股市的下滑,一定會導致投資者財富大幅縮水,影響到消費以及對全球資源的需求,所以連南非股市都受到影響。 因此,他認為A股的這種國際影響力,實際上反映了國際市場對中國市場、特別是中國金融市場缺乏了解的一個現實,而并非所謂定價權的回歸。在中國經濟日益崛起、中國試圖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市場的今天,增進國際市場對中國市場的研究和了解,是減少此類沖擊的重要舉措。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