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家族企業的信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 10:49 21世紀經濟報道
家族企業的信任 中國家族企業不存在對外人的永遠不信任,也不存在對自己人無條件的永遠信任 商學院研究 何軒 美籍日本學者福山在其所著的《信任:社會道德與繁榮的創造》一書中指出,美國、日本等國屬于高信任度國家,而中國、意大利、法國等屬于低信任度國家。信任是經濟運行的潤滑劑,一個沒有信任基礎的社會會產生許多無謂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經濟運行效率。 與福山具有相同觀點的國外學者不乏其人,福山在做此結論時主要是依靠一些羅列出來的現象做依據,而這些現象又正好是發生在華人家族企業中。其實福山并不真正了解中國人的信任。 國內彭泗清教授對福山的觀點進行了理論上的批評分析。彭泗清認為福山沒有區分對外人不信任的兩個層面。一是起點上的不信任,因為不能確定其可信程度,所以不敢給以盲目信任。二是永遠的不信任,信任只局限自家人的小圈子,無論外人品德多么好能力多么高都不給予信任。對于第一層面,西方也早已有學者提出了信任與盲信之間的區別。對于不知底細的陌生人,當然不能給予信任,所以福山本意應該不是這方面,對于福山的回應關鍵點就落在了“中國人是否對外人永遠都不信任”這一論點上。 信任是一個建立、發展、維持、利用的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 在相關的信任理論研究中,分為計算性信任、特征性信任和認同性信任。 有一種信任是建立在締約方對將來與現在收益的理性計算的基礎上,稱為計算性信任。我對你信任前會計算一下,信任你會為我帶來什么好處和壞處,兩者權衡過后再決定對你的信任;特征性信任是建立在個人關系基礎上的,國外研究的個人關系指締約主體之間的相似性,而在中國個人關系則是建立在差異格局基礎上的遠近親疏的分類,有相當程度的先賦性。也就是,你和我之間有什么共同的特性,是家人還是老鄉?認同性信任是基于雙方彼此認同具有相同信念的基礎上,是層次較高的信任。 我們的研究表明,在家族企業中,企業主對于家族成員和外部代理人各自的信任是發展變化的,家族成員是由特征性信任到計算性信任再到認同性信任;而外部代理人是由計算性信任到特征性信任再到認同性信任。 在經理人進入家族企業工作之前,企業主對其并不了解,所以企業主只能在其過去聲譽和收益的理性計算基礎上,決定對其的信任。而作為家族成員,企業主與其之間建立的是特征性信任,大家在一起生活,彼此之間相互了解。 隨著相互交往的增加,企業主與非家族成員之間的了解進一步增加,企業主對其能力與道德方面的觀察也可以更加的仔細。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主知道繼續保持家族的治理會降低組織的效率而在競爭市場上處于劣勢,于是企業主希望通過賦予非家族成員一定的家族特性而將其家族化,變成自己人,從而降低代理成本。 在我們的調研中發現了許多賦予非家族成員家族特性的具體做法,可以說家族企業主在這方面真的非常花心思。比如在企業主家族中有老一輩的人去世后,企業主讓非家族成員參加儀式參與拜祭,承擔一定的祭祀工作,并與家族成員一起接受親朋的慰問,這無疑是告訴經理人“我已經把你當成自家人了”。家族企業主對外部代理人的信任由計算性信任發展為特征性信任。 在另一方面,我們要強調的是,在決定是否讓家族成員參與企業經營時,企業主的信任是建立在與家族成員生活交往的基礎上的,而不是企業活動交往。在逐步融入企業的過程中,企業主有了更多的機會考察家族成員的經營能力與相關興趣,如果企業主觀察發現家族成員并不具備經營企業的能力或者根本沒興趣,甚至發現某些家族成員竟然損害企業利益,那么企業主基于企業利益的考慮,必定調整對其的信任,也就是說彼此之間的信任已由特征性信任變化為理性計算的信任。 在一些發展成熟的家族企業中,我們發現聚集在企業主周圍的核心領導層,不論是家族成員還是原本的外人都具有共同的家族愿景,彼此都是建立了認同性信任。 中國人不存在對外人的永遠不信任,也不存在對自己人無條件的永遠信任。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