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錢少、人多、機制不活 央企加速重組正面臨大考(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 10:01 中國新聞網

  處理不良資產,做持股人,作產業整合……

  國資委需要什么樣的重組平臺

  國資委作為中央企業的“大管家”,正在通過重組方式逐步調整、減少中央企業的數量。但重組采用什么形式和手段,借助什么樣的平臺來操作,仍在探索和創新中。

  央企重組的四種模式

  國資委減少央企數量的主要手段是重組。所謂央企重組,是指央企通過兼并、收購、聯合、改制、破產等途徑,實現國有產權的流動、要素的再組合和資源的重新配置,改善央屬國有資產的配置結構和央企的組織結構。

  《中國經濟周刊》獲悉,至今,國資委已對38組76家中央企業進行了重組。央企戶數從最初的196家減少至目前的159家。到2010年要降到80-100家,并培育出30至50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

  業內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央企重組模式有四種:一是強強聯合,鋼鐵、通信、地產、汽車、航空等都將進一步成為央企并購的主戰場;二是縱向集結,即縱向聯合,如像類似于中石油、中石化內部上市公司的重組整合,或者是央企某個行業上下游的重組整合;三是同類合并,把相關央企中非主業資產剝離出來,而后以同類產業相合,形成新的獨立企業;四是以強并弱,這種模式可能會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強勢企業托管弱勢企業,第二步是在兩者的磨合中進行可能的合并,然后做強做大。

  “無論采取哪項重組方法,都會牽涉到富余職工安置和不良資產處置問題。組建資產經營公司,以資產經營公司為平臺推進中央企業重組和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是2007年及今后幾年國資委加大中央企業布局結構調整力度的重點之一。”—一位國資研究專家 有專家分析說,國資委通過重組這個減法,使央企的數量降下去,而規模和競爭力提上來。

  央企重組應該有多個平臺

  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2005年,國資委已經確定了兩家央企為資產經營試點企業—中國誠通控股公司和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最近,組建第三家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消息,在業界小范圍內流傳。

  “央企重組后的國資經營工作量很大,所以有人提議說,目前僅兩家資產經營公司不夠用,應該成立一個直接隸屬于國資委領導下的資產經營公司。”某相關人士透露說。“這家資產經營公司已有明確目標,不過目前還沒有最后確定。”

  不過這位人士官員介紹說,新建的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可能采取國有獨資公司的形式,按控股公司方式運作。央企的不良資產、剝離出的非主業資產或擬整體上市企業的非上市部分資產,都可能是經營的對象。

  一位國資研究專家建議說,目前國資委掌控的幾家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應該有不同的職能分工和定位,如:一類可以作為不良資產處理公司,現在誠通和國投更多地側重于扮演此類角色;一類可以作為持股公司,代表出資人持有國有股;一類可以作為行業整合公司,整合央企同類項以及剝離的非主業資產。

  不過,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國資委對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職能定位和運營模式,目前還沒有最終決定。由國資委研究中心與大成律師事務所共同組成的《資產經營管理公司運營模式與實踐研究》課題組,正在進行研究探索。

  “我們現在希望能早一點成立行業資產經營公司來管理經營159家央企中的16家科研院所企業。這16家科研院所類企業過去都是屬于各個行業,其行業特點還很突出,目前還承擔著監督、檢測、標準的制定等很多社會功能。如果把這些科研院所交給某個企業,其社會職能就不好處理。假如先打造一個科技資產經營公司,把這16家綜合到科技資產經營公司里,成為其子公司,就可以把這16家子公司的人員進行有效地配置組合。這也是我們常說的‘突出主業’、‘資產集中化管理’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國資委研究中心黨委書記李保民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說。

  央企重組已有三年

  “國有體制下法人治理結構的不健全,政企不分,沒有科學決策機制等表現出來的問題很多,沒有規模效益,重復建設,效益不高的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們,央企重組也是勢在必行。”國資委研究中心黨委書記李保民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除此之外,央企重組還有其深刻的政策背景。

  一方面,國資委自2003年成立后,解決了國有企業出資人缺位的問題,央企重組有了推動者;另一方面,十六大報告和《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明確規定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對象為“兩國兩重一新一特”的企業,即“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大型國有企業,重要基礎設施和重要自然資源領域的國有企業,國企中的新產業和具有特點的特殊企業,由中央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

  在此背景之下,央企重組在國資委的主導下,開足馬力,奮力前行。

  如2003年4月,即國資委剛剛成立不久便批準中國藥材集團成為中國醫藥集團的子公司。中國醫藥集團是集西藥科研、生產、銷售、出口等為一體的全國最大的醫藥企業,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進出口總額2億美元;而中國藥材集團年銷售額僅在8億元左右,公司雖然有大約11億元的總資產,但凈資產只有2億多元。兩家企業合并后作為中國最大的醫藥集團,囊括了所有的醫藥領域。這次合并,可以說是國資委成立后,首例央企重組案例。

  2003年7月10日,國資委召開了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家庭會議”。在本次會議上,5對中央大企業的合并案首次集體“浮出水面”,它們是:中煤建設集團公司并入中國中煤

能源集團公司;中國科學器材進出口總公司并入中國生物技術集團;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并入中國輕工集團公司;中國藥材集團公司并入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中國華輕實業公司并入中國工藝美術(集團)公司。當初,由原中企工委整體移交給國資委的196家企業數量遂減至191家。

  2004年至2006年,國資委繼續不斷加快和努力推動央企重組步伐,先后有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等若干家央企實施了重組,其主要手段是圍繞主業和相關產業鏈進行內外整合,有類似于中石油、中石化內部上市公司的整合,也有央企某個行業上下游的整合。

  “對國資委而言,當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加快推進和加大力度推進央企重組的問題。因為這項改革不能再滯后下去了,否則,不僅會阻礙其他方面的改革,而且還會影響到已有的改革。”國資研究專家、北京科技大學白津夫教授對記者說。

  [上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