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劉杉:股市非理性繁榮的理性對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 02:46 中華工商時報
股市是否存在泡沫成為近期輿論的熱點話題,似乎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承認股市中存在泡沫。 一個新的問題是,如何應對股市泡沫。是人為刺破氣泡,還是任由泡沫膨脹?似乎都不是理性的答案。那么,面對非理性的繁榮,理性的對策應該是什么。 可以說,現在的中國股市非常敏感,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造成股市大盤的動蕩。在這個時刻,相關的管理者也都謹言慎行。央行行長助理易綱日前對媒體稱,央行已經關注資產價格上漲的情況,但“目前我們也只到關注程度”。 易綱的話雖然謹慎,但也說明央行的態度。其實市場都清楚,央行對股市的關注已經不僅僅是“關注”的程度。從其系列政策看,央行實際是用相對市場化的手段來抑制流動性的供應。敏感人士曾經注意到,央行近來不再像以前那樣高調提倡發展直接融資,而發行央行票據、提高存款準備金比率的政策措施則一直在不停使用,特別是年初的這次準備金比率調高,更是被市場解讀為針對股市的政策措施。 同樣,諸如證監會減緩基金發行速度、銀監會檢查信貸資金流入股市、國資委叫停國企炒股等,都是監管當局給股市降溫的微調動作。 不過,這些相對市場化的調控手段在面對流動性泛濫的市場條件下,恐怕對抑制股市泡沫膨脹難以起到有效的作用。 盡管這些政策的效果不會很大,但我還是認為這些政策是必要的,至少可以起到給股市降溫的作用。 股市未來走向如何,監管當局和市場都難以預料,因為即使在一個相對正常的市場中,股價的變動都讓人捉摸不定。惟一可以確定的事情是,無論是政府,還是投資者,誰都不想看到泡沫崩潰的景象。 除了已經使用的手段,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給股市降溫,以讓泡沫稀釋,使得這波難得的牛市能夠得以延續,讓普通的投資者分享到中國經濟增長的紅利。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應該強化證監會的監管職能。使用嚴刑厲法糾正上市公司的各種造假行為,規范券商和基金公司的違法投資活動,其結果一方面可以逐漸改變國內股市圈錢的形象,一方面會給投資者帶來有益的警示作用,提高其風險意識。 其二是加快大盤股的發行上市。市場已經注意到,除了國企大盤股紛紛回歸國內A股市場,證監會也鼓勵優秀公司在A股上市,這些政策無疑會起到稀釋泡沫的作用。需要改善的是,應該讓優質公司更大比率地發行上市即流通的股票。 其三是央行應該盡快出臺加息政策,并釋放連續加息的信號。加息不僅起到抑制投資過熱和通貨膨脹的作用,同時也會抑制資產市場泡沫的進一步膨脹。 其四是在天津建立創業板市場,形成與深圳市場的分工,從而在短期內增加股票的市場供給,分散資金流。 有人戲稱,現在股市不需要經濟學分析,只需要按照行為金融學行事。或許,現在的資產市場真的是行為金融學的游戲規則,那么管理層又為何不給市場以更多的暗示呢? 股市中的參與者普遍認為,最近股價的大幅上漲,實際是流動性推動的結果,或可稱之為流動性牛市。因此,抑制泡沫的辦法除了控制貨幣流通數量,還要增加股票供給數量。或許可以認為,增加上市公司供給是最好的市場化手段。 面對股市的非理性繁榮,中央政府應該找到抑制泡沫的理性對策,同時學會適當使用行為金融學的方法,給市場更多的信號。(30C2)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