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紀錄片商業運作“斷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2日 22:35 中國經營報
旅美華人女導演楊紫燁執導的反映艾滋病孤兒生活的《潁州的孩子》,在上周獲得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短片獎。 近幾年,國內的電視行業常在爭論“紀錄片是不是商品?紀錄片應不應該商業化運作”,并進行了多場專題討論。此次華人得獎也許能作為再一次討論的契機。 商業化的門檻 “我一直不認為拿到奧斯卡獎的紀錄片就能代表真正優秀的紀錄片,也不代表它的商業化運作是成功!豹毩⒅破耸Y樾并不認同有華人身影出現在奧斯卡的紀錄片獎里,就代表著國內的紀錄片已有起色。 “我認為真正的紀錄片應該是從平常生活中挖掘的!笔Y樾眼里的紀錄片,不是像《潁州的孩子》這樣,先定好一個大主題,然后阜陽艾滋病協會一有大型活動,就會與北京的攝制組聯系。 蔣樾算得上是這個行當里的重要人物,他的紀錄片《彼岸》是大學里的重要教材。 復旦大學教授呂新雨告訴記者:“楊紫燁的這部片子是由公益基金贊助的,也不是面向市場的一部片子,在商業運作方面不具代表性! 不過,蔣樾也表示:楊紫燁是瞄準了奧斯卡的評獎標準,無論如何這種得獎對于提高知名度,拓寬以后的商業路線還是有價值的。 蔣樾說,自己拍攝紀錄片也有15年的光景了,愿意給他投資的也只有兩次。一次是中央電視臺,片子拍出來后被“雪藏”成臺里的資料了。另外一次是BBC給的投資。 中央電視臺制作的紀錄片《故宮》導演周兵在和蔣樾交談的時候就提出這樣一種觀點:“我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們是拿這個片子來成就個人還是來服務大眾!边@其實是這一行當里不少制作人的困惑,周兵說:“我最終選擇的是服務于大眾”。蔣樾也表示,他在接受了投資的兩次制作,都是更多地考慮投資方的意見,個人色彩有所減淡。 讓周兵做出這樣選擇的還是因為紀錄片“體制內”的問題。體制內主要是電視臺拍的,雖然比較主旋律,但至少不愁播放。體制外的大多是些獨立制片,但商業化運作的色彩還不濃。 “國內缺乏播出平臺是商業交易不活躍的原因!笔Y樾表示。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常務辦公室秘書長何紹光對此解釋,由于國內制播合一,電視臺多是自己制作,很少向外采購片子。所以很多紀錄片拍攝了也沒法賣,“資金的回收非常緩慢。” “雖說國內有300多家電視臺,2000多個頻道,但是這塊的采購不放開,紀錄片很難有市場!焙谓B光說,電視劇的制作成本動輒上千萬元,電視臺因此必須放開這方面的購買。但紀錄片相對而言成本較低,審批也非常嚴格,所以國內的市場空間暫時還未能打開。 另外,何紹光還談到如今紀錄片銷售的價格有些最低達到了5元/分鐘,“算起來一小時的片子才賣幾百元,價格非常低廉。由于體制的問題,購買并不活躍,價格也很難上得去。” “商業化的前提是有市場。多方限制也壓抑著紀錄片市場的需求,需求小這個事實一直是紀錄片制作人的痛處!蓖跸壬@樣告訴記者。 商業鏈條的困惑 國內推進紀錄片的商業運作的機構并不多,行業做得比較早的有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楊紫燁曾在2005年以一部楊盧迪的名字參加其中的評獎,當時并未入圍。 對于紀錄片如何進入市場,何紹光介紹說,紀錄片從拍攝到輸出分為生產、交易和市場這三個環節!霸谏a環節只能稱為作品,交易環節稱為產品,只有到了市場流通環節才能稱為商品!焙握f,紀錄片在國內的現狀就是作品量很多,產品很少,商品更少。 在海外銷售方面,制片人對海外播出平臺的陌生和疏忽,也是造成片子滯銷的原因。 許多在國內屢屢受挫的制作人,開始選擇海外“淘金路”。即把片子送到國外各種電影節去參展,希望通過得獎來打通海外銷售的渠道。 實際上,很多人在國外走了一圈后發現,這種海外銷售的“美夢”還需要一番掂量。“國內的紀錄片拿出去國外獲獎的不少,但我們算了一下,從獲獎到賣給國外的電視臺,掙個50萬元人民幣就算是不錯的了!笔Y樾一語道出其中辛酸。 “國內的情況是,先拍攝出來再拿去銷售,例如在紀錄片大會上展覽的多是成品。但就國外而言,成品購買非常少,就算有交易只是一兩次的播映權!苯洺T跉W洲、北美洲等地區參加同類型紀錄片大會的何紹光,非常熟悉國外在紀錄片方面的商業運作。 何紹光了解的情況是,國外的經驗是制作人一般會先了解自己的題材適合哪些媒體,然后根據對方節目的具體要求來調整自己片子的制作長度、尺寸及內容,這樣的作品比較容易銷售出去。 他說,國外已經到了分工細致的環節,評獎有單獨一個大會(國內是把評獎和銷售結合在一起),預售有一個大會,期間會有展播環節,類似路演的性質,讓制作團隊上臺演講銷售自己的方案,以讓買家更好地了解導演和制作團隊。 具體來說,就是片子的制作人或銷售人員上臺,在5分鐘之內講述故事的內容、故事長度等等。臺下的買家會提出具體的問題,臺上的人員會進行解答!霸诩幽么,要求已經有20%的資金進入片子的團隊才能上臺演講。在國內我們的紀錄片大會,現在只限制有15個方案可以上臺銷售,但報名的就有400個左右。” 據了解,在2006年12月的紀錄片大會上,組委會就舉辦了《最有國際銷售潛力的紀錄片制作方案》評選活動,其形式就是借鑒國際上廣泛運用的“方案預售”形式。一位北京制作人有一部《莎士比亞之夢》,在推廣的時候就是針對文化類頻道,片子不用先拍出來,只是向投資人介紹一些素材便可,“但已經融資了幾十萬元的資金! 制作人,要謀定而后動 這種目的性非常強,對于融資到最后播出,都提前打通了渠道。而且看起來要比那些先拍攝出成品,再苦苦等待銷售的做法更得到認可。 但這種“不夠獨立”的做法,是否有悖于拍攝紀錄片的初衷。何紹光解釋道,一般來說紀錄片的市場分為評獎市場、學術市場和商業市場。上述的《莎士比亞之夢》就是針對商業市場的。但很多愛好者自己拍攝的題材都是針對評獎市場或是帶有實驗性質的,“這些市場要區分來看”。 據了解,現在越來越多的紀錄片拍攝者面對國外市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已經有國家的買家前來。記者了解到,這些買家給國內制作人的意見經常是:“要多了解國外市場,了解國外電視媒體的結構和需求。有針對性地銷售作品,才能讓這個市場活躍起來。” 對此,何紹光表示贊同。在他看來,紀錄片要能變為商品在市場流通,還是需要制作人了解市場,謀定而后動。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